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谈谈西贝:谁在斗争,谁在反抗 | Findme

IP属地 中国·北京 投中网 时间:2025-09-16 12:33:24

每次有公共事件,都是从论理出发,演变成权力斗争,看谁声儿大,看谁能代表国家,看谁能代表人民。

这件事很乱,乱就乱在意见多,角度多,利益不一致,观念不一致。之前有人讲,人的思维方式也是先有结论,再去找论据证据去支持自己的结论,这跟AI的运算过程类似,因此有人担心AI真的和人类一样。

这个讲的挺好的,我也发现人对事情的阐述是一种有目标的生产过程。但还有一个问题没谈,这个目标,或者说结论,既然不是论据生产出来的,那它是从哪儿来的?

如果你说是单纯的观念问题,这里边信什么的都有,有信资本主义的,有信共产主义的,有信个人主义的,有信集体主义的,很乱。

按照现在网络上普遍的精神状态,我们这些年多数人应该是更讲个人主义的。就是你要关照自己的内心,关照自己的利益,建立主体性,莫向外求,现在的各种讲师嘴里也全是这些话,人们也需要它。

所以,是不是说明,有一部分人说的是违心的话呢?各位在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有多少是出于真实的观念的呢?

我看有个微博的高管还是什么人,就说贾国龙你想好立场再吵架,人家罗永浩是代表广大消费者,你贾国龙代表谁呢。我看他大概是想说,贾国龙你一个资本家,凭什么公开和人民群众搞权力斗争?

这真是好家伙。咱们先不说这是国家主义民族主义还是集体主义,我只是觉得,贾国龙是不是一个社会化的个人?个人有没有维护个人利益的权利?有的话,他为什么不能代表自己?非得代表一个阶层,一个阶级,一个势力?

包括我昨天还看了一个有点生气的标题,就说无脑反对预制菜就是反对工业文明进程。这些人啊,就是擅长把论理的事情搞成斗争。本来是谈消费者权利的话题,到他们嘴里全是意识形态斗争了,每个人都得站队,站错了就是反对现代化文明。

为什么总是喜欢斗争呢?因为他们的世界观里没有好坏,只有利弊。这话韩寒电影里说过,但那是当段子说的,而且即便承认“成年人应该讲利弊”这种说法,它也是实然的范畴,不是应然。

应然的意思类似价值观,就是对一件事情是非对错的判断。在这之后才是实然,是你究竟做什么。应然是道理,实然未必一定得讲道理。比如我们提倡公共秩序,但你喝多了路边撒个野尿也就尿了,基本上别人也不会怎么样。但问题是你不能据此认为,撒野尿就是对的,人人都要路边撒尿,因为更加符合个人利益,因为方便嘛。

这些口口声声谈工业化文明和人民利益的人,基本上不太可能是集体主义者,他要么认为自己是企业家群体的代言人,要么认为自己是人民的代言人,是从身份出发的,不是从是非对错出发的。

那有人可能说,你既然反对个人主义,你就是集体主义者呗。对不起,我更不是所谓集体主义者。我看有的人写文章,说这件事对预制菜产业对经济大局不好,所以都怨罗永浩。我认为这也是扯淡,罗永浩最开始是吃了饭不满意,抱怨两句,即便他说的不对,这也是他的权利,这世界上没有人有义务只说正确的话。你作为媒体也好,KOL也好,消费者也好,考虑大局不是你的义务,总觉得自己要插一手,要考虑影响,考虑后果。

即便你非要考虑分蛋糕这些大问题,那么能不能从起点开始,先把个人权利考虑周全了再说?经观发文章问西贝有权利调取罗永浩的就餐信息和视频吗?调取了有权利公开吗?这些问题你们也不在乎啊。

当然你说罗永浩一点问题没有我是不信的,我不认为他号召网友去吵架是对的,这超过了保护自己权利的范围,进入权力斗争的范围了。本来罗永浩对餐厅的产品不满,企业家维护自己的产品,两人都是争一个道理,谈一个是非。但这种事偏偏每次都会搞成权力斗争。我认为我们应该警惕这个事情,这是真问题。

