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视觉中国)
10月16日讯(记者 彭乐怡)国庆档上映、暂获8100万票房的《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第一部》可能要重映了。
10月14日,《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出品方、主投方果麦文化公告了最新电话会议记录,公司董事长路金波参会。公司复盘了影片情况,认为电影的口碑是合格的,但存在档期选择不当、宣发周期过短、产品本身可能非爆款等问题。
果麦文化认为,《三国的星空第一部》主力观众为中小学生,影片本质偏向教育产品,国庆档无法匹配学生观影需求,若选择暑期档可依托学生群体实现长线票房曲线。而电影的宣发是从9月才启动的,无前作基础的动画电影需更长宣发周期。此外,电影无明确类型定位,受历史题材动画定位及团队经验不足影响,用户体验欠佳。
基于此,果麦文化表示,待本轮上映结束后,《三国的星空第一部》未来有可能补拍重映或重拍重映,影片的流媒体版、海外收益及IP衍生收益,也待新版影片的规划确定后正式落地。
已经上映的动画电影还要补拍、重拍重映,之前从没听说过。过往真人电影如果需要紧急修改,比如因为演员出现舆情问题而换角补拍戏份,一般是在上映前完成的。一名电影市场分析人士向蓝鲸科技记者表示。
另有一名电影宣发人士认为,《三国的星空第一部》上映后得到了观众的反馈,片方希望能填补不足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并不是在电影大面积上映后再来解决。他不认可出品方所称的档期问题,今年国庆档没有跑出特别明显的头部影片,在其他项目都不太好的时候,如果你的内容足够好,那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该人士表示,《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内容层面的,并非稍微调整后重映就能彻底解决。
制片人关雅荻则表示,一部在电影行业,修改重拍是因为发行的版本并没有体现创作团队原初的创作意图,这是创作者受了委屈,憋了一口气,然后找到一笔钱,为了完善创作者表达去重拍。但动画电影创作规律不太一样,因为他们的分镜头都会对照剧本有视觉预览,确定后再开始画精细版本,做更准确的后期,不太容易产生创作团队与出品方的重大分歧。
票房表现能够解释出品方的焦虑。根据灯塔专业版,截至发稿前,《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票房为8109.5万,而这是上映15天后的成绩。对比这部电影的阵容:易中天编剧兼监制、果麦文化和光线传媒等大公司联合出品,票房表现确实不如市场预期。
受票房影响,国庆节后两个交易日,果麦文化和光线传媒股价双双大跌。果麦文化在10月9日开盘即一字跌停,公司公告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称,公司股票交易价格连续2个交易日(10月9日、10月10日)收盘价格跌幅偏离值累计超过30%;光线传媒10月9日股价跌幅则超过10%。
由于《三国的星空第一部》表现不佳,第二部的制作计划也变得未知。果麦文化在上述机构调研会议中表示,第二部《三国的星空:赤壁》故事聚焦于赤壁之战,有周瑜、诸葛亮等国民认知度更高的人物形象,观众期待度较高,具有很强的技术可行性。果麦自身有明确的推进意愿,但也需根据其他合作方的意愿进行最终决策,因此目前尚无明确的时间表。
而对于《三国的星空第一部》补拍重映或重拍重映的效果,多位受访业内人士持怀疑态度。上述电影市场分析人士表示,虽然动画电影补拍或重拍不涉及演员档期问题,但仍然会产生新的制作成本和宣发成本,多家出品方加上主创团队都需要达成协商。
但从这次电话会议记录来看,我的疑问是,电影行业是否要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遵循资本市场要求,可以在没有创作前后矛盾存在的情况下,构建了一个想象,为了改而改,以为这样就能满足观众期待。关雅荻指出,如果电影要迎合大众主流叙事,最初决策时就应该考虑到,现在要花更多成本推翻那个决策,是存在逻辑问题的。
重映意味着再选档期。要再选个什么档期才合适呢?按照《三国的星空第一部》这种级别的投入,选个普通周末上映肯定是不合适的。难道真的等到明年暑期档?到那时观众可能已经没有热情了。上述电影市场分析人士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