文/王慧莹
编辑/子夜
每逢9月周年庆,阿里总会传出一些重磅消息。今年创业26周年之际,阿里新动向的主角变成了高德。
9月10日,高德正式推出了全球首个基于真实导航、出行行为,融合AI技术打造而成的生活服务榜单——高德扫街榜,构建全新的线下服务信用体系。
这是继今年夏天淘宝闪购攻城略地后,阿里向本地生活再落一子。前者针对到家场景,后者针对到店场景。
从形式和内容上看,高德扫街榜都像是阿里版“点评”,包含对商家进行综合评分、排名,涵盖美食、景点、酒店等多种业态。
图源高德地图首页
当然,想在美团和抖音占据的到店市场撕开一口子不容易,高德需要做出差异化。据高德方面介绍,高德扫街榜并没有商业化指标,高德CEO郭宁直言“永不商业化”。
或许比起是否商业化,更重要的是高德如何在阿里内部成长为一个超级入口。
过去一个月,从AI到本地生活,高德似乎并不满足于地图的工具属性,想要基于地图培养距离消费场景更近的用户心智,这也是阿里想做的——撬动一个十万亿以上的 “新型服务业电商” 市场。线上,阿里有淘宝作为消费入口;线下,阿里将深入消费场景的重任交给了高德。
到店业务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美团凭借大众点评在该领域深耕多年,占据了重要地位;抖音凭借内容生态和流量优势,也在到店业务上迅速崛起。如今,阿里携高德扫街榜强势入局,再度搅热这一竞争激烈的市场。
1、阿里版“点评”上线,高德扫街榜永不商业化?
在正式问世之前,高德扫街榜堪称神秘。
作为保密项目,这个6月初就成立的小组,不到100人,与各业务团队不互通,启用了一直未启用的阿里杭州西溪园区C区4号楼,其他员工无法刷卡进入这栋楼。
直到官宣前一天,关于这一保密项目的猜测还在继续。最终,会场内的“走进人间烟火”横幅揭开了谜底——高德扫街榜正式发布。
从功能上看,高德扫街榜类似于大众点评榜单,对商家进行综合评分、排名,目前涵盖美食、酒店、景区三类,尤其以线下餐饮商家的榜单为主,还包括“本地人爱去”“多次前往”“烟火小店” 等特色美食榜单。
目前,这份榜单覆盖全国超300个城市的160万个线下服务商家,包括超87万家餐厅、23万家酒店以及近5万个景区。
做榜单产品,关键在于如何让消费者信任。
高德扫街榜最突出的差异化在于“纳入行为指标”。所谓纳入行为指标,指的是“用户去了,甚至反复到店”。换句话说,高德扫街榜是消费者用脚投票得来的。
扫街榜通过计算“是否到店消费”“是否为回头客”“是否专程前往”等导航行为数据,生成多维度分类榜单。
根据高德扫街榜页面信息,扫街榜分为“状元榜”和“扫街榜”两大类,“状元榜”为年榜,每年更新一次,包含餐厅、景点、酒店品类。“扫街榜”为日榜,每日更新,以餐厅为主。
行为基础之上,扫街榜还联动阿里信用体系来保证评价的真实性。用户同意授权后,扫街榜会引入芝麻信用体系进一步提升评价可信度。
行为+信用的指引之下,身处于阿里生态的高德扫街榜优势很明显。这一机制使得刷榜刷好评几乎成为不可能,让榜单能够最大程度还原顾客对店铺的真实感受,为用户提供可靠的参考指引,也让店铺能够摆脱无意义的内卷,专注于提升服务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高德CEO郭宁在发布会现场郑重承诺,高德扫街榜永不商业化,强调“真实是榜单的核心生命力”。按照郭宁的介绍,在这个产品中,没有交易场景,团队真正关心的是用户的决策,希望通过扫街榜给用户提供决策帮助,在用户心中形成一种心智。
不仅没有商业化目标,还大手笔投入资源,高德扫街榜的战略意图引发了外界的猜想。今年2月,高德首次实现盈利,让用户在工具属性中自然而然地产生消费行为,是高德更重要的事,扫街榜也被看作是个难得的契机。
不过,将视角拉到阿里,扫街榜永不商业化的背后逻辑在于,阿里的商业化核心不在于线下高德,或是线上淘宝,而在于将线上线下打通,形成大消费平台。
扫街榜和闪购的思路有些相似,外卖或到店都是手段,利用美食这类本地生活的高频场景,带动阿里生态内的低频场景才是目的。这似乎也决定了,高德扫街榜最终仍会带动交易,只是形式会有所不同。
2、阿里再次发力到店,为什么是高德打前锋?
