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再获阿里战投,哈啰力押Robotaxi能成吗?

IP属地 中国·北京 国际金融报 时间:2025-09-19 00:14:53

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赛道“战火纷飞”,急需新故事的哈啰试图给外界提供更多想象空间。

9月17日,哈啰宣布旗下Robotaxi业务获得阿里巴巴集团战略投资。哈啰介绍,双方将在商业互利的前提下,共建视觉、语音、语言等基础大模型以及智能座舱等垂直领域专用模型;阿里云将与哈啰联合进行技术研发,聚焦Robotaxi的算法迭代、用户体验优化和运营效率。

作为移动出行平台,哈啰联合蚂蚁、宁德时代组成“铁三角”入局Robotaxi,被视为自带场景、用户、技术三方优势。但不可忽视的是,经过多年发展,Robotaxi已然来到爆发前夜,行业大战一触即发,哈啰的突围之路仍面临不少挑战。

哈啰再讲新故事

今年6月23日,哈啰宣布:携手蚂蚁集团与宁德时代,正式进军当下大热的Robotaxi赛道。三家公司通过旗下投资主体共同发起成立“上海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三方首期合计出资超过30亿元。

企查查显示,该新公司注册资金达12.88亿元人民币,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安全应用和商业化落地,由上海云玚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上海钧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问鼎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持股。穿透股权来看,这三个股东背后分别是蚂蚁集团、哈啰、宁德时代。

进入9月,哈啰出行在Robotaxi领域动作频频。9月11日,在外滩大会上,哈啰对外发布Robotaxi战略规划,首款前装量产Robotaxi车型“HR1”(Hello Robot1)正式亮相。据运营规划,哈啰计划于2026年实现量产下线,2027年部署超5万辆Robotaxi车型。同时,哈啰还宣布与启辰汽车、阿里云、地平线、禾赛等产业链头部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覆盖整车制造、云计算、智驾解决方案以及传感器等多个Robotaxi关键环节。

一连串加速布局Robotaxi的动作背后,大众印象中以“共享单车企业”为标签的哈啰,正在讲述一个新故事。

公开资料显示,哈啰成立于2016年,在发展初期,哈啰凭借聚焦三四线城市的差异化布局,避开了一二线城市的惨烈竞争。此后,行业经过多轮洗牌,共享单车赛道内逐渐形成哈啰、美团、青桔“三足鼎立”的稳定态势。



(哈啰出行) 蔡淑敏 摄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4月,“哈啰出行”还未品牌升级为“哈啰”之前,其曾谋求上市,向美国SEC提交了招股书,拟于纳斯达克上市,计划通过首次公开募股筹集至多1亿美元资金。但仅仅三个月后,哈啰出行便决定撤回上市申请。

此前招股书显示,哈啰当时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2018年、2019年、2020年,该公司净亏损分别为22.08亿元、15.05亿元和11.34亿元。尽管亏损额逐渐减少,但三年累计亏损超48亿元仍让哈啰受到外界的大量质疑。

近年来,哈啰持续谋求业务多元化,除了共享单车业务外,公司还提供哈啰顺风车、小哈换电、哈啰打车、哈啰租车等业务,以及通过进入新加坡、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讲述出海故事。此外,哈啰还一度将业务版图扩张至金融领域,推出助贷业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金融监管总局于4月1日印发《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监管环境全面收紧。

今年上半年,哈啰“入主”永安行一事一度让外界的目光再度聚焦这家出行公司,外界曾猜测,哈啰试图以此来实现上市。不过,哈啰对外否认了“借壳上市”的说法。目前,永安行管理团队已经全面更换,哈啰高管团队集体入驻,然而又一道难题摆在了他们面前——2025年上半年,永安行营收1.93亿元,同比下降21.3%,净亏损6548万元,亏损额同比大幅扩大。

将与巨头直面竞争

据公开报道,哈啰Robotaxi首席科学家Yolanda曾表示:“我们会先打造一个多层次、可接入的运营平台,能够适配不同车企,以及Robotaxi的技术合作伙伴。基于这个平台,我们可以与已经开展Robotaxi运营合作的企业,通过运力接入等方式,将其整合到我们的平台中,为乘客提供一站式的Robotaxi出行体验。”

“作为移动出行平台,哈啰发力Robotaxi业务的优势在于场景、用户、技术三方面。”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指出,哈啰出行生态覆盖了从短途到长途、从载人到载物的全场景,Robotaxi落地可以依托这些现有场景实现无缝衔接;同时,仅哈啰单车注册用户就超过5亿,叠加其他出行平台用户以及支付宝导流的潜在用户,其有着海量潜在乘客,同时这些用户的出行习惯、偏好路线等也为其自动驾驶算法提供训练素材。

不过,他也指出,哈啰面临着不少挑战,包括资金压力和人才争夺,尤其L4级自动驾驶的研发投入堪称“无底洞”。

具体来看,Waymo母公司Alphabet曾宣布向其投资高达50亿美元,以推动L4级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而特斯拉、小鹏等车企,Momenta、文远知行等辅助智能驾驶供应商,以及Uber、滴滴等出行运营平台均身赴这一蓝海,且布局该赛道的“玩家”无一不是砸下重金,累计投入都是天文数字。

更重要的是,经过多年发展,Robotaxi已来到爆发前夜,行业内强敌环伺。海外市场方面,以特斯拉Robotaxi和谷歌Waymo为代表的两大巨头,加速推进服务区域扩张,已实现在近十个城市的路测。

而国内市场,小马智行Robotaxi商业化运营覆盖北上广深等地,总面积超2000平方公里;百度旗下萝卜快跑官宣今年二季度实现订单逾220万单,同比增长148%,累计订单突破1400万单……哈啰要想实现“弯道超车”,将与这些已取得大量技术研发与商业化落地经验的行业先行者直接竞争。

在丁道师看来,国内Robotaxi行业发展将呈现超大市场规模:能够容纳多家巨头以不同合作形态、不同组织形式以及不同成长路线共同发展,来验证多种技术的可能性。他认为,“中国Robotaxi超大市场规模与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或为哈啰带来新的可能性。”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