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把全新蔚来ES8的上市比作为“淮海战役”,感觉他李斌是低估了2025年9月新能源市场的战斗烈度。
驾仕派认为:2025年9月,不仅仅对蔚来有着战略意义,更将成为中国新能源车发展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月度,对每一个品牌来说都是决定今后三年品牌发展的重要节点。
在这个月,会有超过25款的新能源车型重磅上市,这也为第四季度的车企大战拉开了序幕——这些产品只有三个月的时间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谁家的旗舰车型能够在第四季度取得销量上的成功,才有资格留在2026年的牌桌上。
新势力最终大决战的序幕,由此刻开启。
01
40万级高端新品进入全面会战
九月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上演一场前所未有的产品大战。
随着新能源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即将调整,各大车企纷纷抢在窗口期关闭前推出旗舰车型,为年底的终极市场争夺战蓄力。
据不完全统计,9月已知晓的新车上市数量达到了27款——这还不包括很多车型的年度改款,以及更多仅亮相、不上市的新车。这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应该是各家车企的中大型SUV和旗舰车型的接连上市,从9月中旬开始:
有超过11款中大型车上市。
9月20日,蔚来全新ES8将在杭州上市,直接打入了极氪9X的销量腹地。而极氪9X则选择在9月30日正式上市,赶上第四季度的交付。这也意味着两大品牌旗舰产品正面对决40万元级别市场,而且现在这两家粉丝间的纷争也不小,一家说全新ES8在40万元性价比碾压对手,另一家则认为两款车型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对于两个品牌而言,不管是全新ES8还是极氪9X,这次上市都不容有失。一方面是两个品牌都处于低谷期,必须一战定胜负才能拉起品牌势能;另一方面则在于目前40万元以上市场是问界一家独大,如果谁能够站稳40万元以上市场,对整个品牌的支撑就更加牢固。此外,之前两家都已经把“小订爆了”的氛围渲染到位。但如果后期交付数字跟不上,大概率会变成“业界笑话”。
当然,即将在9月16日上市的享界S9T也是这一价位的有力竞争者,只是旅行车的市场容量没有上述两款SUV那么主流。但是对于鸿蒙智行来说,在35万元价位区间拿出了9系的产品力,同样可以说是一次“重注”,而且享界S9T算是享界品牌的第三次产品发布,能否打破56E的护城河也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岚图梦想家的2026款、腾势N9的新款车型也都会在9月中旬上市,价格也都是40万元价格带。
这样一看,中国高端价位的竞争烈度,一下就上来了。
02
20-30万级新品的修罗场
再看20-30万元的价格区间,你会发现,这个区间的竞争烈度又远远超过40万级别的旗舰市场。
仅仅在9月份,20-30万元市场区间可以说是“高手云集”,放在几年前,任何一款车拿出来可能都是爆款,但是在今年——真的太卷了。
全新问界M7已经早早官宣将于9月23日上市,并且问界M7已经在30万元市场证明了自己的绝对主角地位——24小时小订达到15万台——其余参与者更像是配角,争夺的也是问界M7剩下的份额。
另一个被市场关注的产品是25万元级别的理想i6。虽然理想MEGA迎来反转、理想i8口碑渐稳,但是理想L系列又逐步降温,这时候理想需要一款重量级新车来将品牌月销量稳定在5万辆左右,而这款产品就是即将在9月底发布的理想i6。
理想上上下下都对i6这款新车给予高度重视,而理想本身也有能力改写25万元纯电SUV细分市场,那么理想汽车现在要做的就是要“一击命中”,不能再给对手任何机会了。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产品是沃尔沃XC70,这款车也将在9月底正式上市。作为沃尔沃首款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产品,沃尔沃XC70在之前的成都车展上已经备受好评,面对现在已跌价到30万元以内的奥迪Q5L、宝马X3L这类燃油豪华SUV,沃尔沃XC70这次能不能抢个先机、打一个翻身仗?很快就可以见分晓。
与此同时,更多的品牌还是选择避开大五座SUV市场的“御三家”——毕竟,在特斯拉Model Y、小米YU7、理想L6面前去抢份额并不容易,因此类似于吉利银河M9这样的产品还是主打六座市场。
同时,传祺向往S9这样的二次更新产品在加入了华为技术后也希望在25万元价位和对手掰下手腕。另外,比亚迪唐的产品更新也会在9月底进行,这说明比亚迪对最后一个季度的销量并不会坐视不理,对20万元SUV市场还是有充分准备的。
