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闲来无事,去方程豹4S店看了看钛7。
该说不说,以前总去方程豹直营店,那服务态度、专业度真心不错,但这加盟的4S店真的很差。
我问钛7后桥电机最大功率是多少,销售顾问居然不知道,而后立刻向正在接待另外一个客户的销售顾说:这后桥电机功率是多少啊?
我倒不觉得不知道具体参数有多不妥,但为了自己不知道的问题打断自己同事和其他用户的沟通,足以看出4S店对销售顾问的培训那是相当得差。
方程豹好歹也是个牌子啊,不管直营,还是加盟,体验不能太拉吧?!扯远了,重点看车,聊聊看钛7的感受。(Ps:体验不佳,以至于忘记拍照,见谅!)
图片源自网络
说实话,4月中旬钛3上市,起售价格拉到14万元以下,其实可以理解——相对比亚迪那些纯电紧凑SUV而言,钛3设计比较个性,可以做到互不打架,而且还可以起到为品牌拉升销量的意义,进而让方程豹的销量走出难以稳定破万的泥潭。
不出所料,钛3上市方程豹品牌销量立刻破万。6月钛3单车销量超1.2万辆,方程豹品牌单月销量接近2万辆,创下历史新高。
方程豹作为定位专业+个性的品牌,这个销量数据熊甜波完全可以给王传福美美地交差的——个性嘛,销量就不能追求太高,个性的底色是与众不同,是一定程度上的稀缺。
但追求销量是镌刻在比亚迪整个企业骨子里的DNA。当国内销量继7月同比下滑10%、8月同比跌幅扩大至14%后,比亚迪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甚至是焦虑。
当然,比亚迪国内销量下滑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有自身产品口碑带来的反噬,也有比亚迪销量集中的10-15万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增长乏力的原因,更有吉利银河的贴身肉搏导致的份额丧失。
客观地说,在经济型新能源车型销量下行的大趋势下,比亚迪品牌销量向上的空间已经很小了。此外,比亚迪网约车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向中高端车型要销量的想法也很难成行——不完全统计,2024年比亚迪15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约为14%。
在这种情况之下,比亚迪只能快速转移「销量」:一方面是加速出口,2024年全年比亚迪海外销量41万辆,而仅仅今年上半年比亚迪海外销量就超过47万辆;另一方面是寻找新的销量增长点,那方程豹就成为最好载体,品牌认知并未形成,而且以高端车型开局的品牌,所以,方程豹推一把性价比车型,销量立竿见影是大概率事件。
不客气地说,上述两点就是推出钛7的初衷以及背后的定价逻辑。既然性能拉满的比亚迪唐L在20万以上市场表现平平,那就不如让中庸的方程豹钛7来试一试——产品形象四平八稳,目标群体也是本着更加宽泛的家用客户。
查了下配置表,在电池容量、发动机型号、电机功率、前后悬架、气囊数量以及高阶智驾等核心配置相同的前提下,钛7却比唐L便宜3万元。
当方程豹开始打比亚迪,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可以说是到了一定地步了。
另,不日前,援引媒体报道比亚迪下调了2025年销量目标——从550万辆下调至460万辆——但至今比亚迪官方未予置评。退一步说,即便目标下调至460万辆,比亚迪完成调整后销量目标的难度依然不小:1-8月比亚迪累计销量285万辆,要想完成目标,9-10月月均销量需要43万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