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波R1机器人厨师)
本报记者卢晓 上海报道
作为智能体(Agent)在物理世界的执行者,机器人在具身智能赛道中风口最热。
和机器人一起踢球、观看机器人女团表演、等待机器人调制一杯鸡尾酒……9月11日,《华夏时报》记者在外滩大会观察到,今年新设置的“机器人小镇”人潮涌动,展出的机器人也更加灵活实用。蚂蚁集团CEO韩歆毅当天还在发言中表示,“我觉得以后没有App了,Agent把活都干了,我为什么还要去做那个App?”
外滩大会上的机器人小镇是近年来机器人炽热风口的一个缩影。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此前已经多次表态,“下一波浪潮是物理AI。”但在资本蜂拥而至、订单纷至沓来的另一面,数据与场景的缺失现在依然困扰着年轻的机器人行业。除了跳舞、翻跟头以及参加马拉松比赛,它们还有什么价值?而谁又将在一众机器人创业公司中拿到那张船票?
“小脑”日益成熟
今年外滩大会上的人形机器人们,能干的活越来越多,这得益于它们的“小脑”控制越来越成熟。
记者在机器人小镇观察到,开普勒公司推出的“蓝领人形机器人”开普勒k2大黄蜂身高175厘米、体重75公斤,双臂协同可轻松搬运30公斤重物,目前已在物料搬运、样品处理、巡逻巡检等场景进行测试。
来自四川的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机器人小镇”展示了其全新的“贡嘎一号”四代机。据悉,“贡嘎一号”是国内唯一的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给它发出拿饮料的指令后,它能自主去餐桌拿饮料并送给坐在客厅沙发上的参观者。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抓取一瓶水对人类很简单,但对于机器人,则需要很好的空间智能理解和行动能力,“机器人需要完全自主地去判断它要抓什么东西、抓哪个部分以及从哪里送到哪里。”
蚂蚁集团旗下具身智能公司灵波科技的R1机器人也首次亮相外滩当起大厨。据蚂蚁方面介绍,这款多模态感知和交互机器人能自动识别操作台上的各类食材和厨具,精准定位食材工具,从取菜、炒菜到清洁,全流程自动化,无需人工干预。公开资料显示,灵波科技由蚂蚁集团全资控股,成立于去年12月,注册资本1亿元,是蚂蚁集团具身智能业务的主要载体。
有人形机器人行业人士在跟记者交流时认为,目前各家机器人的硬件水平基本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但不同的企业会有各自侧重的特点,例如宇树科技更强调机器人的运动能力,智元机器人更强调机器人基于上半身的操作能力等等。
此外,关键零部件的同质化也是目前机器人行业在硬件上没有拉开差距的一个例证。据记者了解,电机是驱动机器人行动的关键,而在今年4月参加亦庄马拉松比赛的20多支人形机器人队伍中,采用南京因克斯电机的队伍超过一半。
智能“大脑”成比拼关键
在单个人形机器人操作越来越灵活的同时,机器人的产业化依旧难以落地。
外滩大会期间,具身智能公司青心意创的相关负责人在跟本报记者交流时表示,公司今年以来已经销售近50台机器人,主要面向高校研发和讲解、导览等方向。对于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大规模应用,该负责人表示,人形机器人现在可以做检选、抓取、搬运等工作,但成熟度远远达不到一个标准解决方案的要求,“比如让机器人去做分解操作,它的成功率大概在90%-95%。但100件里有5件或者10件出现错误,工厂是不能接受的。”
事实上,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9月11日也在外滩大会的论坛中表示,在让AI干活这个领域,现在整个领域都是荒漠阶段,“真正大规模的爆发性增长前夜还没有到来。”需要提及的是,这也是宇树科技官宣IPO后他首度对外发声。
任何新兴技术的产业化都离不开标准化和场景泛化。对于机器人来说,“小脑”只能解决个体的运动控制能力问题,而它的产业化需要依靠数据、算法、模型所构成的“大脑”功能来落地。
目前智能“大脑”已经成为机器人行业的比拼关键。但多位业内人士在跟记者交流时认为,现阶段机器人大脑的发展瓶颈主要受限于数据的缺失,例如,不同于大模型所需要的语言、图像、视频等二维数据,真实世界的多样性以及物理交互的复杂性,都意味着机器人采集数据的难度和成本。
9月11日,星海图联合创始人、清华大学具身智能实验室负责人许华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操作数据的积累才是最困难的部分,“采数据这件事本身不难,但缺乏验证这个数据对于AI是否有效。”他表示,星海图的每一轮数据采集都是AI工程师提出意见再进行解决的滚雪球过程,“这样采到的数据才能保证对AI有意义,而不是为了数据而数据。”许华哲当天还表示,现在星海图刚刚把硬件做出来,未来更大的智能上面的比赛才刚刚开始。
火热泡沫下的现实
具身智能目前处于一个漫长赛道的初期,但这并不妨碍外界丰腴想象带来的大量订单和投资。
今年9月,“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宣布获得2.5亿元人形机器人订单,今年7月,智元机器人和宇树科技还中标了中国移动1.24亿元人形双足机器人的代工服务项目。
资本市场比订单更为激进。IT桔子数据显示,2025年前5个月,机器人领域融资额已达232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209亿元总和。今年2月,星海图也拿到了由蚂蚁集团领投的近3亿元A轮融资,蚂蚁集团还在去年11月领投了其超2亿元的Pre-A轮融资。头部机器人公司登陆资本市场的脚步也在加快,继智元机器人7月宣布欲花21亿元借壳上纬新材登陆A股后,今年9月宇树科技也官宣了自己的IPO计划。
但业绩让人们回到骨感的现实。目前已在港股上市的优必选和越疆科技两家机器人公司去年都尚未盈利,今年上半年,优必选实现6.21亿元的营收,并亏损4.39亿元,优必选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剑还透露,今年全年预计能够交付超过50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全年产能超过1000台人形机器人。但截至9月12日收盘,它的总市值接近530亿港元。
目前量产对于一些零部件依然靠“手搓”的机器人厂商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过许华哲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上市是件好事,说明具身智能至少在资本市场上也实现了闭环,但上市除了资本市场也并不意味着什么,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赛道。
新造车势力已经纷纷上市的汽车产业成为他所举出的例证。近日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罗永浩主持的视频节目中直言,中国汽车行业的淘汰赛至少还要持续5年,目前没有一家企业敢宣称已拿到“船票”。
“我觉得人形机器人的竞争会是一个持续的,可能比自动驾驶更漫长的一个赛道,可能上市是一个节点,就像每一轮融资、每一个产品都是一个节点,但最终那个千家万户里的机器人会变成什么样,我觉得这得用几十年的眼光去看未来。”许华哲当天这样说道。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