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中国核聚变技术获国际原子能机构肯定,“环流三号”亮相聚变能国际大会

IP属地 中国·北京 上观新闻 时间:2025-10-19 18:05:09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昨天,世界聚变能源集团第2次部长级会议暨国际原子能机构第30届聚变能国际大会在成都闭幕。在这一被誉为“聚变领域奥林匹克”的盛会上,总部在上海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设立展位,向各国专家展示了公司下属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简称西物院)研发的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的诸多先进技术。大会上,国际原子能机构指定西物院为该机构的首个“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

可控核聚变俗称“人造太阳”,是解决人类能源和碳排放问题的一个“终极方案”,已成为全球竞相布局的前沿科技领域。它模拟太阳发光发热过程,在极端高温高压下,控制核聚变反应的速度和规模,使轻原子核结合成较重原子核时释放出巨大能量。聚变能源的主要原料有氢的同位素——氘和氚,其聚变反应产物是无放射性污染的氦。


国际原子能机构指定西物院为该机构的首个“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

1965年成立的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是我国最早从事聚变能源开发利用的单位。在这家研究院60年发展的基础上,中核集团牵头组建了中国聚变公司。今年7月,中国聚变在上海挂牌成立。公司定位为:聚变领域的世界一流企业、全球聚变能源开发的引领者、我国聚变产业商业化的国家队和创新主体、央企聚变未来能源产业的实施主体、中核集团聚变能源相关业务的投融资平台及抓总单位。作为国务院国资委“9+6”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聚变能源任务实施主体,以及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合作平台,中国聚变已列入国务院国资委启航企业。

亮相本次大会的中国环流三号先进技术,由西物院自主研发,包括等离子体加料、诊断、加热、控制、模拟等技术,以及特种电源技术、离子镀膜技术、等离子体高温熔融等聚变中间技术。中国聚变和西物院还展示了聚变能量转换领域取得的新突破,并面向全球发出人才招募令。

据介绍,中国环流三号是我国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先进磁约束托卡马克装置,承担着探索开发聚变能源的国家使命。其等离子体体积在国内同类装置中排名第一,离子温度可达1.5亿度,电流可达3兆安,是国内唯一具备堆芯级等离子体运行能力的大型托卡马克装置,也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在中国的唯一卫星装置。


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新华社发)

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西物院已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核聚变领域设立的首个国际合作中心。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格罗西说:“如今,我们看到了聚变能在全球的巨大发展动力和强劲势头。在中国,我们看到了一些非常出色的中国研究机构,比如西物院,它们围绕聚变能开展了很多重要实验。”

除了“聚变能研究与培训协作中心”授牌仪式,本次大会上,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与中国中原、西物院签署了《可控核聚变领域谅解备忘录》。多家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合作伙伴的代表赴西物院,开展了技术交流访问。

原标题:《中国核聚变技术获国际原子能机构肯定,“环流三号”亮相聚变能国际大会》

栏目主编:黄海华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俞陶然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