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读懂IPO|大明电子毛利率信披前后不一,客户原总经理摇身变为二股东,实控人之弟两次低价入股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朱天宇 时代周报 时间:2025-09-12 00:10:53

本文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彭元重


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彭元重

编辑|郑琳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和销量的提升,也带动着上游零部件供应商收入飙升。

2025年8月8日,大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大明电子”)注册生效,拟登陆上交所主板,募资将用于新建厂区和补充流动资金。

时代商业研究院注意到,作为一家汽车电子零部件供应商,2020—2024年,大明电子营收与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均保持在20%以上,但进入2025年后,其业绩增速大幅放缓。

值得关注的是,大明电子的副董事长曾担任客户原总经理,此外,大明电子实控人之弟还曾两次以超低价入股,上述情况均引发上交所重点关注。

9月3日、11日,就业绩增速放缓、毛利率信披差异、高管曾任客户总经理等相关问题,时代商业研究院向大明电子发送邮件并尝试致电询问。但截至发稿,该公司尚未回复相关问题。

业绩增速大幅放缓,毛利率信披前后不一

招股书显示,大明电子是一家汽车电子零部件供应商,主要产品包括驾驶辅助系统、座舱中控系统、智能光电系统、门窗控制系统等,主要客户包括长安汽车(000625.SZ)、上汽集团(600104.SH)、比亚迪(002594.SZ)等知名车企。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亦加速了上游汽车电子产品市场的发展。

招股书显示,2020—2024年,大明电子业绩保持高速增长,营收由11.39亿元增长至27.2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4.39%;扣非归母净利润由0.90亿元增长至2.7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2.69%。

但进入2025年,大明电子一季度营收仅同比微增1.59%,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5.81%;上半年预计营收同比增长6.65%,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93%。

不难发现,大明电子今年一季度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今年上半年业绩增速则出现明显放缓。

而这一情况的背后,或与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年降”政策有关。

大明电子在招股书中称,我国汽车产业总体进入行业成熟期,下游议价能力逐步增强,汽车零部件行业存在价格“年降”的情况,即在一定期间内约定产品的年降价率,产品价格逐年降低。

招股书(注册稿)显示,受下游客户价格“年降”政策、销售产品结构变化、汽车零部件材料价格波动以及人工薪酬水平上涨等因素影响,2021—2023年,大明电子综合毛利率呈下滑趋势,分别为23.74%、20.91%、20.65%。

而在招股书(注册稿)中,大明电子披露2022—2024年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0.57%、20.62%、21.08%,基本保持稳定。

在更早一个版本的招股书(上会稿)中,2020—2022年,大明电子披露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5.20%、24.91%、21.89%;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4.74%、24.49%、21.57%。


其中,大明电子2022年主营业务毛利率、2021—2022年综合毛利率三项数据,前后两版招股书分别存在约1个百分点的差异。

客户集中度高于可比同行均值,高薪聘用客户原高管

大明电子下游客户议价能力较强,与其较高的客户集中度有关。

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下称“报告期”),大明电子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分别为65.42%、63.89%、58.24%,而同期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均值分别为37.17%、38.97%、43.93%,大明电子客户集中度明显高于可比同行。


其中,报告期内,长安汽车始终为大明电子第一大客户,营收占比分别为31.42%、30.74%、24.06%。

需要注意的是,招股书显示,大明电子副董事长张晓明曾在大明电子客户中担任高管。

招股书显示,张晓明于1991年至2009年任职于重庆长安汽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安电器”),历任技术员、副厂长、董事,并于1996年至2009年期间作为长安电器子公司重庆徐港电子有限公司(下称“徐港电子”)总经理分管徐港电子相关工作,徐港电子于张晓明任职期间主要从事音响生产业务。

长安电器是由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长安汽车前母公司,下称“长安工业”)之前身国营长安机器制造厂于1989年决定设立的,长安电器与长安汽车曾同为长安工业子公司。长安电器的业务定位为汽车电器及零部件供应商,主要产品包括汽车连接器、汽车线束、电线电缆、汽车座椅内饰件等,与大明电子业务相似。

