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I到AI+教育,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如何从底层硬件到顶层应用完全自主可控?10月15日,央企民企、大中小学以“全栈国产化的人工智能教育解决方案”为主题在沪签约,共建自主信创、国产替代的人工智能实验室。这一集教学、科研、转化为一体的创新平台正式启用,并作为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实践探索和成果展示的重要基地,标志着我国AI教育国产化进程迈出实质性一步。
合作各方为国产技术全面融入教育体系按下“加速键”,涉及生态链上多家校企,包括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实验学校与上海浦东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软件园汇智软件发展有限公司、中国长城、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电长城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智位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麒麟软件有限公司、中电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等中国电子(CEC)旗下多家子企业及生态企业。
“全栈国产化既是技术突围,更是教育安全的必然选择。”上海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与超算中心主任王龚带领团队以基于国产芯片、操作系统及云计算技术的AI学习平台,探索大规模人工智能教育之路。他认为,该平台兼具高性能、高安全与易用性,将有效支撑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大规模普及与个性化实施,为教育现代化筑牢“中国底座”。同时,发挥师范院校优势,构建“技术研发-教学应用-师资培养”的完整生态。
在全栈国产化人工智能实验室,人形机器人戴着红领巾,学生们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及机器人控制等领域动手实践。其间,人工智能数智学伴大模型上线演示,师生都有了数字人和智能体的“分身”。王龚教授透露:“学伴大模型将重构学习体验,为学生提供‘同龄伙伴’一般的讨论环境;而即将面世的数字教师大模型,将真正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
作为上海浦东软件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瑞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郭颖表示:“这是国产基础软硬件在教育领域的系统性验证,我们将持续投入,打造教育信创的‘上海样本’。”对于国产平台重塑中小学教育未来,上海市实验学校党委书记盛况表示:“我们正从技术使用者转变为标准制定者,为全国中小学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国产化路径。”
数智化教学大模型(资料)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全栈国产化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计划三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全面使用国产硬件建设实验室,使国产信创实验室具备取代外国制造软硬件能力,并适配各类教育软件;第二阶段使用网格计算技术,融合所有电脑CPU算力,实现分布式计算节点建设;第三阶段基于主机卡间的光互联技术,融合实验室里、学校内、学校间GPU智算能力,建设智算超节点。
原标题:《自主信创、国产替代,央企民企、大中小学共建全栈国产化人工智能实验室》
除资料图片外,均 徐瑞哲 摄
图片说明:上海市实验学校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展AI教育。
作者:解放日报 徐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