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标准的出台,行业洗牌或将加速,千味央厨能否凭借供应链优势在合规化进程中抢占先机,或是其估值逻辑能否延续的关键。对投资者而言,在享受行业红利预期的同时,更需警惕业绩兑现不及预期带来的"戴维斯双杀"风险。
9月12日,千味央厨发布公告称,公司首次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实施回购股份,回购股份数量为11.4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1182%,成交总金额为372.45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图片来源于:千味央厨公司公告
偿债能力稳健,估值安全边际偏薄
此次股份回购计划源于千味央厨于2025年5月下旬作出的决策,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普通股股份,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4000万元(含)且不超过人民币6000万元(含),回购价格不超过人民币43.21元/股(含)。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回购所用资金部分来源于中信银行郑州分行提供的不超过人民币5400万元额度的股票回购专项贷款,虽然债务融资的税盾效应可提升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优化资本结构,但同时对千味央厨现金流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截至2025年6月30日,千味央厨的资产负债率为19.02%,账面货币资金储备达3.6亿元。与此同时,公司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分别为2.27和1.53,整体偿债能力保持稳健,尚未形成显著的流动性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自首次发布回购公告至今已逾三个月,即便按回购资金下限4000万元测算,千味央厨实际成交金额占比仍不足总额的十分之一,回购诚意稍显不足。股票回购作为管理层传递股价低估信号、提振市场信心的重要工具,其执行力度直接关乎投资者预期管理成效。据前复权数据统计,千味央厨股价自2023年2月82.62元的历史高位持续回落,截至2025年9月12日收盘已跌至33.59元/股,累计跌幅近60%。
从估值安全边际分析,当前公司滚动市盈率达54.25倍,处于近三年77.03%的历史分位水平,一定程度上表明千味央厨的估值水平已处于相对高位,市场对其未来业绩增长寄予厚望,但同时也隐含着业绩兑现风险的累积。
图片来源于:wind
基于速冻食品行业横向比较,千味央厨当前滚动市盈率较行业龙头安井食品高出200%,较三全食品溢价幅度达184%,即便与预制菜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味知香相比,仍存在12%的估值溢价空间。从收益与风险的角度分析,千味央厨现阶段的安全边际厚度较同业可比公司明显偏薄。
图片来源于:wind
业绩踩刹车,预制菜信任体系待建
那么千味央厨的估值"高溢价"逻辑能否成立呢?
从宏观产业趋势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6月全国餐饮收入规模达27,480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较上年同期7.9%的水平明显回落,终端消费需求复苏动能稍显不足。
千味央厨主要依赖餐饮渠道客户,如百胜(中国)、海底捞、华莱士、真功夫、老乡鸡等。2025年上半年头部餐饮企业普遍面临同店销售下滑、翻台率下降等经营压力,部分企业通过压缩供应链采购成本维持利润空间,直接传导至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削弱。
2025年上半年,千味央厨实现营业收入8.86亿元,同比下降0.72%;实现扣非净利润3409.28万元,同比下降41.94%,基本面表现不容乐观。
分产品来看,2025年上半年,主食类、小食类分别实现营收4.13亿元、1.97亿元,同比下滑9.10%、6.57%,主要源于餐饮终端同质化竞争加剧,油条、芝麻球、饼类等传统产品处于迭代期,而新品尚处市场导入期,渠道渗透率与品牌认知度有待提升。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受益于预制菜需求旺盛,冷冻调理菜肴类产品实现爆发式增长,上半年收入同比增幅达67.31%,但碍于其基数偏低,仅占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的7%,尚未形成对整体业绩的有效支撑。
图片来源于:千味央厨2025年半年报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对千味央厨的高溢价很大程度来源于对预制菜行业的高增长预期。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至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490亿元。
过去几年,在餐饮行业工业化、连锁化发展趋势的驱动下,预制菜行业迎来资本与产能的迅猛扩张,逐步构建起以B端降本增效为核心驱动力的增长模式。然而,近期西贝与罗永浩相关口水战风波持续发酵,将预制菜行业生长过程中暴露出的安全合规问题推至公众视野,引发广泛关注。
面对预制菜,消费者的核心不满聚焦于知情权被剥夺。长期以来,预制菜缺乏较为明晰的概念界定,而部分小规模餐饮企业食品安全难以保障,透支公众对于预制菜的信任,如2024年3.15曾曝光用“槽头肉”制作预制菜。更为重要的是,部分商家以预制菜品冒充现做菜肴,却仍按现做现炒的标准收取费用。
综合来看,在消费者信任体系尚未有效构建、C端市场转化率偏低的现实背景下,预制菜企业或仍会陷入增长瓶颈。一旦食品安全问题频繁被曝光,行业高估值泡沫破裂的风险将急剧上升。
好消息是,根据第一财经报道,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专家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届时,预制菜“身份”将有统一说法,餐饮门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预制菜,也将首次纳入强制信息披露范畴。据一位参与起草的专家透露,草案对预制菜的分类、原料、加工工艺、贮存运输及检验方法作出了统一规定,并首次提出“不添加防腐剂”等强制性指标。
随着国家标准的出台,行业洗牌或将加速,千味央厨能否凭借供应链优势在合规化进程中抢占先机,或是其估值逻辑能否延续的关键。对投资者而言,在享受行业红利预期的同时,更需警惕业绩兑现不及预期带来的"戴维斯双杀"风险。
作者 | 沈言
编辑 | 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