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雀巢宣布全球裁员1.6万人,新CEO提速转型应对增长压力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刘敏 蓝鲸新闻 时间:2025-10-17 17:52:09
“增长燃料”先从减员开始?


10月17日讯(记者 代紫庭)为推进增长燃料(Growth Fuel)计划,全球食品巨头雀巢即将进行全球大裁员。

10月16日,全球最大的食品公司雀巢集团发布2025年前九个月财报,其中宣布将在未来两年内全球裁员约1.6万人,占其员工总数的近6%。

此举被视为新任首席执行官菲利普纳夫拉蒂尔(Philipp Navratil)上任后的首项重大改革。业内人士认为,其旨在通过组织精简与自动化提升运营效率,应对增长放缓与市场竞争压力。

具体来看,根据雀巢披露的计划,此次裁员的1.6万个岗位中,约1.2万个为行政管理等白领职位,其余4000个涉及制造与供应链环节。公司表示,裁员将结合数字化与自动化手段,推动组织架构简化与流程优化。

与此同时,雀巢将截至2027年的成本节约目标从原定的25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225亿元)上调至30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240亿元),这也是雀巢增长燃料成本节约计划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纳夫拉蒂尔在财报会上强调:世界在变化,雀巢必须加快变革步伐。我们将做出艰难但必要的决定,以重塑组织的敏捷性与竞争力。

据路透社报道,受此刺激,加之第三季度内生增长回暖,雀巢股价在瑞士市场盘中一度上涨7.5%至8%,创下自2008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前九个月雀巢实现报告期销售额659亿瑞士法郎,同比下降1.9%,主要受汇率影响;有机增长(OG)为3.3%,其中实际内部增长(RIG)为0.6%,价格贡献2.8%。

第三季度拉升明显。单季OG升至4.3%、RIG回升至1.5%,咖啡和糖果为主要拉动,电商渠道前三季度有机增速达两位数并贡献约五分之一销售。

雀巢维持了其2025年的全年预期。公司表示,2025年有机增速较2024年改善,基础经营利润率(UTOP)16%或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大中华区成为拖累整体销售表现的主要区域之一。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大中华区OG为-6.1%,RIG为-2.9%、价格项为-3.2%;且第三季度OG放缓明显,同比下降10.4%。

雀巢首席财务官安娜曼兹(Anna Manz)在财报会上坦言,公司过去在中国市场过度追求渠道扩张,未能同步构建足够的消费者需求,导致投入与产出失衡。

她进一步表示,雀巢正在调整中国业务策略,从广铺渠道转向提升效率与激发需求,包括整合分销网络、加强品牌建设与本地化创新。

近年来,雀巢在中国市场面临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例如,在咖啡领域,瑞幸等新兴品牌不断冲击其传统速溶与即饮咖啡市场份额;奶粉业务中,惠氏等品牌也受到其它竞品的强势挤压。

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向记者表示,雀巢作为外资品牌,部分产品定价高于本土竞品,在当下消费环境下是其竞争力削弱的重要原因。以奶粉为例,近年来飞鹤、澳优等本土品牌通过价格优势正逐渐抢占市场。

尽管大中华区业绩短期承压,雀巢仍将其视为关键战略市场。2025年3月,雀巢完成对徐福记剩余40%股权的收购,实现全资控股,显示出对中国本土化业务的持续投入。

支培元指出,全资控股徐福记标志着雀巢在中国市场‌从自建转向并购+整合‌。徐福记作为本土糖果龙头,占据头部市场份额,其线下渠道覆盖超50万家终端,可弥补雀巢在三四线市场的渠道短板。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裁员与战略调整的背后,是雀巢近年来频繁的高层变动。2024年8月,原CEO马克施奈德因业绩不佳离任。接任者洛朗弗雷克斯(Laurent Freixe,中文名傅乐宏)仅在任一年,便因隐瞒与直接下属的不当关系违反公司行为准则,于2025年9月被董事会解雇。

随后,董事长保罗薄凯也提前卸任,由前Inditex集团董事长帕布罗伊斯拉接棒。短短13个月内两度更换CEO,雀巢的管理稳定性备受投资者质疑。

纳夫拉蒂尔在此背景下临危受命。现年49岁的他是雀巢近60年来最年轻的CEO,已在集团任职超过20年,曾主导咖啡业务与奈斯派索部门,被寄望于带领雀巢重拾增长动力。

在经历了高层震荡与业绩压力后,这家食品巨头正通过一场开源节流的增长燃料计划,试图重拾市场竞争力与投资者信心。然而,其能否在中国市场这一关键战场找到有效的竞争路径,仍是未来最大的看点。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