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讯(记者 代紫庭)10月以来,黄羽鸡行业行情持续升温。多家上市企业披露的9月销售数据显示,产品销量与价格同比、环比双双上涨,销售均价创年内新高。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受双节备货需求及供需错配带动,行业整体盈利明显改善,预计短期量价齐升态势仍将延续。
鸡价持续走高,养殖端盈利回升
最近两个月行情回升了,鸡价一直在涨,9月份比8月又好了一些。位于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茂源家禽养殖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养殖的黄羽肉鸡出栏价已从7月底的5.8元/斤涨至9月底的6.4元/斤,比年中亏损的时候好多了。
纵观全国市场,山东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数据显示,节日期间青脚麻鸡(典型黄羽鸡品种)价格一度上探至5.55元/斤,为年内高位,随后受阴雨天气和消费回落影响,均价小幅回落至5.28元/斤,但仍处于盈利区间。
卓创资讯黄羽鸡分析师康亮向蓝鲸记者指出:节前半段经销商拿货积极,餐饮消费旺盛;节后需求减弱,鸡价回落属正常修复。目前仍处于理论盈利状态。
据财联社报道,8月份有企业单鸡盈利已经达到3-4元。有分析人士指出,虽然短期价格涨幅或收窄,但下半年消费旺季仍有望支撑行情延续。
养殖散户的积极态势在上市公司中同样突出。多家上市公司的销售简报显示,9月份肉鸡价格呈现普涨格局。
根据温氏股份(300498.SZ)、立华股份(300761.SZ)和湘佳股份(002982.SZ)披露的销售简报,9月肉鸡销售均价分别为13.53元/公斤、13.02元/公斤和12.10元/公斤,环比上涨11.36%、11.38%和13.11%,同比变动3.84%、-1.06%和9.63%。
销量方面,三家企业分别销售肉鸡1.23亿只、5138万只和392万只,环比增长5.07%、1.19%和12.37%,同比增长4.77%、9.58%和1.22%。
对于养鸡业务,温氏股份在投资者交流活动中释放了积极信号。公司表示,不同于上半年的行情低迷,下半年传统消费旺季带动价格快速反弹,9月销售均价达到6.6元/斤,意味着养鸡业务已恢复盈利。
预制菜或成新增长点
事实上,中国肉鸡产业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从国外引进的白羽肉鸡,二是中国本土的黄羽肉鸡。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数据,2024年中国鸡肉消费量已达到约1900万-2100万吨,市场规模超过8500亿元人民币。其中,白羽肉鸡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024年出栏量达71.95亿只,占比62%;黄羽肉鸡以三黄鸡为代表,2024年出栏量35.95亿只,占比31%。
值得一提的是,白羽肉鸡经过工厂化、集约化的孵化、育苗、饲养、出栏、屠宰及分割后,以冰冻产品形式进入市场,主要流向两类渠道:一是作为食材经冷链运输进入商超,由消费者自行选购并烹饪;二是作为半成品食品,供应至大型连锁餐饮及各类餐饮门店,归入预制菜范畴。
相比于白羽肉鸡成熟的产业链条,黄羽肉鸡产业则稍显单一。据《中国禽业导刊》一文报道,目前黄羽肉鸡出栏上市,85%以整只活禽销售为主,统一屠宰初加工率仍然不到15%,精深加工率不足5%。
以预制菜市场为例,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数据,2022年黄羽鸡在预制菜中的使用量仅占肉鸡总销量的15%,据协会预测,2025年该比例有望提升至25%以上。
不过,这一市场的增长空缺正被企业逐步发掘。为延伸产业链、优化盈利结构,除了传统活禽和冰鲜市场,多家企业正加快布局冰鲜鸡与熟食预制菜业务。
以温氏股份为例,公司正持续推进禽业五三二战略,即规划50%毛鸡、30%鲜鸡和20%熟鸡的销售结构。其中,温氏股份2024年年度财报显示,全年销售鲜品鸡1.72亿只;预制菜2.54万吨。据蓝鲸记者粗略统计,公司近年来在预制菜领域累计投入已超2.5亿元,旗下温氏佳味食品公司已推出多款鲜熟鸡产品,通过即宰即烹、低温慢煮等工艺,旨在构建从养殖到食品的完整产业链。
此外,湘佳股份亦在财报中披露,公司冰鲜禽肉产品收入占比已超50%,其中部分用于预制菜加工,带动毛利率提升,2025年上半年销售毛利率达12.64%。
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向蓝鲸记者表示,长远来看,冰鲜鸡、熟食制品占比提升,将倒逼养殖模式向标准化、规模化转型,价格体系更透明,行业格局向头部集中。企业应加强全产业链布局,发展深加工,提升品牌附加值,以适应消费升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