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人工智能+”行动深入开展,AI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有序推进。财富管理平台与金融机构如何积极探索,共建AI+财富管理服务新生态?
9月12日,在蚂蚁财富主办的2025年外滩大会见解论坛上,来自学界、业界的专家高管共同探讨了AI+财富管理的新未来。蚂蚁集团财富事业群总裁、蚂蚁基金董事长王珺表示,AI技术贯穿了蚂蚁财富开放平台演进的全过程。平台3.0升级,向合作机构开放全场景联合运营,因此更需要AI工具来提质增效。
升级后的蚂蚁财富开放平台将面向金融机构、内容创作者等合作伙伴开放“三大专业AI助手”,包括AI投研助手、AI运营助手和AI内容创作助手。蚂蚁财富开放平台数据显示,目前AI助手已经有上百家基金、券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注册使用,辅助机构在投研、运营、内容陪伴等工作中提质增效。
蚂蚁集团财富事业群总裁王珺进一步称,平台将向机构开放全场景“联合运营”,在2026年逐步开放预计超500亿PV(Page View,页面浏览量)曝光,以及过万亿的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交易总额)成交。
此前2025年5月,中国证监会印发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指出,要加快建设一流投资机构,鼓励基金公司加大对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研究应用。
而在专业投研场景,一些基金公司则已经开展了智能投资的新尝试。据易方达基金首席信息官刘硕凌介绍,易方达将AI应用到了主被动投资的部分环节,如提升投研人员的研究效率和能力边界,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投资信号,并在量化策略产品中探索AI智能决策。
“现在就用AI做投资,其实已经不是一个可选(项),已经是一个必选(项)。”刘硕凌认为,进入大模型与生成式AI阶段,智能投资已从“试验”变为“必选”,资管机构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是用AI实现“投得更好”。
刘硕凌进一步指出,当前全球资管行业已进入“AI的下半场”。这一阶段的核心竞争,已从算法模型的比拼,转向对数据维度、时间长度与质量的争夺。
“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会不会像新能源一样是个弯道超车,现在我觉得是会的,我们很有可能从主动投资直接跨越到被动增强的智能投资时代,这种可能性是非常有的。”刘硕凌称。
永赢基金基金经理张璐则以“厨师比喻”分享了AI在投研应用中的价值:其一,在“备菜”阶段,AI可快速处理海量信息;其二,AI能实现“自动翻炒”,即在策略编写与执行中提供支持;其三,AI有助于“更懂客户”,更全面把握客户的风险偏好、投资金额及盈亏状况,真正实现与其投资需求相匹配。
与此同时,张璐也提到,投研中许多环节仍需实地调研,“比如去工厂参观、与管理层交流、查看生产设备及产品线,这些需要亲身体验的‘烟火气’,是AI难以感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