首轮审核问询函回复显示,1997年,大明电子前身乐清市大明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清大明”)开始向徐港电子供应相关产品,双方合作一直持续至2022年。大明电子实控人周明明作为负责人在拓展业务的过程中结识了时任徐港电子总经理的张晓明。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长安电器于2004年起开始从长安工业中剥离,于2005年12月起与长安工业无任何股权关系。而大明电子子公司重庆市大明汽车电器有限公司(下称“重庆大明”)于2004年起进入长安汽车的配套系统,与长安汽车开始合作,彼时正处于长安电器开始剥离长安工业的时间段。

2009年,随着长安汽车与重庆大明合作的不断深入,重庆大明获得的订单量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周明明出于提高重庆大明生产效率、扩大产能以匹配长安汽车要求的目的,且出于对张晓明个人能力的认可,聘任张晓明担任重庆大明总经理。

2010年6月起,张晓明入职大明电子核心子公司重庆大明,担任总经理,开始全面负责、管理并维持重庆大明与长安汽车之间的合作关系。2022年6月至今张晓明担任大明电子副董事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0年张晓明初入职重庆大明时,大明电子实控人周明明配偶吴贤微就将其持有的重庆大明20%的股权转让给他。

除子公司重庆大明的股权外,首轮审核问询函回复显示,2021年12月,张晓明还通过重庆淳知源实业有限公司(张晓明与其女儿合计持股100%,下称“淳知源”)参与大明电子增资,入股价格明显低于同期大明电子员工持股平台恒鑫明的受让价格。

在分红方面,大明电子对张晓明同样毫不吝啬。招股书显示,2020年和2021年,大明电子向张晓明定向分红两次,累计分红金额超过百万元。

薪酬方面,2021年、2022年、2024年,张晓明的薪酬均居大明电子董监高之首,且明显高于董事长、实控人周明明。

对于上述情况,在首轮审核问询函中,上交所曾要求大明电子说明与长安汽车的合作背景及过程,结合张晓明的任职、投资情况,说明其在建立及维持合作关系中的主要角色及发挥的作用。

大明电子回复称,公司与长安汽车合作的时间远早于张晓明入职子公司重庆大明的时间,张晓明在公司与长安汽车建立合作的过程当中并未提供帮助及发挥作用。

两大家族控制100%股权,实控人之弟低价入股引关注

事实上,从股权结构来看,大明电子家族企业色彩浓厚,在张晓明入股前,长期由董事长周明明带领的周氏家族控制。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5年7月18日,大明电子的实际控制人为周明明、吴贤微和周远。其中,周明明和吴贤微为夫妻关系,周远为二人之子,周明明一家三口与其弟周招会合计控制大明电子83.50%的股份。

除周氏家族外,以张晓明为首的张氏家族(张晓明及其女儿张霓、淳知源)合计控制大明电子16.50%的股份。

从董事会成员来看,在11位董事中,除四位独立董事及一位职工董事外,其余六位成员全部来自周、张两大家族,具有绝对话语权。

需注意的是,周招会作为实控人周明明之弟,持有大明电子5%股份,但其并未被认定为实际控制人,而是作为一致行动人。

首轮审核问询函显示,周招会历史上共计4次向大明电子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增资,均维持了增资完成后其持股5%的固定比例,且其中三次资金来源于大明电子的分红。


其中,周招会四次增资中,共有两次增资为非同比例增资:在2019年和2021年先后两次以低于每股净资产的价格入股大明电子。

对此,上交所单独出具了意见落实函,要求大明电子说明周招会上述两次增资是否属股权激励、是否需缴个税及代扣代缴义务,以及涉税风险等。

大明电子回复称,周招会相关增资事项系综合其家族成员身份及对公司贡献确定,未制定未来工作时长、业绩考核目标等要求,与股权激励的一般特征不相符,系家族内部的股权安排,且周招会持股比例远高于其他员工,参考同类上市公司案例不属股权激励,因此不涉及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义务。

(全文3334字)

免责声明:本报告仅供时代商业研究院客户使用。本公司不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报告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本公司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出价或征价。该等观点、建议并未考虑到个别投资者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特定状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公司及作者在自身所知情的范围内,与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不存在法律禁止的利害关系。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之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时代商业研究院”,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