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六大行科技金融全梳理!

IP属地 中国·北京 21金融圈 时间:2025-09-17 20:21:53


六大行将科技金融相关业务的组织架构、产品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优化,配套了一系列差异化政策。从数据上看,科技金融贷款余额、科技型企业客户数量正在逐步增加。

作者 | 边万莉 张欣

编辑 | 杨希

本文节选自《2025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研究报告》,该报告将在2025年11月举办的“第二十届21世纪金融年会”上正式发布。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润泽。自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五篇大文章”并将科技金融放在首位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多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指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取得积极成效。

今年8月末,国有六大行中报及业绩发布会落下帷幕,也为行业提供了观察大行科技金融阶段性成果的绝佳窗口。

细观科技金融业务,六大行在顶层设计、机构设置、资源配置等方面,均给予了一揽子倾斜支持。相比于年初,六大行将科技金融相关业务的组织架构、产品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优化,配套了一系列差异化政策。从数据上看,科技金融贷款余额、科技型企业客户数量正在逐步增加。值得关注的是,六大行还披露了关于科创债、放宽并购贷款试点条件、AIC股权投资试点扩围等新政的落实情况。



科技金融组织架构建设逐步完善

科技金融是“五篇大文章”之首,对于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六大行推动科技金融高站位规划、高标准服务和高质量发展,将科技金融作为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进行安排、谋篇和布局,为科技型企业成长与科技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支持科技强国建设的责任担当。

建设银行副行长韩静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建设银行党委在5月专门召开战略规划制定实施和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明确了全行科技金融体系化系统化推进工作方案。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指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建设银行对全行的目标、策略和措施做了前瞻性工作安排。韩静表示,总体上,建设银行科技金融服务的定位是成为首选银行,服务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从组织架构上看,各家银行大同小异。六大行中的多数是在总行层面成立专门的科技金融委员会,形成“总分支”或“总分支网”的架构;还有一部分是直接在科技企业密集区成立科技金融事业部或科技金融特色支行/网点。


今年上半年,六大行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对科技金融的组织架构。其中,工行完善了“总行—25家分行科技金融中心—160家科技支行”的多层次专业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中国银行构建“总—分—支”多层次组织体系,成立24个一级分行科技金融中心,275家科技金融网点,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等科创高地。邮储银总行组建科技金融专班、设立科技金融中心,推动重点一级分行建设科技金融事业部一级部,构建“专业型+特色化+示范性”多层次科技金融专业机构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农行总行增设科技金融专职机构,在重点分行设立科技金融业务部门,增强统筹推动和投贷联动能力;截至半年末该行已设立25家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充实300余家科技金融专业支行。交通银行持续健全“总分辖支”四级服务体系,已有20余家分行组建了科技金融专门推进组织,设立87家科技支行和科技特色支行。

相比于2024年年报披露的“加快推进科技金融专业化机构建设”,建设银行初步完成了科技金融专属组织架构的搭建。韩静介绍,建设银行搭建五级联动的机构组织体系和资源力量配备。已初步建成“总行-一级分行-重点城市行-特色支行(网点)-子公司”的五级科技金融专属组织架构。总行成立科技金融部(二级部),授予6家一级分行总行级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称号,在重点城市二级分行成立科技金融直营中心。近期,建行在全国范围内最新认定了405家科技特色支行(网点),实现了科技资源集中区域全覆盖。子公司设置科技金融对口部门和专业团队,突出科技股权属性,明确差异化定位,实现对“双周期”各阶段股权投资需求的全覆盖。



科技金融贷款余额、客户数量双双增长

2025年上半年,六大行积极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依托集团全球化优势、综合化特色,助力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大多形成了“专业机构、专项行动、专属产品、专门风控、专属保”的服务体系,科技金融业务取得明显成效。


