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卡脖子”难题纷纷破解,松江举办全国科学仪器锦标赛决赛

IP属地 中国·北京 上观新闻 时间:2025-09-16 18:36:19



近日,2025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科学仪器”锦标赛决赛在松江火热开赛,从171个参赛项目中遴选出来的52个具有颠覆性技术潜力的决赛项目同台竞技,试图破解领域内的“卡脖子”难题。这些项目覆盖医学检查、环境监测、信息传输等多个应用场景,涉及质谱、色谱、激光器等各类科学仪器和科研试剂。


硬核突围,瞄准国产替代

本届大赛参赛项目实力不容小觑。经过严格的形式审查和征信审查,最终171项进入预赛。

半导体行业分析检测用超高纯试剂的开发研究是比赛中的代表性项目。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张翘楚介绍,这一项目主要研发半导体行业检测试剂,特别是检测实验室用超高纯试剂,对标进口一流品牌。而参赛的初衷则是扩大影响力,吸纳合作伙伴,为后续产品转化及推广做准备。

另一引人注目的项目是上海仪器仪表研究所有限公司的数显式海底法兰定位仪。“聚焦于海底工程测量中的痛点问题,本项目研发出了一款数显式海底法兰定位仪。这是一款适配水下作业场景的便携式测量工具,主要用于获取海底管道法兰的关键参数。”项目技术负责人周志轩表示,决定参赛是希望借助赛事平台的行业视角,检验项目的实际落地价值。

本次大赛也为高校院所的重要科研成果创造更多的成果转化机会,如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光纤超构材料传感器与分子互作分析仪器”项目。“该项目面向海量候选药物分子的检测需求,重点研究如何将纳米光学分子传感技术与光纤通信技术相融合,以实现高灵敏、高精准和高通量、低成本的新型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项目负责人杨天介绍,项目不仅致力于攻克“卡脖子”难题,更有引领百亿元级别的分子互作分析科学仪器市场拓展为千亿元级别产业市场的愿景。

生态赋能,全链助力转化

本次大赛汇聚了政府、科研院所、企业、资本多方力量。主办方通过“政产学研资”协同模式,为优胜项目提供持续支持。

科学仪器创新港负责承接本市重大科学仪器项目落地,共性研发平台建设及专业服务、园区运营和科学仪器产业的招引等功能。同时,解决底座共性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研发、拓展创新型应用、健全关键零部件供应链体系。

为充分发挥国家大赛的溢出效应,大赛现场专门安排了松江国投、投促开展现场对接,有5个项目现场表示了落地转化的意向。未来,松江国投将通过“拨投结合”“投贷联动”等模式,为科学仪器企业提供从实验室研发到产业化落地的全生命周期资金支持。同时,松江区还构建了覆盖全周期的基金矩阵。早期孵化阶段通过种子投资、天使投资,为优胜项目提供研发启动资金;成长加速阶段设立并购与创投专项基金,助力项目并购上下游企业;市场拓展阶段则对接农商行、科创投等资本,提供订单融资、出口信贷。

“松江在科学仪器产业领域已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创新生态,产业集聚度高、政策支持力度大。我们将在松江积极推进项目落地与成果转化,依托区域优势资源,加速产品从技术研发走向市场应用,实现规模化发展。”周志轩表示。

据悉,仪器仪表产业是松江区“2+4”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部分。松江区全区仪器仪表企业超400家,2019-2024年规上产值从63.8亿元升至86.26亿元,占全市近六分之一。其中科学仪器企业近140家,2024年产值约35亿元,已形成多细分领域的产业格局。

原标题:《“卡脖子”难题纷纷破解,松江举办全国科学仪器锦标赛决赛》

栏目编辑:李一能

作者:新民晚报 曹博文 通讯员 李谆谆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