阿里从不掩饰自己对本地生活的野心。
4月末,淘宝上线淘宝闪购进入外卖竞争。6月,阿里将饿了么和飞猪合并为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统一作战。这一系列动作被看作是阿里与京东、美团在本地生活业务展开竞争。
本地生活线上业务如火如荼地发展,原本“飞高了”组合的高德没被划入中国电商事业群。阿里如何在本地生活织出一张线下的网,成为本地生活市场最大的变量。
阿里2026财年一季度分析师电话会上,当有投资者问到是否计划加强本地生活服务中的到店业务,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CEO蒋凡明确称,收到了用户对到店自提和团购的需求,从满足用户需求,尤其是与到家业务协同的角度出发,阿里考虑提供更多服务,目前已在部分城市进行测试和探索。
这意味着,阿里注定会再次发力到店业务。这次,被选中打前锋的是高德。
回顾高德的发展历程,高德对本地生活不陌生。2014年被阿里收购,高德阿里打响了移动地图之战后,承载更多阿里本地生活的厚望。
2020年,高德发布“高德指南”,进军酒旅、餐饮团购业务,直指本地生活服务;
2021年,高德、本地生活和飞猪,组成生活服务板块;
2023年,阿里本地生活旗下的到店业务口碑正式“入高”,与高德合并。
用高德前CEO俞永福的话说,高德地图要“用一张地图承载衣食住行”,本地生活与目的地有关的业务都会以高德为中心。
只是,一边是口碑跌宕的命运,一边是高德的强工具属性,阿里到店业务始终谈不上强势。但本地生活战火硝烟弥漫,美团强势占领市场之余,抖音、快手等也看中了这块大蛋糕。
随着淘宝闪购迅速起势,到家业务找到解法,如今阿里发力到店业务也是顺理成章。一个熟悉阿里到店业务生态的业务、一个拥有稳定入口的业务、一个与线下密切结合的业务,高德似乎都更合适。
根据QuestMobile报告,截至2025年3月,高德地图手握8.73亿月活用户,仅次于微信、淘宝、支付宝。如此庞大的用户流量,为到店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一旦能够成功将地图用户转化为到店业务用户,阿里到店业务相当于收获一个难得稳定的入口。
更重要的是,作为地图应用,高德拥有天然“找路”到“找店”的场景延伸。每当用户打开高德搜索美食好店时,已经具有明确的到店吃饭意愿,从“搜索—决策—到店”的路径,只差真实可靠的评价内容作关键决策,高德扫街榜恰好补全了这一环节。
上个月,高德完成全面AI化改造,推出AI搜索、AI即刻、小高老师等多项功能,旨在通过空间智能体满足更多用户需求。
此次高德将通过首页AI推荐、搜索热词推送、导航语音播报等方式,每天为小店带来5000万流量的精准曝光。同时,高德扫街榜将与高德地图的AI出行助手连接贯通,用户可通过“小高老师”使用榜单产品。
对高德本身而言,再度成为阿里到店业务的前锋也是一次机遇。这些年高德工具性属性就像是一把双刃剑,用户虽然打开频率高,但“用完即走”的用户黏性差,也是高德抬高天花板的阻力。
如果能通过到店业务,将高德的导航生态与内容生态结合,完成用户从导航—决策—交易的闭环,高德无疑能向阿里生态中心前进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据报道,近期饿了么也正在几个城市内测到店业务,而这次高德榜单项目,饿了么、淘宝闪购并没有参与其中。
也就是说,目前阿里本地生活线上线下业务还未打通,未来,高德将怎么和淘宝、饿了么协同,可能还要参考高德扫街榜业务的进展。
3、到店混战升级,未来市场格局要生变?