我最近读一本书叫《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这本书本身是一战结束的时候写的。在序言里,译者有这么一段话,说德国约翰·古登堡大学的于尔根·维尔克教授在1998年写到:当20世纪快要走到尽头时,将它称为宣传的世纪几乎是并不夸张的。

他的论据大概是从这本书的观点出发,即一战是人类社会宣传斗争的起点。1918年英国首次成立了对敌宣传司;而同时期的东方,列宁以报刊等载体做宣传与鼓动,最终赢得了十月革命。而宣传这个中文词汇,三国志里就有,自然也是用来斗争的。

所以我想说的是,把语言,思想,认识作为斗争工具,也就是过去一百年的事情,它不是必然的。思想和语言并不全然是武器,不是非得拿来斗争,别拿斗争当真理。

好,那可能又有人说了,那你别说了,你不明摆着还是个人主义者嘛。

我不是,而且我尤其想反对的,是所谓的“功利个人主义”,这是书里的说法。书名叫《贪婪已死:个人主义之后的政治》,作者是保罗科利尔,英国学者,以前Findme也讲过他的书。这次先不多谈了,我简单提一下。

作者认为个人主义尤其是功利的个人主义的泛滥是现在的问题。我想起之前窦文涛在节目里提过一次,他说人人都在谈爱自己,主体性,好像我们过去都多么无私似的,可事实上是这样吗?我们今天的问题,离婚率这么高,失业率这么高,每个人都孤独至死,这是每个人都不爱自己造成的吗?

总得来说,个人主义不是太少,而可能是太多了。尤其是,多数个人主义现在都是利益导向的,是功利的。

多说一句,他书里对特朗普的观点很有趣,大意说特朗普就是典型的个人主义的总统。因为他很多行为你看不出到底代表哪个群体的利益,反而他的行为解释为个人诉求就很恰当了。我们之前讲过苏格拉底把人的灵魂分成理性欲望和激情。他很多令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是从这三点出发的,比如激情,证明比别人好的那一部分,他的表演型人格很可能是基于此的。而这种个人主义的领袖,把激情(证明比别人好)的心态放大,走到极端就是独裁,比如希特勒斯大林。

回来说利益导向的个人主义。现在吵架、斗争的原因是人们达不成一致,达不成一致的原因是大家都个人主义,并且利益分裂。那么为什么人和人的利益全都分裂了?一方面是利益变少了,争夺加剧了;而另一方面,是个人利益变得太快。

个人利益取决于个人对自己的看法,进一步说,是取决于价值观。我们现在工作生活里,你经常会遇到一些人和事,你认为原本大家利益一致,但突然发现对方把你放到了对立面上,因为他没有稳定的价值观,这会导致没有稳定的长期目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长期主义,他实践不了。

所以我会提倡各位多追问自己,包括我们写文章的人。其实我很反感骂同行这件事,任何行业我都反感骂同行,因为我认为同行其实分享同一种社会身份和处境,理应是最能共情,最能互相理解的人,那你以此为武器攻击别人,本身就不仗义。但我昨天还是在朋友圈骂人了。这个行为本身我应该道歉,但还是保留自己的意见,因为各位KOL还是有一定的权力在手的,你的价值观是否稳定,你是不是以权力欺人,这个应该多问问自己。

我不拿别人举例子,我就说张楠,上次他写文章,标题说因为刘靖康撒钱的事情,跟我大吵一架。我认为就是价值观的分歧。我认为投中写评论文章,维护权利是底线,保持相对宽容是标准,但批评企业家在团建的时候撒钱,是不尊重他的权利,并且,你前一天还在文章里对包凡保持宽容善意,第二天又对刘靖康要求苛刻,理由是你把自己代入了投资者,股民,说他的行为可能影响股价,我认为这是价值观不稳定,导致对自己话语角色的更替。我本心也不是要攻击张楠,我只是觉得,作为职业写文章的人,你应该展现给读者一个稳定的理想作者形象,这个形象不见得永远和你本人利益一致,但这是职业标准。但我有我的问题,话不好好说,吵架,导致他也不接受,还说我人身攻击,这是我的问题,我给楠哥道歉,但我作为主编,我的要求没有变。

就说这些吧,后边VC品牌史那篇再录一期长的。我这节目里不敢谈别人,又拿楠哥当靶子了,再次道歉。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