一方面,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出现了较大增长。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科技贷款余额突破6万亿元;农业银行科技贷款余额4.7万亿元,增速超20%;中国银行科技贷款余额4.59万亿元,综合化服务累计供给超过7800亿元;建设银行科技贷款余额5.15万亿元,较上年末提升1.71个百分点,科技贷款新增7417亿元,增速16.81%;交通银行贷款余额突破1.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93%;邮储银行科技贷款余额突破9,300亿元,本年净增超900亿元。

另一方面,科技型企业客户数量逐步增长。例如,农业银行服务科技型企业近30万户;中国银行授信户数16.11万户;建设银行服务科技型企业数量超30万家;邮储银行服务科技型企业超10万户。交通银行科技贷款获贷企业数量较上年末增长11.12%,获贷科技型中小企业3.23万户。

从六大行的科技金融产品体系看,基本上是围绕“股、贷、债、保”的思路开展科技金融业务。交通银行发挥集团全牌照经营优势,持续丰富“交银科创”品牌,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包括贷款、股权投资、债券融资、科技租赁在内的全生命周期全链条接力式金融服务。建设银行以建信股权、建信信托、建信投资等子公司为支点,累计支持科技型企业超2000 家,投资规模超900亿元

不过,不同银行针对自身优势特色,开展科技金融业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工商银行重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领域拓展。截至六月末,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4.2万亿元,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贷户覆盖率44%。

中国银行发挥全球化传统优势,支持科技型企业出海需求,聚焦解决跨境资金管理痛点,提供跨境金融服务。业绩发布会上,中国银行行长张辉介绍,依托中行全球网络布局,中国银行提供全链条科技金融服务,通过海内外联动、商投行一体化服务,精准支持生物医药、芯片设计、智能计算等领域的一批科技创新企业登陆国际资本市场。



并购贷款试点、科创债、AIC取得实质性进展

今年3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开展适度放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试点工作,对于“控股型”并购,将贷款占企业并购交易额“不应高于60%”放宽至“不应高于80%”,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七年”放宽至“一般不超过十年”。

今年5月,央行与证监会联合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科创债发行规模快速增长,精准引导资本流向科技领域。此外,今年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动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扩围,彼时已实现18个试点城市全覆盖,签约金额超3500亿元,旨在通过“债权+股权”联动强化科技金融支持。

上述政策均围绕服务科技创新主线:并购贷款试点通过放宽融资条件助力科技企业整合资源;科创债以长周期、低门槛特性为科创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AIC试点则打破传统银行资金限制,开辟“股债联动”新路径。三者共同构建起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与科技强国建设。


在此背景下,六大行在中报中披露了相关情况。从并购贷款试点来看,额度与期限放宽,落地多笔重点业务。中国银行成功落地第一批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业务,在杭州、宁波、成都等多地为优质科技企业提供并购交易融资支持,涉及交易金额超200亿元,助力科技企业通过并购整合技术资源,实现快速发展。

科创债方面,除交行未披露具体数据外,其余五大行的承销与投资规模呈现双增长态势。例如,工商银行科技创新债券承销规模近500亿元,市场份额居同业首位;建设银行上半年承销科技创新债券72期,规模237.02亿元,科创债券认购量同比增长近7倍;农业银行发行200亿元商业银行科技创新债券;中国银行科技创新债券承销规模超300亿元,并发行200亿元专项债券支持科技创新;邮储银行科创类债券投资236.1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50%。

AIC股权投资基金试点方面,交行在中报中未披露相关数据,其余多家大行实现了18个试点城全覆盖,撬动社会资本,共同助力科创企业发展。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分别设立了28只、13只AIC试点基金。建设银行完成9只AIC试点基金设立及备案,联合国家发改委设立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撬动超千亿社会资本;中国银行注册15只AIC股权投资基金(认缴超110亿元),在商业航天等领域落地投资;科创母基金通过“子基金+直投”为初创期、成长期科技企业注入“耐心资本”;交通银行通过附属机构交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备案基金41只,认缴规模 262.60 亿元,增幅 41.72%。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