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AI主导、即时零售入场:今年“双11”能否靠新变量破局?

IP属地 中国·北京 大象新闻 时间:2025-10-17 20:15:24

大象新闻记者 李莉 张迪驰

一年一度的“双11”大促已拉开帷幕。今年各电商平台集体简化规则、AI全面接管交易链路、即时零售激活近远场消费的三大转变格外醒目。

这场从“粗放增长”向“精细运营”的转向,是否真能破解流量红利消退难题,成为电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平台集体“抢跑”,简化规则成破局关键

国庆假期刚过,京东就按下了“双11”启动键。10月9日,京东以“现货开卖+官方直降”率先发力,直接跳过复杂的预售叠加玩法。

京东方面表示,选择在黄金周结束后启动“双11”,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充裕的选购时间。同时,促销玩法进一步简化——取消凑单规则,实行单件商品价格立减,并全部现货开卖,大幅提升购物体验的流畅度。

数据显示,大促前两天京东APP活跃用户同比增47.6%,截至14日中午12时,家电、手机、数码、电脑等带电品类订单量同比增长超70%。

同日,抖音电商推出“双11好物节”,主打“立减折扣”“一件直降”,配合亿级现金补贴,大幅降低参与门槛。数据显示,10月9日至14日,抖音电商搜索带动销售额同比增长74%,店播销售额破千万元的商家数量翻了4倍。

天猫“双11”则于10月14日开启预售,主打“全年最优惠”,在官方立减85折基础上,推出9折消费券、行业品类券、购物金等多重优惠。预售启动首小时,35个品牌成交额破亿,1802个品牌成交翻倍。

从各平台推出的优惠政策可以看出,“简化规则”正在成为行业共识,本质是从“拼玩法”回归“拼体验”,让消费决策更直接。

“过去复杂的满减、预售组合形成了‘消费奥数题’,增加用户决策成本,也导致商家运营效率低下。”经济学家、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认为,简化规则与周期拉长本质上是对“人货场”效率的重构,体现了平台从流量争夺转向用户价值深耕的战略转型。

AI全面接管,双11迈入“智能大促”时代

如果说前几年“双11”的关键词是“流量”,今年则彻底变成了“AI”。

10月16日,天猫总裁家洛在“双11”发布会上直言:“AI正为品牌打开全新增长空间。”今年淘宝天猫押注AI产研,平台算力提升40倍,直接带动购买效率提高25%。

数据显示,仅预售当天,淘宝天猫的AI大模型调取次数就超150亿次。

更贴近消费者的是AI在“发券”上的应用。天猫今年发放的500亿消费券中,部分由AI“智惠引擎”决策发放,转化率比以往提升15%。

“我们希望AI能解决消费痛点,也能让商家获得增长。”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搜推智能总裁凯夫表示。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这种AI驱动的精准推送,意味着不用再面对满屏用不上的优惠券,购物决策更高效。

对商家而言,AI更是降本增效的利器。家洛在发布会上透露,现在品牌在天猫经营,从分析数据、制作商品素材,到精准触达目标人群,几乎全链路都能靠AI完成,累计已为商家节省数百亿成本。

京东的AI布局同样深入。

今年京东“双11”免费向商家开放京小智、京点点等AI工具,大模型客服能缩短用户咨询等待时间;数字人JoyStreamer、模型开发平台JoyBuilder等工具还提供免费体验,让中小商家不用再为技术投入发愁。

物流端的AI应用更直观,京东物流首次大规模投入“超脑+狼族”智能设备集群,超脑大模型2.0能把千万级变量的求解时间缩至2小时内,“狼族”机器人还能互联互通,一线配送效率提升近20%。

这也说明AI不再是“双11”的“点缀”,而是从“后台技术”走到了“前台服务”的核心角色。

“在流量红利消退的背景下,AI是唯一能同时提升用户体验、商家效率和平台利润的工具。”宋向清认为,AI已成为电商大促的“基础设施”,未来竞争将聚焦于算法精度与场景渗透。

即时零售崛起,“近场”服务激活“远场”消费

在线上流量红利见顶的当下,即时零售成了今年“双11”的新战场。

作为阿里巴巴在即时零售领域的重要布局,淘宝闪购今年首次加入“双11”,10月15日至11月14日期间,88VIP用户每天能领两个5折专属红包。数据显示,目前已有37000个品牌、超过40万家品牌线下门店接入淘宝闪购,覆盖数码、、服饰、美妆、日用品等多个品类。

“今年‘双11’是远近场全面融合的一年。”阿里巴巴中国电商事业群淘宝天猫市场部总经理暮珊表示,淘宝闪购上线后不仅提升了手淘月活,还带动了即时零售和门店自提订单的增长。

这种“近场”服务的加入,本质是平台在流量红利见顶后,通过场景延伸激活“远场”消费的新尝试。

同样,京东也在加速补全即时零售版图。

今年“双11”,京东宣布本地生活业务首次联合超过300万餐饮、即时零售及酒旅商家参与大促,覆盖“吃喝玩乐居家出游”全场景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京东“秒送”业务已整合“小时达”和“到店取”两种模式,通过数据协同让配送更快、选择更多。

宋向清认为,这种“远近场融合”的生态,通过“小时达”满足即时需求,同时通过用户数据反哺远场供应链,形成“即时需求触发-近场履约-数据沉淀-远场优化”的增长飞轮。

从“应急补充”升级为“全场景引擎”,即时零售有望重构电商竞争格局。宋向清预测,短期看,它将作为大促的“即时履约模块”;中期有望成为大促的“流量入口”;长期将推动“人货场”重构,形成“远场电商做广度、即时零售做速度、线下门店做体验”的三维生态。

从“复杂玩法”到“规则简化”,从“流量争夺”到“AI赋能”,从“远场电商”到“近远场融合”,今年“双11”的变化,本质是电商行业从“粗放增长”向“精细运营”的转型。

业内人士认为,对消费者而言,更简单的规则、更智能的服务、更便捷的体验,才是“双11”真正的“优惠”;对平台和商家而言,找准技术方向、贴近消费场景,才能在这场年度大促中持续站稳脚跟。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