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从电子蟑螂到空气馒头,这届科研课题有点飘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王婷 哔哩哔哩 时间:2025-10-20 14:06:14

什么?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多看似离谱的研究!

最近在B站上,有UP主发现了我国一些科研人员,正在研究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课题。

比如火锅到底应该煮多久才最香?眼科医生,为啥建议每个人都要大笑半小时?这世界上,居然还有不会破的泡泡吗?

乍一看是在胡闹,但你绝对想不到,它们背后竟然都有正儿八经的科学论文撑腰,在未来生活上都将有大用处。

笑能治病?这不是玄学!

@中山大学 眼科中心的医生建议:每天大笑半小时,干眼症就能好转。

听起来像民间偏方?但这可是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正经研究。

研究团队让患者每天进行笑的训练,重复“嘻嘻嘻哈哈哈,茄子,七喜”30遍,一天4次。结果显示,治疗效果竟然不亚于0.1%玻璃酸钠滴眼液。

最绝的是,这个方法零成本、零副作用,还能为轻中度干眼患者节省大笔医药费。

救命!真有电子蟑螂?!

UP主@墨子沙龙 的视频,乍一看,足以让让怕蟑螂星人头皮发麻。

有人花了好几年时间,就为了造一只打不死的电子蟑螂???

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上发表了他们的最新成果:一只重约1克、长约2厘米的软体微型机器人。

这只电子小强直线速度可达每秒9.6厘米,一秒内能原地转弯280度,动作比真蟑螂还灵活。

最让人震惊的是它的抗打击能力。120斤的成年人踩上去,它依然行动自如;从高处跌落,毫发无伤,还能快速逃跑。

研究人员说,这种仿生机器人只需要单个执行器驱动,比传统的多执行器设计更加高效。

而未来在地震救援、管道检查、太空探索等危险环境中,这些小强,可能会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

空气能做馒头了?

@央视农业 说,二氧化碳能被变成淀粉,还能做成白糖的时候,多少人的小脑都萎缩了?

这听起来像是炼金术,但确实是发表在期刊上的真实研究。中科院团队用11个步骤,完成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整个过程就像搭积木一样精妙:

二氧化碳先和氢气合成甲醇,甲醇氧化成甲醛.....省略一万字后,最终形变成可以被淀粉合成酶识别的前体物质。

更厉害的是,2024年他们又用类似的方法合成了蔗糖。

原理其实高中生都懂:一分子果糖加一分子葡萄糖等于蔗糖。

但关键在于,这里面用到的每一种酶,都是科学家们一步步定向培育出来的。这项技术已经进入工程测试阶段,意味着未来我们真的可能用工厂,来“种”粮食。

想象一下,在太空站里用二氧化碳造出淀粉和糖,宇航员们终于可以在太空炒糖色了。这项研究不仅解决了粮食问题,还为碳中和提供了全新思路。

一吹就破的泡泡,能永生?

多少人小时候吹泡泡时,都许愿过能吹出一个,不会破的泡泡?

UP主@MREnderman 分享的一则研究,终于能让大家的童年梦想成真了。

西北大学的张度洋教授团队,最近发表在期刊上的这项研究,发现在超声波作用下,不含任何化学添加剂的普通泡泡,可以稳定存在数分钟甚至更久。

原理听起来很温柔:因为声波在液体中,可以形成一个辐射场,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托起泡泡,平衡外界压力,还能减缓泡泡膜中液体的排出。

实验显示,这些声波泡泡不仅能抵御震动,被轻轻触碰也不会立刻破裂。它们像被包裹在声音结界中,安静地闪烁着彩光。

这项看似无用的研究,未来可能用于微反应器、生物实验、材料研究等领域。谁说科学不能浪漫?

权威发布,摸鱼能提高工作效率

太好了,终于可以科学摸鱼了!

UP主@医学边界 ,分享了中国人民大学,徐世勇团队在2024年发表的一篇论文,终于为打工人摸鱼,找到了合情合理,合乎科学的理由。

在《摸鱼如何带来创新恢复体验》中,研究人员发现,摸鱼和恢复体验呈倒U型关系,适度的摸鱼能恢复员工在高强度工作后的精力、认知力、创造力和情绪。

更有意思的是,数据显示,96.1%的年轻人会在工作中摸鱼。早在1926年,心理学家就提出了创造过程的孵化阶段,即从当前工作中脱离出来,不去有意识地思考问题,反而能激发创意。

声波也能灭火?

经常和大家分享不正经科学知识的@毕导 ,最近又发现了一样好笑的研究。

科学家研究了160年的声音灭火,结果发现大家都被音响骗了?

2021年,华中科技大学的熊才艺博士用一篇只有4页的论文,推翻了整个声学灭火领域。从1857年开始,科学家们就相信声音能灭火,还畅想着发明声波灭火器去扑灭森林大火。

熊才艺的实验简单到让人想笑:他在蜡烛和音响之间放了一块板子,火焰就不动了;拿开板子,火焰又开始摇摆。

既然声音能穿透板子,但火焰效果却消失了,说明灭火的根本不是声音,而是音响振膜产生的风把蜡烛吹灭了。

审稿人看到这个结论时直接评价,“very ridiculous(非常荒谬)”,但事实就是如此残酷。160年的美好幻想,被一块小板子无情击碎。

科学有时就是这样,真相可能简单到让人不敢相信。

而这些看似荒诞的研究,每一个都在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界。它们告诉我们,科学不只存在于高深的理论中,也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里。

为此,今年的bilibili超级科学晚风格大转型,在前两届硬核科普的基础上加入趣味脑洞,把这些看似离谱但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创意」科研搬上舞台。

接下来两周,我们将陆续公布入围的脑洞课题,并将于10月31日19:00的2025bilibili超级科学晚,为这些大开脑洞的科学研究举办颁奖盛典。

标签: 声波 淀粉 板子 二氧化碳 音响 甲醇 期刊 脑洞 蔗糖 执行器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