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行业生态进化。
新经济e线获悉,“固收+”正迎来“2.0”时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市场已完成了一轮迭代。无论是基金经理还是持有人,都革新了认知,“固收+”供给和需求的匹配度在不断提升。一方面,产品的定位更加精细化,基于不同风险收益特征,可选择不同的权益仓位中枢。另一方面,持有人也充分认识到“加”字的双面性,“加收益”同时也可能增加“加潜在波动性”,据此调整自己的投资预期和选择。
多年前,“固收+”带着美好的希冀C位出道。不过,在发展初期,多数产品策略聚焦“固收打底、权益增强”的笼统定位,未明确权益部分的具体方向与操作逻辑,导致产品风格模糊、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投资者也较难识别产品的真实风险收益特征。
如今,在产品策略迭代之后,“固收+”已成为大中型基金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据Wind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以景顺长城基金为代表的新头部大厂,旗下“固收+”产品规模,连续两个季度高速扩容,上半年增长超过356亿元,总规模超过930亿元。
与此同时,全市场“固收+”也实现自2022年以来的首次连续两个季度正增长(包括偏债混合型基金、二级债基金、一级债基金在内,以下同),其规模已突破1.9万亿元,达19428.84亿元。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突破2万亿是近在咫尺。
产品策略全面升级
据新经济e线了解,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基金公司面临从规模导向到质量突围的转变,竞争格局也将由此重塑。对于“固收+”赛道而言,头部公募纷纷厉兵秣马,“固收+”战场已悄然升级为平台实力的全面较量。相应的产品策略也在不断升级。
在发展初期,“固收+”产品高度依赖基金经理的个人经验和感性判断。而在当下的“2.0”时代,新头部大厂开始重构投资管理,解决基金业绩持续性的问题,实现稳定交付和规模化运作。
其背景还在于,近几年,国内股债资产波动加大、结构性行情持续演绎,推动基金公司在产品线设计时从单一策略向多元化矩阵演变,以满足投资者对低波动和稳定收益的需求。这意味着,“固收+”不仅要解决收益与波动之间的平衡问题,亦需要在策略、工具、管理流程等多个维度实现系统化精进。
以景顺长城基金为例,经过多年的布局调整,公司已形成了投研一体化、配置多元化、人员梯队化的大固收平台。旗下“固收+”业务,以李怡文管理的混合资产团队为主,同时彭成军管理的固定收益团队、王勇管理的养老及资产配置部亦有“固收+”产品在管。此外,部分“固收+”产品,还有股票投资部的基金经理参与管理,助力组合中权益资产的投资。
从团队配置来看,可谓强兵猛将云集。其中,李怡文擅长自上而下的进行大类资产配置,能在债券和股票资产之间切换;彭成军在投资上具备良好的“全局观”,从纯债到可转债等资产都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王勇在股债等领域有丰富投资经验,重视自上而下进行资产配置以及组合风险管控。此外,还有董晗、邹立虎、江山、张靖、邓敬东、李曾卓卓、李训练、徐栋等成员,都具有较丰富的投研经验,能力圈覆盖不同领域的资产且各有侧重。
在投研文化上,景顺长城基金以“开放”著称。在公司内部,固收和权益部门间、固收部门内部的投研交流很顺畅。在此基础上,不同特点的基金经理进行“组合”作战,构建具有不同风格的产品,从而形成“固收+”的核心投资能力,为市场提供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截至目前,公司“固收+”产品按照含权比例不同有低波“固收+”、中高波“固收+”,并在每一大类的风险收益特征下提供差异化策略产品,以满足不同细分客户对于不同策略偏好的需求。
对投资者而言,无论是进行资产配置优化,还是把握特定市场机会,都能找到合适的品类。
攻守平衡术的智慧
新经济e线获悉,近年来投资人对于“固收+”产品的诉求可分为三类,一是追求低波动之下的纯债替代,二是追求中长期较优的风险收益比,三是追求贝塔层面的交易增强。而“固收+”产品的核心就在于攻守平衡术,其护城河就集中体现在这种平衡的智慧上。在新头部大厂中,优秀的“固收+”基金经理凭借其在“收益增强”与“风险控制”之间出色的攻守能力脱颖而出。
Wind(截至2025年9月12日)
考察50亿元以上的低波“固收+”产品可以发现,截至今年二季度末,由彭成军和张健两人管理的景顺长城景泰纯利、彭成军单独管理的景顺长城稳健增益等绩优产品明显受到资金青睐,两只基金分别为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
