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柴旭晨
编辑 | 王小娟
一份港股大佬薪酬榜,又让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出了圈。
近期,财经网站David Webb发布了2024年香港上市公司董事薪酬排行榜。榜单显示,全年度共有31名董事酬金超过1亿港元,其中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以近6.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6.39亿元)总薪酬高居榜首。
年赚6个多“小目标”,的确令不少打工人破防。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下极度内卷的车市中,李想的登榜有些“扎眼”。对比来看,榜单外的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等去年的年薪分别在810万-170万元区间。
可以说,李想成了去年港股车企乃至港股整体上市公司中最赚钱的高管。事实上,除了董事长李想之外,理想汽车的其他高管收入也令人艳羡:总裁马东辉的年收入高达4027万元,CFO李铁的年收入高达3916万元。
要知道,2023年,李想的年薪总额不过192万。由此市场抛出了疑问,去年卖出50万台,李想和高管便如此狂赚合理吗。而理想的财报,揭露了其中的缘由。
去年,李想6.39亿元的薪资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266.5万元的年薪,另一部分是因为2024年完成了《首席执行官奖励》的第一批次考核,在当年确认了6.36亿的股份支付费用,这是李想薪资“霸榜”的关键部分。
目前,理想汽车正在实施中的股权激励计划有3期,分别为《2019年计划》《2020年计划》和《2021年计划》。其中《首席执行官奖励》在《2021年计划》项下,是理想汽车上市后专门针对李想制定的股权激励计划。
该计划共计授予李想1.086亿B类普通股期权,期权将等分为6份分批归属,每批次对应归属1809万股。其中,解锁每个批次的归属都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首批便是在任意12个月内交付量超50万台。后续期权批次的归属则分别要满足100万、150万、200万、250万、300万台交付。
但去年大干快上,完成50万台交付量后,李想真的拿到了6亿多的真金白银吗?
事实上,根据上述激励计划,李想如果想要完成变现,不仅需要完成销量考核,还要以14.63美元/股(或29.26美元/ADS)的价格完成相应出资。但根据10月14日理想22.79美元/ADS的股价,李想若行权显然还得自己“倒贴”不少。
业内人士指出,挂在李想名下那六亿多的股份支付费用,并非李想可以直接获得的现金收益,而是企业为了完成本次激励所需要承担的费用成本。依照美国会计记账的相关要求,这部分费用会以股份支付费用的形式标注在李想的薪酬总额中。
虽然李想数亿年薪是“乌龙”一场。不过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李想显然不愿未来“倒贴钱”来拿激励。
去年,在李想的带领下理想汽车销量增长,但其股价今年波动不止;反之,腾讯马化腾的较低薪酬与公司稳健表现形成对比。因此,如何稳定销量和股价,关系着李想后续能否解锁更多批次激励、带领理想成为巨头。
平心而论,此时的理想的确急需新的增长点来解围。在“冰箱彩电大沙发”和增程两张王牌被同行复制后,理想反成了“同质化”的受害者。
今年上半年,理想连续14个月的同比增长态势被终结,上半年总销量下滑24%,被鸿蒙智行反超。竞争之下,理想在高端市场的优势受到侵蚀。L7/L8/L9整体市占率从去年同期的32%下滑至如今的26%,入门L6成了主力销售占比超4成。
进入2025年,理想亟需在纯电市场找到新增长点,i系列和AI战略不容有失,市场也迫切想要看到理想重启增长。只有如此,理想的汽车巨头梦才能实现,未来李想才能成为港股当之无愧的“薪酬一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