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刚刚!阿里,重磅发布

IP属地 中国·北京 米筐投资 时间:2025-09-18 08:16:38


9月16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报道了 “ 中国联通三江源绿电智算中心项目建设成效” 。

其中 , 就披露了阿里旗下平头哥最新研发的面向人工智能的PPU芯片 , 其各项主要参数指标均超越了英伟达A800,与H20相当。

这表明,阿里的AI技术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同一时间,马云,也在加速回归阿里,回归杭州。

2024年12月,马云 出现在 蚂蚁园区,并在支付宝和蚂蚁集团二十周年活动现场着重提及 , 对于AI的思考。

2025年2月,马云参加民营企业 家 座谈会 , 并在同月 出现在 阿里杭州园区。

2025年 4 月, 马云现身阿里云新财年启动会,并表示, 科技人员的责任,不是让AI取代人类,而是应该让AI解放人类、更懂人类、服务好人类。

2025年5月, 马云现身阿里总部“创业公寓”湖畔小屋 。

2025年7月,马云夜骑西湖。

这一切都预示着,马云正在回归阿里,而阿里也可能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再次向新时代挺进。

阿里巴巴未来的发展形态会是什么样子的?

答案是千人千面。

不过,我们自己的思考是,阿里巴巴将来的发展形态可能会是“亚马逊+谷歌”的复合体。新的商业模式一旦跑通,企业的天花板将会彻底打开。

阿里将再次站在AI变革的最前沿,前途无可限量。

2025 年 8 月,阿里 更是 进行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将集团业务划分为四大板块, 分别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云智能集团、所有其他业务。

所有业务又分为两个大平台,一个是 聚焦“AI+云”为核心的科技平台 , 另一个则是 “购物与生活服务融合”的大消费平台 。


阿里的AI+云、电商,这听起来是不是特别像亚马逊?

亚马逊正是在从电商转型到“电商+云”的过程中,抓住了时代的风口,持续上涨,成为美国的市值前七大的公司之一。

事实上,阿里的 变革绝非简单的板块合并, 特别是高德地图这颗棋子的加入。这些动作都 为构建“亚马逊 + 谷歌”式生态埋下的关键伏笔 。

正如亚马逊以电商为流量基础、AWS 为技术核心,谷歌以搜索为入口、AI 为底层驱动, 而 阿里 则正是 通过架构减法实现战略加法。

其中, 蒋凡 成为这次 合并后电商板块的核心人物 。 蒋凡犯过错误,但是绝对是奇才。 当年阿里能够从互联网时代的BAT阵容里没有掉队,就是完成了PC端到移动端的惊险一跳,才能够从微信的背影里走出来;背后正是蒋凡在操盘。

蒋凡这一次 将饿了么、飞猪等场景纳入大消费平台,这一整合在2025年白热化的外卖大战中凸显战略价值。

面对京东入局形成的 “三足鼎立” 格局,阿里4月底升级淘宝闪购为外卖新入口,6月将饿了么并入电商事业群,借助电商流量池与AI调度能力实现协同作战。

截至2025年6月30日 的二季度 数据显示, 阿里 的即时零售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12% 至 147.84 亿元 。

到了8月份,阿里的即时零售业务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 淘宝闪购连续两个周末日订单量超过9000万单 。 大家 要知道2024年全年中国外卖市场的日均订单量还不超过1亿单 , 所以, 这个数字令人震惊 。 有人喊出来阿里对美团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阿里在外卖里杀出一条血路,背后正是AI技术的加持。 AI技术已经在外卖业务中取得三大突破:骑手AI助手“小饿”使配送效率提升12%,顺路合单率接近90%;“AI入驻助手”让商家开店时间从3天缩短至4小时。

阿里的“AI+云”正在助力电商流量业务的增长,而电商流量业务的增长又将反哺“AI+云”的技术变现。

阿里这些动作构成了一个正向上升的螺旋,不断地向着亚马逊模式靠拢。

阿里2025年8月的这次 架构调整 如果说 是 集团的一次整体转型 ,那么“AI+云”就是阿里的 这次转型的关键所在 。

马云在阿里云15周年活动 上 公开表示 , 阿里云的资源和技术人才,既是发展云计算和 AI 的信心所在,更是责任所在 。 这一 表态 直击整个集团发展中的要害 。

马云在民企 企业家座谈会上 也提到, 技术创新 要 与市场需求深度绑定 。

说白了,就是科技不能是空中楼阁,科技一定要服务实体;而实体的营收再去推动科技的研发,这样就形成双轮驱动,才能实现长久发展。

因此,阿里提出, 未来三年超 3800 亿元的云和AI基础设施开支 ; 这 已超越过去十年总和,2026 财年第一季度资本开支更是同比激增220%至386亿元。

这些科技投入并没有成为空中楼阁,而是实打实地转为市场需求。

其中,阿里 与苹果 即将进行的 深度合作 将 成为重要里程碑。

双方 初步 达成的 AI战略合作,将通义千问大模型深度集成至iOS系统,覆盖语音交互、图像生成等核心模块,预计随 iOS 版本 升级,后续将 向iPhone系列开放。此次合作并非简单技术输出,而是基于通义千问在中文方言理解、多模态生成的深厚积累 , 是对阿里技术的一次认可 。

这一合作 细究起来,其实也 与谷歌Gemini赋能安卓生态的逻辑异曲同工 。


而阿里云同步在全球布局8个新AI数据中心 , 可用区将增至 95 个,则复制了亚马逊 AWS 的全球化算力网络战略。

这时, 将阿里与亚马逊、谷歌对比, 发现阿里成为 复合体特征日益清晰。

电商板块贡献58.4% 营收的基本盘,叠加速卖通在新兴市场60%的GMV增速 , 以及外卖业务在行业洗牌中的稳健增长,构成了堪比亚马逊的商业底盘 。 阿里云26%的收入增速与AI业务爆发式增长,正在复刻 AWS 的技术变现路径 。

而通义大模型赋能苹果iOS生态、钉钉构建企业服务体系的动作, 以及高德地图推出的 基于真实导航、出行行为,融合AI技术打造而成的生活服务榜单 ( 高德扫街榜 类似谷歌map )。 这些都类似 谷歌以技术定义行业的 打法 。

这一次,阿里似乎已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而,马云的归来也更是使得整个阿里内部改革的阻力降到最小,集团各个业务板块不再单打独斗,高效协同发展。其中,高德扫街榜显然就是集团业务板块打破边界、高效融合的一个佐证。

所以, 尽管阿里云 8.3%的利润率仍低于AWS的37%, 阿里的3万亿元的市值远低于亚马逊18万亿元的市值,也远低于谷歌21万亿元的市值。

但方向只要对了,差距就会缩小。

资本市场还有哪些机会?大盘如何走?行情接下来调整还是继续上攻?

定时发布最新资本市场分析情报,和管清友、吴小平、潘向东等一起了解政策趋势和经济走势,找到确定性机会!

THE END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