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2025年全国主流媒体看常州|从企业创新到全链崛起,全场景“机器人之城”正在成型

IP属地 中国·北京 现代快报 时间:2025-09-13 16:02:34

智能康复辅助机器人能够帮助残障患者“站”起来,穿行于厨房、卫生间等日常居家环境;“灵巧手”上有着柔性电子皮肤,更接近人类的触觉感知能力,可以完成更精细动作……9月13日上午,2025年全国主流媒体看常州调研团走进在江苏邦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日盈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机器人为切口,近距离观察常州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实践与产业布局。



邦邦机器人:以科技温度,点亮辅助出行新图景

在江苏邦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内,被称为“希望之星”的邦邦车智能康复辅助机器人吸引了众人目光。工作人员模拟下肢残障患者操作机器人,可灵活地穿行于客厅、餐厅等日常居家环境,完成做饭、洗衣、如厕等行动;乘坐在智能轮椅上,可通过单手操控方向手柄,便能在启动、加速、越障、倒车等场景中无缝切换。


“我们的智能轮椅还运用于医疗端,例如,病人在医院里需要检查,智能轮椅会去病房接上病人,再把病人带到相应的科室去进行检查,最后把病人送回到病房去。”邦邦机器人董事长兼CEO李建国介绍,邦邦机器人将汽车车联网的逻辑和体系植入智能轮椅,实现智能预约调度,让病人能够在线预约实现远程召唤智能轮椅,如今已在上海瑞金医院落地。据介绍,邦邦机器人深耕康复辅助与智能出行领域多年,构建起智能控制、智能安全驾驶、智能服务三大核心技术平台,目前拥有已授权及申请中知识产权300余项,尤其在海外不断“圈粉”,产品覆盖欧美日韩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海外业务占总营收的70%。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巴黎残奥会上的十几个国家的旗手都是邦邦的用户,巴黎残奥会赛艇冠军娜塔莉·贝努瓦也是点赞不已,说邦邦智能轮椅可以让她爬上山丘。


日盈电子:用 “电子皮肤” 解锁机器人感知新能力

在江苏日盈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展示大厅里,调研采访团一行见证了另一项“黑科技”——搭载柔性电子皮肤的机械手在握住物体时,监控屏幕上立即浮现出从浅蓝到深红的压力分布图,温度曲线也随接触时间实时波动。


“每个指尖每平方厘米配备25个压力和2个温度触点,能精确感知压力分布与温度变化。”日盈电子开发中心仿真工程师解释,这款柔性电子皮肤通过压阻式感应原理,可赋予机器人接近人类的触觉感知能力,不仅能提升人形机器人操作精度,贴在人体表面还可实现脉搏传感,为健康管理助力。在今年4月的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一经亮相,瞬间成为业界焦点。


据悉,作为1998年成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日盈电子早已是国内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拥有江苏常州、广东江门、吉林长春及美国、德国布局五大基地八个生产工厂,如今更凭借“感知—传输—控制—执行”全链条产品矩阵跨界机器人领域。随着今年8月,日盈电子被认定为国家5G工厂,将进一步深度融合5G技术与机器人技术,向“具有新质生产力的智造企业”迈进。

全链协同,全场景“机器人之城”正在成型

邦邦机器人与日盈电子的创新实践,正是常州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据悉,截至2024年底,常州市已汇聚300余家机器人研发生产及配套企业,拥有5家国家单项冠军企业、2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4家规上工业企业,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产品覆盖工业、教育、商业、出行等多个场景。


“在去年的主流媒体看常州活动中,我们参观的微亿智造,他们制造的全球首个具身智能工业机器人,看一遍任务就能学习并实施操作,让我们印象非常深刻。这次的调研,我们看到常州从单个机器人的惊艳到整个产业的势头,能看到常州的进阶之路,长远眼光布局产业生态,让创新成果能落地、能生长、能辐射,最终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让我们对常州未来的产业图景充满了更多期待。”纵览新闻副总编张洪杰感叹。

据悉,在这片产业热土上,常州的企业集群协同发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武进国家高新区的节卡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研制出高1.8米、具备29个活动关节的JAKA K-1人形机器人,实现手、眼、脑、足自研自产,单臂可提3—5公斤重物,绝对运动精度达±0.1毫米;常州科教城的睿尔曼公司专注超轻量仿人机械臂研发,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预计同比增长2至3倍;库曼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研发的免编程操作系统,让普通工人培训一天就能操作机器臂;金石机器人突破核心技术,其空间物流桁架机器人效率比传统叉车提升8倍。2025年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常州海毅欧智能科技斩获群体舞蹈赛季军,更彰显出城市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实力。


为乘势而上发展壮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奋力打造引领常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常州专门出台了促进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积极对接科技企业、科研院所、高端平台,依托“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

8月30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长三角创新基地和西太湖(常州)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将进一步为产业生态壮大注入强劲创新动能。未来,常州从“制造集群”向“智造高地”跃迁,“机器人之城”的全场景蓝图也将逐步落地。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葛小林/文 施向辉 邹嘉丞/摄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