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二代陈奇接班的洽洽:丢了西瓜也没捡到芝麻?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孙雅 壹览商业官方账号 时间:2025-10-20 09:57:35
整“花活”易,撼“大山”难。

出品/壹览商业 响马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俗语,在市场博弈中并不适用,因为市场总是风云变幻,不用三十年,或许三四年就够了。

对于上述说法,洽洽食品的管理层可能感受深刻。

早在2020年,洽洽食品创始人陈先保便明确提出,2023年企业营收目标是瓜子60亿、坚果40亿,整体过百亿。2021年,洽洽年报重申,坚定执行百亿收入、百万终端的双百战略。

目标设立,接下来是如何落实。作为陈先保的女儿、洽洽食品副董事长,从具体业务层面接班的85后陈奇重点牵头梳理了三年战略目标,确定战略路径以及年度各单位的重点工作和绩效指标,建立了绩效管理体系,公司上下根据这些规划发力。

但如今的现实是,在资本市场上,从2021年开始,洽洽食品股价连年下跌,市值已经腰斩;在业绩上,今年上半年,洽洽净利润同比暴跌73.68%,毛利率断崖式跌至20.31%,创上市以来最差业绩,直接暴雷。

三年计划崩盘,洽洽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失算线上新渠道

在瓜子产业,洽洽可谓响当当的存在。

一个关键原因是,陈先保解决了国民吃瓜子的痛点。在洽洽之前,瓜子大多是炒着吃的,吃多了上火,吃完了手脏。1999年,陈先保研制出煮制瓜子(这也是为什么洽洽是三点水的洽),减少了上火的成分,也更干净,还利用中草药、香料的味道使瓜子仁更入味。

除了产品,陈先保在营销、渠道上也有自己的特色。

营销层面,在那个品牌营销尚在起步阶段的年代,陈先保敢于重金投入,借了一部分钱,一共砸下数百万元,在央视打广告。

渠道层面,洽洽依赖的是经销商体系,产品铺满各种小店铺,后来又进入全国商超、便利店,经销商渠道营收占比长期稳定在80%以上。

多方合力,洽洽迅猛发展,2000年,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第二年达到4亿元。2011年又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炒货第一股,当年营收达到27.39亿元,助推陈先保2012年坐上安徽首富的宝座。

到了2020年口罩期间,光是净利润就超过8亿元,2021年又增长至9.3亿元,一度成为资本宠儿,被投资者称为零食茅。

然而,随着坚果、烘焙、肉制品、果干等零食吸引不少消费者,瓜子原有的消费者被分流,业内不时发出瓜子产业到了天花板的慨叹。

首先受到冲击的,无疑是经销商,此后,洽洽经销商数量、渠道收入出现波动和下滑。面对这一局面,洽洽没有全力直击经销商问题,而是将目光投向快速兴起的抖音、快手等直播电商平台,不断加码新渠道,2024年财报也强调对线上新渠道进行积极拓展。

问题在于,抖音等线上新渠道需要持续投流,成本并不低。结果是,今年上半年,洽洽食品电商收入4.5亿元,新兴渠道毛利率却只有15.75%,远低于线下水平。

更糟糕的是,洽洽花了钱,实际效果相当有限。

星图数据显示,2025年618抖音、快手休闲零食品牌TOP5,洽洽均未上榜。消费日报则撰文称,洽洽食品抖音直播间场均观众不足10人。

壹览商业还注意到,10月8日的抖音商城品牌休闲零食爆款榜,洽洽没有一款产品上榜,而品牌坚果炒货店铺榜热销榜,洽洽排在TOP20最后一位。

新渠道失算,洽洽没有捡到预期中的芝麻。

错失线下新红利

线上没有拿到成果,在线下,洽洽又错失了量贩零食这波新红利。

对于线下市场,洽洽摸爬滚打二十多年,深知线下的重要性。事实上,2023年5月,面对投资者提出的洽洽碰到天花板的问题,陈先保仍然强调渠道和品牌就是强势。

彼时,陈先保给出的一个理由是,截至2022年底,洽洽食品渠道数字化平台掌控终端网点数量超20万家。

这之后,洽洽食品持续增加终端网点。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洽洽数字化平台服务终端网点数量约56万家。

问题是,终端网点数量翻了一倍多,业绩为什么没能提升?

答案很简单,零食的生意逻辑发生了重大转变。2019年,量贩零食异军突起,一方面和可口可乐等知名品牌合作引流,一方面和零食厂商直接合作,砍去中间环节,利用大批白牌来获得成本优势,凭借高性价比赚取利润。

在此趋势下,盐津铺子和鸣鸣很忙合作,吃到了属于自己的红利,股价也一路上涨,成为A股零食行业市值最高的公司。三只松鼠也迅速布局,牵手爱零食、爱折扣两家量贩折扣,扭转了颓势。

与此同时,洽洽也注意到渠道的转变,旗下产品同样进入了一些量贩零食门店,但官方没有明确提到其合作的是哪些品牌。想想看,如果是知名的量贩零食连锁品牌,洽洽没必要也不会藏着掖着。

在洽洽2024年财报中,壹览商业看到,公司线下直营客户主要包括知名国际大型连锁商超(如沃尔玛及山姆、大润发等)、零食量贩系统等,但这些渠道收入占比加起来只有约20.5%,留给量贩零食的空间有多大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大批消费者被量贩零食吸引、留住,洽洽经销商要么转型,要么继续熬。一位转行经销商直言:零食很忙、好想来直接和厂家合作,我们这种中间商可能早晚被淘汰。

结合起来看,壹览商业认为,与其说洽洽没有吃到量贩零食的红利,不如说量贩零食强力挤压了洽洽的发展。

换言之,洽洽错失新红利固然遗憾,但线下市场这个大西瓜被蚕食,自己基本盘遭遇奇袭,才是更致命的。

反噬品牌的新品

渠道也好,市场新红利也罢,都得靠产品去攻占,只是,在产品层面,洽洽也不乏槽点。

首先,核心品类瓜子及坚果业务营收下滑。今年上半年,洽洽葵花籽业务营收17.72亿元,同比下降4.45%,毛利率同比下降7.67个百分点至20.93%,坚果业务营收下滑6.98%,毛利率下降13.95个百分点至14.77%。

对于营收滑坡,洽洽的解释是,原料成本上涨。这也是部分事实,洽洽原材料主要是葵花籽、坚果等农产品,这些原料受天气、种植面积、国际行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价格会剧烈波动,给生产端、销售端带来压力。

但这些解释掩盖不了其它问题。

同样是原料成本上涨,在坚果品类中,三只松鼠却有超20%的毛利率,反衬洽洽在供应链层面的低效。

另外,在微博、小红书等社媒平台,对洽洽产品的吐槽比比皆是。壹览商业发现,网友反映或投诉的问题,包括瓜子发霉品控不严品质越来越差难吃等。

在黑猫投诉平台,产品质量问题亦是洽洽食品被投诉的重灾区,包括有虫卵瓜子坏果多发霉发苦等。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