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获王卫百亿捐赠,顺丰为何股价跌跌不休?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陈丽 砺石商业评论 时间:2025-09-12 14:57:40
投资者担心,一旦十年锁定期到期后,顺丰控股将有大量0成本的股票进入到二级市场,这必将对公司股价造成严重冲击。

砺石商业评论 李平

业绩向上,股价向下

公司股价连续2天大幅度回撤,从公司层面分析有何原因?是否存在信息未及时披露或经营方面的问题?

自8月28日晚间披露中报业绩以来,顺丰控股股价便开启了持续暴跌模式。截至9月4日收盘,顺丰控股股价在5个交易日内累计跌幅近14%,总市值缩水超过337亿元,让不少股民直呼又跌懵了。

单从财报数据来看,顺丰控股上半年经营业绩并不算差。半年报显示,2025年1-6月,顺丰控股实现营收1468.58亿元,同比增长9.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7.38亿元,同比增长19.37%;扣非净利润为45.51亿元,同比增长9.72%,财务状况整体稳健。

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956.4亿件,同比增长19.3%。对比看,上半年顺丰控股业务量达成78.5亿票,同比增长25.7%,增速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从市占率来看,顺丰上半年市场份额为8.17%,相比2024年度市占率(约为7.6%)有明显提升,也是同期快递6大巨头中增长最快的一家。

按照业务板块的不同,顺丰控股将主营业务共分为速运及大件、供应链及国际、同城即时配送等三大板块。分业务来看,今年上半年,顺丰速运及大件分部收入达1047.73亿元,同比增长8.21%。其中,时效快递实现营收632.3亿元,同比增长6.8%,业务量同比增长18.6%。经济快递实现营收151.6亿元,同比增长14.4%,快运业务实现收入195.7亿元,同比增长11.5%,冷链及医药实现营收58.4亿元,同比增长15.3%。供应链及国际业务实现营收357.68亿元,同比增长8.67%;同城即时配送业务实现营收55.83亿元,同比激增38.77%。

无奈之外,顺丰自2023年又放弃了以价换量的策略,转向保价为上。数据显示,2023年及2024年,顺丰的票均单价分别为16.1元/件、15.5元/件,市场份额分别为9.06%、7.60%。

不难看出,顺丰控股的票均单价与市场份额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特征。因此,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不会滑落太快,今年上半年顺丰似乎又开始了以价换量策略。7月最新数据显示,顺丰速运物流单票收入继续下滑至13.55元,同比下滑14.02%。由此可见,下半年顺丰控股的毛利率仍将承压。

除了毛利率的持续下滑以及扣非净利润增速的大幅放缓之外,顺丰控股供应链及国际业务的持续亏损也是公司股价疲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这也为顺丰未来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隐忧。

三驾马车,两架瘸腿

为了摆脱对快递业务的过度依赖,顺丰近年来积极拓展快运、冷链、同城、国际、供应链等业务,推动公司从单一的快递公司向综合物流平台转型。经过多年的孵化培育,顺丰目前在上述新业务领域初步完成了规模上的积累。其中,公司位于国内的快运、冷运、同城即时配送及供应链业务各细分领域均处于细分市场第一的领先地位。这其中,供应链及国际业务已经成为顺丰控股的重要营收来源。

据财报披露,顺丰控股供应链及国际业务主要包括国际物流服务、供应链解决方案、保税仓储、海外仓储等条线,主要面向国内及海外制造企业、贸易企业、跨境电商以及消费者,提供国际快递、海外本土快递、跨境电商包裹及海外仓服务。

2021年,顺丰控股斥资175.55亿元收购了嘉里物流,供应链及国际业务迎来发展期。对此,顺丰控股董事长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国际化属于顺丰控股战略布局的核心方向。这既是国内快递市场价格战胶着下的被动选择,亦是公司从区域物流商向全球供应链服务商升级的必然路径。

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顺丰控股供应链及国际业务实现营收分别为599.79亿元、704.92亿元,收入占比分别为23.21%、24.78%。从营收占比来看,供应链及国际业务已经成为仅次于公司时效快递第二大营收来源,也被视为顺丰控股的第二成长曲线。

2025年上半年,得益于餐饮外卖需求的爆发,顺丰同城即时配送分部实现净利润约为人民币1.3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0.43%,出现了罕见的盈利。不过,从竞争格局来看,顺丰同城自诞生以来就缺乏像美团、阿里这样强大的本地生活服务或电商生态支撑,在订单稳定性和获取成本上都面临更大压力。随着外卖大战逐渐熄火,顺丰即时配送未来发展仍不乐观。整体来看,顺丰控股公司三驾马车之中的两架仍处于瘸腿状态。

王卫慷慨,股东买单

在公布半年报的同一日,顺丰控股还推出了一项名为共同成长的持股计划。根据该计划,公司将无偿向员工提供不超过2亿股的股权激励,以提升员工的归属感和积极性。然而,这一看似慷慨的员工持股计划,却引发了二级市场的巨大争议,更成为引发公司股价暴跌的直接导火索。

根据公告,顺丰控股这一共同成长持股计划共涉及股票数量不超过2亿股,股票来源为公司控股股东深明德控股(王卫持股99.9%)的自愿赠与,所捐赠股票占当前公司股本总额约4%。以公告发布时的股价计算,这批股份的总价值接近100亿元。从时间来看,顺丰控股将在未来9年(含2025年)里每年授予参与人合计不超过18,000万份虚拟股份单元,每年度参与的人数不超过16,000人。

有分析认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本意是激励公司管理层和员工为公司的发展努力工作,但也有可能成为上市公司变相的利益输送。只有将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上市公司的业绩相挂钩,才能更好地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就顺丰控股这一百亿持股计划而言,其最大的特点在于股票来源是控股股东无偿捐赠,所受激励员工均无需出资购买,持股成本为0。从考核目标来看,顺丰只要求当年公司净利润增长率为正,未对营收的增长做出具体要求。可以想象的是,一旦十年的锁定期到期,顺丰控股将有大量0成本的股票进入到二级市场,这必将对公司股价造成严重冲击。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顺丰控股本次股权激励之所以只考核利润不考核营收,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公司真实盈利能力的不满。近年来,虽然公司供应链及国际业务以及同城即时配送业务两大业务营收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却处于亏损状态,这也导致顺丰控股利润端对于时效快递这一基本盘的依赖愈发突出,这显然不是一个健康的经营状态。

然而,从持续暴跌的股价走势不难看出,二级市场投资者对于顺丰控股这一名为共同成长的持股计划并不看好。就在王卫慷慨捐赠百亿股份之后,却是要由公司14万多的股东来报销其巨额的摊销费用并承担个人账户的大幅缩水。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