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腾讯阿里市值双双冲高,殊途同归还是渐行渐远

IP属地 中国·北京 北京商报 时间:2025-09-18 22:15:31

9月17日收盘时,腾讯和阿里总市值分别达到6.06万亿港元和3.08万亿港元,按9月18日收盘时的股价计算,腾讯最新市值5.88万亿港元,阿里3.02万亿港元。虽然两家科技巨头没能延续增长趋势,但V型走势已经形成,代表了中国科技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吸引力。

单论股价,目前腾讯的642港元股价距730港元的历史最高时刻只有几步之遥,阿里的166.17港元较五年前的超300港元还有一段距离。这种分化是两家企业在战略聚焦与技术转化效率上的周期表现,腾讯以"精准投入+生态协同"构建穿越周期的护城河,阿里在"技术研发与业务扩张"的平衡中寻找节奏。


那三年

从2022年10月31日的170.17港元,到2025年9月18日盘中的664.5港元,腾讯用三年时间完成290%的股价反弹。9月18日当天,腾讯以642港元收盘,虽然从6万亿港元的市值区间滑落,但从2025年来看,腾讯股价已从400多港元涨至超600港元。

阿里股价也呈现类似走势,如果以9月18日收盘时的166.17港元画一条线,上一次股价处在这一水平是在2021年10月。2025年至今,阿里港股股价从80多港元涨至近170港元。

"2025年的市场环境为科技股反弹提供了条件",比达分析师李锦清指的环境是DeepSeek等国产模型突破给中国科技股带来的估值、市值重构。

近日,梅花创投创始人吴世春分享科技投资逻辑时也提到,"DeepSeek的崛起引发了全球对中国科技资产的重新评估。中国AI相关企业的估值在过去一年平均上涨了37%"。

李锦清所谓的市场环境还包括企业回购股份释放的信号。1月初,腾讯通过公告披露,2024年全年共回购3.07亿股,总金额1120亿港元,完成了2024年初承诺的至少千亿回购计划。2025年3月19日,腾讯宣布一项全年回购至少800亿港元股份的计划,9月17日及18日,腾讯就分别发布两则有关股份回购的公告。

高盛发表的研究报告对腾讯前景信心增强,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701港元。不久前,高盛将阿里港股目标价从158港元上调至174港元。"投资者用脚投票,很诚实,现在市场更愿意为确定性买单",一位长期关注中国科技股的投资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确定性比拼

"价格能够反映企业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由企业的业务、架构和战略节点等诸多因素共同构建。"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从当年的BAT时代至今,腾讯和阿里在中国科技市场总有一席之地,但两家巨头的路径各异且并非坦途。

2022年12月,腾讯CEO马化腾在内部员工大会上态度严厉,几乎点评了所有事业群,比如全力支持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放弃集成商角色,转而做自研产品被集成;跟CDG(企业发展事业群)智慧零售说,"你别搞货架那个卖货(模式)了""IEG(互动娱乐事业群)以前说,游戏有一部分也是买量的事,现在我也不信了""留给腾讯新闻的时间不多了""WXG(微信事业群)最亮眼的业务是视频号,基本上是全场(全公司)的希望"。接着,业绩震荡随之开始。

2023年3月,阿里通过组织架构调整"1+6+N"试图打破"大公司病";2025年二季度,阿里又将业务结构收缩为四大业务类别,分别为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云智能集团以及所有其他业务,其中淘天集团、饿了么和飞猪组建了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菜鸟、高德及大文娱集团(现更名为"虎鲸文娱")分类至所有其他。

论市值恢复速度,腾讯较阿里更快接近巅峰。"基因决定抗风险能力,多元化生态优于单一业务依赖。"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腾讯通过游戏、金融科技、广告形成闭环,抗风险能力更强,阿里以电商为核心,受竞争挤压后转向云与AI,但新业务尚未完全弥补电商增速放缓的影响。"

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站在业务端向北京商报记者剖析,"两家公司都抓住了2022年底开始的AI浪潮,腾讯股价回升较稳是因为它的业务依然处在领先地位,而阿里在‘打仗’,外卖和零售都有新对手,而且没有分出胜负,阿里的不确定性更大"。

摘果与钻探

抛开股价和市值这种掺杂外在因素的观察窗口,公司已确定的增长引擎才是拨开未来迷雾的罗盘。

8月底发布最新财报时,阿里集团CEO吴泳铭这样说,"本季度,我们聚焦消费、AI+云的战略,实现强劲增长"。2025年二季度阿里营收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若不考虑高鑫零售和银泰的已处置业务的营收,同口径营收同比增长将为10%,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335.1亿元,同比下降18%。

同月,马化腾在发布2025年二季度财报时表示:"腾讯在AI领域持续投入并从中受益,营收及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营盈利均取得两位数百分比同比增长。"当季度,腾讯营收1845亿元,同比增长15%,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经营利润692.5亿元,同比增长18%。

当腾讯和阿里在AI赛道加速奔跑时,它们的增长引擎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质,"腾讯摘取‘低垂果实’,用AI优化现有业务;阿里进行‘深海钻探’,押注未来技术革命",王超向北京商报记者类比,"阿里冒的风险更大,需要从头到尾打造大模型和应用,腾讯对大模型的态度更开放,加上本身的应用表现不错,AI和应用能否结合好只是时间问题"。

盘和林也提到了未来和交叉:"腾讯的核心是游戏、金融和微信,阿里在本地生活板块重启生态扩张,所以业务层面双方的基本盘交叉点不多。真正会交手的领域一定是AI。"

两个大厂的另一个默契体现在国际市场:阿里云对全球化的态度是破釜沉舟,腾讯的海外游戏和云计算业务也怀揣憧憬,一场决定未来十年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北京商报记者 魏蔚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