其中,前者规模从去年四季度末的79.73亿元,增加到今年二季度末的191.43亿元,年内规模激增111.70亿元,增长140.10%。同样,后者规模也从今年一季度末的18.72亿元增加至69.23亿元,环比增幅高达269.82%。(规模数据来自基金定期报告,下同)
Wind统计显示,截至2025年9月12日,景顺长城景泰纯利A自2019年10月21日成立以来,基金总回报为30.4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累计收益率9.10%,基金实现超额收益21.31%。
从该基金风险收益情况来看,最近三年里,其年化收益率、最大回撤均优于同类产品,分别为3.79%、2.42%,同类基金分别为2.99%、2.92%。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该基金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超过九成,期末持有份额超过104亿份。(近三年基金业绩基准年化回报1.49%)
而中高波“固收+”产品中,景顺长城景颐双利、景顺长城景盛双息、景顺长城景颐丰利等同样表现抢眼。
其中,景顺长城景颐双利为二级债基,由董晗、李怡文共同管理。截至2025年9月12日,该基金最近三年回报率达14.37%(同期业绩基准为13.65%)。
Wind(截至2025年9月12日)
此外,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也表明,过去三年里,景顺长城景颐双利A年化收益率、最大回撤均较同类产品胜出,分别为4.61%、3.90%。相比之下,同类基金上述三项指标则分别是2.59%、7.35%。(近三年基金业绩基准年化回报4.50%)
同为二级债基的景顺长城景盛双息今年来也大幅跑赢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截至2025年9月12日,前者年内回报率为6.97%,后者仅0.34%,其超额收益达6.63%。该基金由李怡文、邹立虎、李曾卓卓三人共同管理。其中,邹立虎是数不多期货出身的基金经理,对于宏观和周期都有很深的研究,擅长周期股等领域的投资;李曾卓卓拥有多年可转债投资经验,擅长把握行业轮动机会。
可见,景顺长城基金在“固收+”产品上,展现了出色的攻守平衡术。
“固收+”配置正当时
新经济e线注意到,今年来“固收+”基金规模连续两个季度的增长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尤其是经过近几年权益市场的起伏,一些投资者更看重绝对收益能力,“固收+”基金的产品特点较好地契合了这些投资者的需求。
今年5月,证监会印发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提到,要“加大含权中低波动型产品、资产配置型产品创设力度”,并大幅提升其产品注册效率。无疑,这一指引也为“固收+”基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更重要的是,在国内低利率环境下,权益市场修复、结构性机会涌现,为“固收+”基金实现更高超额提供了充分条件。结合历史各年份“固收+”产品较纯债基金平均业绩的超额收益来看,自2024年以来有明显回暖迹象,今年上半年超额为1.15%(Wind,国金证券)。在纯债收益空间压缩变窄后,“固收+”配置价值进一步显现。
与此同时,权益市场轮动加快、波动加大的行情下,以债券打底构建安全垫,股票增色力争收益增强的固收+,正在重新成为市场的共识。
不过,“固收+”涵盖多种细分类型资产,虽都以固收打底,但“+”的部分不同,风险收益特征各异。投资者仍需理性分析选择,选择与自身需求匹配的产品。
此外,投资者还应重点关注基金管理人的综合实力,优选在固收和权益领域均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及旗下绩优产品。
据新经济e线了解,就“固收+”产品而言,除了市场本身涨跌带来的影响,投资者还应关注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是否符合自己的投资预期,同时产品是否在定位框架下运行。
如景顺长城基金旗下“固收+”体系中,不同的团队各有各的投资背景,也形成了各自的投资特色。公司鼓励支持基金经理个性的同时,也注重对于策略风格的跟踪和风险把控,重视基金经理策略和风格的稳定性。事实上,这也正是一个优秀的“固收+”团队所应该具备的特质,追求收益的多元化,也力求收益来源的稳定,用匠心打磨出优秀的产品。
新经济e线为胡润百富优秀财经自媒体。新经济e线已入驻今日头条、雪球、一点资讯、新浪财经头条、搜狐号、百度百家、企鹅号、网易号、和讯名家、蚂蚁财富社区、同花顺同顺号、东方财富财富号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