今年夏天的外卖大战仍令市场记忆犹新,这场由淘宝闪购等掀起的即时零售大战还在继续。如今,战火烧到了到店业务。
唯一不变的,是阿里和美团两位老对手又相遇了。
提起到店业务,美团根基深厚。大众点评作为国内最早一批的生活服务点评平台,积累了海量的商家数据和用户评价,在用户心中树立了较高的品牌认知度和信任度。
更重要的是,美团一直以来将到店到家业务协同发展,通过整合资源,提升运营效率。例如,在配送体系上,美团外卖的配送团队可以为到店业务中的团购商品配送提供支持;在商家资源方面,到店业务的商家也可以通过外卖业务拓展销售渠道。
相比于闪购的出现,高德扫街榜的进攻迅速迎来美团的守城动作。9月10日当天,美团宣布大众点评将正式“重启”品质外卖服务,将通过B端自研大模型,结合海量真实评价数据分析用户需求,进一步剔除非真实点评数据,以“AI+真实高分”为用户提供可靠决策。
同时,美团也进一步打通线上线下,将资源整合。本次升级重启后,大众点评引入大量优质堂食商户进入外卖体系。截至9月10日,全国已有超1400家2025“必吃榜”餐厅、近30家“黑珍珠”餐厅、约1500家高星酒店餐厅接入品质外卖。
美团动作之所以如此迅速,是因为高德扫街榜将战火延伸到了美团的核心业务。
推出品质外卖,美团试图通过提升外卖品质,吸引更多对生活品质有要求的用户,巩固其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领先地位。
另一个不能忽视的对手是抖音。这几年,抖音凭借其内容生态和短视频流量深入本地生活腹地。抖音的算法推荐机制能够精准地将符合用户兴趣的商家内容推送给用户,实现高效的“种草”。
也是9月10日,抖音宣布上线了“烟火小店扶持计划”,助力更多线下中小餐饮商家突破经营瓶颈、实现生意增长。同时,活动期间,商家还可邀请顾客带门店定位, 发布相关打卡视频。
这几年,许多商家通过在抖音上发布短视频、直播等内容,吸引了大量用户到店消费。同时,抖音利用自身的流量优势,与商家合作推出各种优惠活动,刺激用户的消费欲望。抖音到店业务的快速发展,对其他玩家也构成了较大的竞争压力。
如今,阿里带着高德入局,承载着阿里重塑到店业务格局的期望,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竞争变量。
线下榜单和线上外卖不同,外卖可以靠补贴迅速打开市场,而榜单则需要用户身体力行地到店、体验、评价,这是个漫长的过程。
为了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高德启动“烟火好店支持计划”,通过发放超10亿补贴等措施,鼓励用户到店消费。
对阿里而言,高德扫街榜更像是一个整合资源的基站,最终到店业务的营收会导入到哪里,目前还是未知。可以确定的是,到店业务核心营收无非是佣金和在线营销服务,前者靠团购,后者靠商家推广。
换句话说,扫街榜不商业化的背后,是阿里本地生活更大的野心,也是阿里到店业务的重头戏。未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入,到店业务市场的竞争会更激烈,高德扫街榜不仅要努力脱颖而出,还要打通阿里到家到店业务,实现协同发展。
在今年4月一场内部讲话中,阿里创始人马云说:“高科技绝不仅是征服星辰大海,更应该呵护人间烟火。”高德能否走通“通地图即入口”的路径,阿里本地生活如何点兵点将,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