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没有数据参与的AI内循环,美国巨头们正在堆起一个可怕的“金融堰塞湖”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吴婷 数据猿 时间:2025-10-20 09:56:28
在美国,AI已经不是个技术问题,而是金融问题了。

数据猿

在美国,AI已经不是个技术问题,而是金融问题了。

硅谷这是要把自己玩成了华尔街了。

最近,美国几大科技巨头开启了大撒币模式,但凡出手不是千亿美金,都得坐小孩那桌。

10月13日,OpenAI宣布将与博通合作建设10GW定制AI加速器项目。消息一发出,博通的股价当即大涨9.88%。

这只是美国AI圈重磅合作的其中一项。

今年年初,OpenAI与甲骨文和软银联合成立了星际之门计划,承诺投资5,000亿美元建设10GW算力。今年7月,OpenAI与甲骨文达成协议,将为星际之门新增4.5GW算力,双方未来五年合作规模将突破3,000亿美元。这还不算完。Open AI今年还与芯片厂商AMD达成一项6吉瓦算力协议。

不过最受瞩目的,还是OpenAI与英伟达的合作。

今年9月22日,OpenAI宣布与英伟达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英伟达将向其投资千亿美元,而OpenAI则通过英伟达构建并部署10GW的AI数据中心。

一切都在说明这么一个现实,美国目前的玩法,正在让AI脱实向虚。而之所以美国AI产业发展越来越虚,其根源就在于由于场景应用端的缺失,巨头们精心打造的AI内循环,天然就存在巨大的漏洞。

中国做对了一点,打造国家级的数据基础设施

而反观中国,尽管在AI产业的起步阶段要比美国慢半拍,在一些关键技术的创新上也略逊于美国。但是在产业布局和战略部署这方面,极有章法。

当然,中国在过去几年间,也在大量囤积算力,甚至有很多超出市场逻辑的行为。但总体而言,中国有一个优势让AI产业的发展,非常脚踏实地。

这个优势就是数据。

中国在顶层设计上不仅有人工智能+行动计划,还有数据要素×行动计划,从一开始就没有用单一的视角推进AI产业的发展。中国是世界上首个将数据定义为生产要素的国家,更是在2023年成立了副部级单位国家数据局,正式将以数据要素驱动的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提上了日程。

数据要素承载着人们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大量信息,构成了物理世界的数字镜像。在美国的AI大循环中,数据这一环是缺位的,这千亿美金、万亿美金的投资几乎都拿去买卡了。数据的背后代表着应用,不管噱头多大,金融外壳的包装多么精美,故事讲的多么动人,AI没有数据就一定不会产生实质的应用。

美国是没有看到这个问题吗?我倒觉得不是。非不愿也,实不能也。

中国的风格,美国那边学不来。中国正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AI发展道路这不仅是一场企业主导的市场行为,更得益于国家层面的战略统筹。

在数据基础层面,我们坚持全国一盘棋思路,积极构建统一大市场,比如通过组建数据集团、设立数据交易所等举措,系统性打通数据确权、流通的关键节点。

在算力布局上,我们将高耗能算力中心精准布局西部,通过西数东算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各地政府以及国央企主导的算力中心也是算力布局重要一环,其初衷就是为了更广范围服务当地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有什么特点,就是比较实在。因为中小企业不会像巨头们一样,把算力当成资本游戏玩。他用算力,就一定是用在了刀刃上。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