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的展台上,中国的“非遗”们正打破“刻板印象”,与年轻人同频共振。同时,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叙利亚古皂以及巴基斯坦骆驼皮灯、非洲布隆迪咖啡等具有鲜明地理标识的“洋土特产”,也在进博展台乃至中国大市场上,大受欢迎。
“土特产”里,往往浓缩着地域故事、文化特色。无论本土的,还是境外的,细看进博会上的这些“土特产”,从展品到商品再到“爆品”,不仅是商品流动,更是地域文化的各美其美。
“非遗”焕新,掘出新市场
细针带着1/16的丝线上下穿梭,一片深浅不同的绿叶跃然眼前,一面施针却让绣品两面呈现不同色彩。这是今年进博会江苏人文展区,苏州刺绣研究所刺绣专业技艺人员现场展示的“双面异色绣”技艺。
今年进博会,江苏集结了55家重点老字号与高科技品牌。苏州上久楷丝绸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中国“锦绣之冠”之称的宋锦的传承单位,其宋锦作品在进博会上曾多次作为国礼赠予外国政要。通过进博会平台,他们让宋锦不再只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走进现代人日常生活的时尚单品。
“通过进博会平台,今年和金融机构做了联名发布,借金融机构的渠道和宣传口径帮助宋锦走向全中国、走向世界。”31岁的上久楷公司总经理、吴振飞在非遗行业从业十多年。据他介绍,连续参加七届进博会,公司的销售额已实现了翻番,宋锦市场化推广有了质的飞跃,网上的搜索词条已达1亿多条。
“尤其是这两年,很多‘老外’对中国的非遗产品感兴趣,宋锦有了对外销售,还对接了海外经销商,正在积极洽谈落实海外门店。”
不仅仅是苏绣、宋锦,蜀绣、蜀锦、安塞腰鼓、川剧艺术等众多中国非遗也通过进博会平台,走出博物馆,飞入寻常百姓家,登上国际大舞台。
在四川展区,自贡海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带来的首发首秀非遗文化新品、自贡彩灯“川剧仙伶”成了展厅里的一抹亮色。作品取自川剧花旦人物形象,加入变光技术与动态机械结构,静中有动,光彩流转。
公司商务总监张凤娟介绍,自贡彩灯出海已成为四川服务贸易的靓丽名片,已到80余个国家(地区)展出,年出口额超5000万美元。
![]()
四川展厅展出的自贡彩灯“川剧仙伶”
“通过进博会等窗口,精准了解市场需求,把传统元素通过可爱化、结构别致的卡通设计,做成颜色鲜艳的毛绒玩具,是我们文创产品出圈的秘籍。”大相文创(绒馍馍)联合创始人张博自豪地说。
今年,他的公司为进博会带来了60余款融合各地文化的新品,有复刻西安城墙纹理的挂件,还有融入西方彩绘、摇动能发出清脆声响的非遗安塞腰鼓造型摆件,让人爱不释手。
“非遗焕新”成为时尚单品,老字号与时俱进,成了进博会人文展区的一大特色。有300多年历史的“晋艺坊”是山西省第一批老字号,清代晋艺坊生产的铁壶和铁锅甚至还出口到周边国家。
晋城市晋艺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雷晋峰告诉大江东记者,他们通过进博会发现新变化、新需求,开发了适应现代生活美学的养生铁壶,如今产品在国内一线城市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都有销售。
“洋货”入乡,共享新机遇
中国的非遗、老字号焕新,通过进博会出圈、出海。而秘鲁蓝莓、马来西亚榴莲、新西兰羊驼、泰国青草膏、捷克水晶、东帝汶咖啡、泰国燕窝、澳大利亚香樟木菜板、哥伦比亚手工编织水桶包、多米尼加蓝珀手镯等“洋土特产”,也通过一届届进博会,找准并击中中国人的喜好,开始“入乡随俗”。
曾是乌兹别克斯坦优秀皮划艇运动员的李辰阳,留学中国后转型当起跨境电商主播。受一位阿富汗商人在进博会展示家乡特产大获成功的故事启发,2024年第七届进博会,他开启“进博首秀”,成绩超乎预期。随后,依托进博会“6+365”常年展示交易平台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李辰阳创办公司,成功实现手绣围巾、手工地毯、陶瓷制品等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常态化销售,其中,进博会同款商品最受欢迎。“今年参加进博会,希望能抓住‘回头客’带来的新机遇。”李辰阳说。
![]()
乌兹别克斯坦商人李辰阳
搭上进博快车的,还有尼泊尔客商弗兰克。2020年,他首次在进博会上摆出一个16平方米展位,凭借质地好、纹样独特的手工羊绒围巾,一下接到500余万元的订单,还把生意做到了中西部多个省份。
巴基斯坦兄弟哈比和李明在第四届进博会上销售了一整个集装箱的盐灯,靠进博效应,还成为上海南京路上的畅销货。第六届进博会,哈比和李明带来200盏、80个款式的骆驼皮灯,也很快售罄。“中国市场太大了!”哈比说,他们希望,通过进博会把巴基斯坦骆驼皮灯这项传承近千年的文化遗产“救”回来。
因“洋土特产”而业绩骄人的,还有新西兰太平洋羊驼家纺集团:2021年进博会上9平方米的展位,为他们接到3.3吨羊驼纤维订单;今年展位面积扩大了15倍,中国市场销售额增长了近300%。
有4000多年历史的世界非遗叙利亚古皂,借助进博快车进入中国市场。进博会叙利亚甄选展台负责人莫汉介绍,通过一届届进博会,叙利亚古皂从当初的在中国市场“无人识君”变成现在每年十多万件的畅销品。今年,叙利亚甄选展台的产品,除了古皂,还有玫瑰精油、橄榄油、贝壳镶嵌手工艺品、大马士革锦缎、食品等,甚至还带来了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是历届展品种类最多的一次。
而在展馆之外,叙利亚相关产品在中国的门店和展厅数量发展到了十几家,还有多个线上店铺和社交媒体账号,甚至有了自己的直播团队。
跨越万里到进博首秀的非洲布隆迪咖啡,让众多路过的观展者驻足。“咖啡是布隆迪的‘珍品’,品质上乘,但产量很低。因为当地咖农还是采用最原始的方法种植、采摘。”海南中豫国际合作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延雷告诉大江东记者,布隆迪的主要经济支柱是农业,咖啡产业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妇女从事手工咖啡分拣工作,收入很低。
本届进博会特别设立了“洋土特产”专区,为最不发达国家展商提供了免费展位、税收优惠、跨境电商培训等支持。孙延雷说:“通过一杯咖啡,可以将中国市场的活力转化为布隆迪乡村发展的动力。”
绿地贸易港土耳其科技馆负责人、上海土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赛飞今年首次参加进博会,现场听闻了不少通过进博会这个“全球机遇窗口”打开中国市场的故事,这位“中国通”摩拳擦掌,勾勒起下一次进博会,中土资源对接合作领域的三个项目……
进博会上,中国非遗“出海”“出圈”,“洋土特产”一夜爆火的传奇,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广。
![]()
出品: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统筹:吴焰
策划:姜泓冰 徐冲 金煜纯
记者:余继超
摄影:余继超
编辑:姜泓冰 卫容之
视频剪辑:王尊君
海报制作:张力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