此外,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产品会上市。比如现代的帕里斯帝、马自达EZ-60、奥迪E5 Sportback——或许它们之于对动辄万台起步的主流市场难以成为主角,但给中国汽车市场增加了更多个性化选择。
尤其是奥迪E5 Sportback,这款上汽奥迪对于现有格局的颠覆之作是否能够成功,也将从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整个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未来的走向和思考。
最后看10万元级别市场,其实也打得火热,包括荣威M7、风云X3L、吉利新款星瑞、星越L等等,也让新车的战火蔓延到了入门级市场。
03
交付决赛的“生死时速”
这场九月新车密集发布风暴的背后,实际上是2026年新能源购置税政策调整的关键节点。
在业内看来,九月发布的新车必须快速实现量产交付、抢占第四季度的收尾补贴,否则将陷入政策空窗期的被动局面。
从明年开始,新能源车的购置税优惠政策将从全额减免退坡到5%,而且购置税最大免税额为1.5万元。这意味着,对于30万元以上的中大型豪华车型,购买成本至少会上涨1.5万,而对于像极氪9X这样定价接近50万的豪华SUV,叠加30万元以上的全额税费,基本上落地价格还要再加上7-8%。
另一方面,则是国补和地补也开始退坡。国补是否会在2026年延续尚未可知,但是地补在各个地方都有了退坡的迹象——而且很多地市也开始要求上牌限制,避免出现异地买车当地开票抢补贴额的情况。
国补加地补一般算下来也有几千到1.5万元不等,越贵的车补贴越高,因此赶在第四季度上市算上购置税的减免,对于中大型车来说也有小三万元,这确实是个不小的数目,如果对买10万元价位的车型,那可能会占到总车价的20%了。
抛开政策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
如果不在9月上市,那么接下来就是国庆长假,等到8天假期结束再发布价格,再等一个周末安排上市,这中间的传播断档期差不多就有小半个月,再加上发运车辆的时间——潜在消费者订车提车的节奏,至少要延长一个多月。
让消费者等待接近一个月的时间周期,敢问谁有这么强的信心?这中间可能出现的“节外生枝”影响消费决策的因素太多了,而且国庆假期是到年底之前最好的看车时机,前两年鸿蒙智行都是通过五一、国庆长假获得了大量的订单。
所以,要赶上第四季度交付上量,就必须要在10月之前上市,国庆长假恰好能够吸引用户到店看车收订单。一旦不能在第四季度开始交付上量,车企将错失政策红利期的最后一波冲量机会。等到2026年,那可就更难了。
因此,驾仕派认为:第四季度的交付能力将直接决定市场地位。对于大部分的车企来说,10月这个节点非常重要,他们必须要在第四季度拿下新车上市后的首个“开门红”,否则这些新车的销量将会面临很大压力。
在新车密集上市的周期里,对于大部分车企来说,“上市即交付”已经不足以应对如此激烈的“战况”。交付即上量、缩短大定用户的等待时间,才能抵抗住其余各家的新车炮火。
毫无疑问,在如此高密度的新车上市节奏中,各家车企绝对不能让用户有任何犹豫的时间,因为一旦留出空档期,用户就可能转到其他产品上。毕竟,潜在消费者是有限的,但是同级别上市新车、已经稳住江山的标杆车型可是多如牛毛。
甚至像是蔚来这样的品牌,都直接给出了“大定补贴”这样的终端策略,那么必然其他车企也会跟进,而跟进的底气,是你有能力让用户第一时间开上新车。
更大的问题是,高密度的新车上市信息也会让本身就拥挤的信息渠道变得更加堵塞,新车价格发布会之后的传播有效期,可能只有8-12个小时。即便是定价不错、产品力不错、交付准备也到位,但是没有足够的声量,只会让一切都没有意义,因为消费者根本关注不到你的新车、也难以有消费冲动。
与此同时,新车上市如此密集,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完全可以安心等待,等到所有品牌都出价完毕,再去一辆一辆的对比。
这时候又可以理解到国庆假期的重要性,一段对所有人都公平的“留白时间”,将看到终端一线对用户的把控能力。这个期间对于车企动态调整价格策略也极其重要,车企可能会有一个二次出牌的机会,这也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
总之,在这场决定未来格局的预演中,没有旁观者。
随着产品同质化加剧和技术差距缩小,2025年第四季度,我们或将见证中国新能源市场真正意义上的洗牌时刻。
对于车企而言,这既是最好的时代,它们可能用一款车型销量翻身;但这也是最残酷的时代,因为明年的市场又是另一个环境,而别人不会给你再次出牌的机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