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9月13日电 (周奕航 李自曼)“编程教育的核心,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程序员,而是通过学习代码来锻炼孩子的认知能力。”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下称服贸会)期间,猿编程创始人李翊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
在李翊看来,当前的少儿编程教育正在从“技能培养”向“认知发展”转变,其核心价值不在于掌握一门技术,而在于构建一套面向未来的认知体系。
“过去教育的重心在于如何解题、记忆和掌握知识,而未来比拼的将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李翊表示,编程作为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思维活动,能有效训练青少年的逻辑推理、问题分解、跨学科融合等能力,甚至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等非认知能力也有积极影响。
近年来,随着DeepSeek、ChatGPT等工具的出现,代码生成效率大幅提高。对此,李翊表示,计算器虽然早已普及,但数学教育从未被替代。如果不具备数学思维和数学基础,孩子们将很难理解这个世界,更难理解那些建立在数学抽象思维之上的事物,即便他们能熟练使用计算器这样的工具。
“编程教育也是如此。”他称,即便未来AI会承担很多基础的代码编写工作,一些简单的、重复性的编程任务不再需要人工完成,但像系统架构设计这类需要深度思考的工作,依然需要人来执行。
李翊指出,生成式AI工具的出现提高了编程教育的目标。过去大家关注语法和代码实现,现在更应关注系统设计、算法思维、人机协同等深层能力。
他进一步表示,未来,编程教育应注重培养孩子两方面的能力,一是与AI高效协作,利用工具解决复杂问题,二是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融合创新能力。
在服贸会教育展区,猿编程推出了最新产品“星瀚智能套装”。据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这款面向青少年的“AI教育助手”,让抽象的AI知识变成可动手、可验证、可创造的实践,重新定义了青少年AI学习的打开方式。
在本届服贸会期间,李翊分享了猿编程的战略定位。他表示,猿编程正系统性构建符合未来教育方向的课程体系,重点聚焦两大方向:一是培养青少年与人工智能高效协同的能力,引导他们学会运用AI工具解决复杂问题;二是系统培育“4C”素养,具体包括Cognition(底层认知能力)、Complex Thinking(复合思维能力)、Confidence & Driver(自我效能感)、Cross-discipline(跨学科融合能力),从而全面提升认知能力与创新思维;同时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化,通过加强与学校的课程合作、资源共享,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触并受益于前沿的AI教育,切实助力未来人才的培养。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周奕航:zhouyihang@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罗琨 李中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