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成为可以带来颠覆性创新的“X”变量,推动着千行百业的深刻变革。然而,如何将AI的巨大潜力转化为切实的商业价值,是全球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正如一份MIT的报告所揭示,目前仅有5%企业通过AI实现了显著的收入增长。但在中国,一股自上而下的强大政策东风,正为AI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心剂,创造出独特的历史机遇。在这一背景下,9月17日,由《财经天下》发起,携手《人物》《每日人物》共同举办的“2025异想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以“X狂想曲”为主题,关注创新的技术和产品,探讨行业热点话题。会上,商汤科技产品总监、小浣熊家族负责人贾安亚的分享,便显得尤为及时和深刻,她深入剖析了大模型在企业侧落地的挑战与机遇。
01 政策东风已至,“人工智能+”行动力推新质生产力
贾安亚指出,个人应用的火热与企业供给的缺口并存,市场需求远未被满足。而此时,国务院最新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要求在六大领域全面推进AI应用,并设定了宏伟目标:
到2027年,智能终端及智能体普及率达到70%到2030年,普及率达到90%
这种自上而下的推动力,为AI的全民普及创造了巨大牵引。贾安亚认为,与2015年的“互联网+”相比,此次“人工智能+”更注重对产业的重构与奠基,旨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有望催生一个蓬勃发展的AI产业新时代。
02 企业落地的三层价值:从个体提效到组织创新
基于商汤科技的实践,贾安亚提出了AI在企业落地的三层价值模型:
基础层:员工个体提效 这是员工主动拥抱AI的根本动力。中间层:团队协作增效 AI能有效降低沟通成本,提升团队协作效率。最高层:组织管理创新 AI将深度改变企业管理模式,实现企业想敏捷经营模式转型。
她强调,AI正在推动工具设计理念发生根本性转变——从“过程导向”向“结果导向”。传统工具重在管理过程,而AI结合智能体(Agent)和工具调用能力,能为用户直接提供精准的结果。
03 挑战与商汤实践:从75%到97%的精度飞跃
尽管前景广阔,但企业AI落地仍面临数据质量、成本、安全与技术适配等多重挑战。通用大模型与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的场景需求间差距很大。
对此,贾安亚分享了商汤办公小浣熊的成功实践。某大型消费电子企业曾面临海量进销存数据的分析难题,分析人员响应迟缓,无法满足业务的即时分析需求。
通过为每位市场和运营人员配备专属的数据分析Agent,新增分析需求无需排期,即问即答。这一成果的关键在于将大模型原生的数据分析产品与企业自有知识深度结合。
初期:由于企业内部字段定义不清,知识未打通,模型精度仅为75%。优化:通过结合大模型的上下文理解能力,快速融入企业知识,仅用一个月就打通了复杂指标与模型。成果:经过两个月概念验证(POC),系统上线精度超过95%,在处理复杂长案例时精度甚至高达97%。最终,整体分析时间缩短了90%,员工自主分析完成率提高到超过70%。
04 未来展望:AI即生产力
贾安亚总结道,AI正从“生产力工具”转变为“生产力本身”。随着底层模型的不断突破,AI将更深地融入企业流程与数据。这意味着未来的AI成果交付,将不再仅仅衡量过程,而是更关注最终的结果与效能。企业应从基础层起步,小步快跑,验证价值,从点到面让AI真正为业务增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