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率先推进新一代「三高」光学载荷产业化,「吉天星舟」连续完成A轮及A+轮融资,累计金额过亿元|36氪首发

IP属地 中国·北京 36氪 时间:2025-10-21 12:14:34


文 | 刘婧琼

编辑 | 阿至

封面来源 | 企业提供

36氪获悉,航天光学遥感载荷研发制造商苏州吉天星舟空间技术有限公司(下简称“吉天星舟”)宣布完成A轮及A+轮融资,累计金额过亿元,由顺融资本和知壹投资联合领投,凯联资本、东吴创新资本、苏创投等跟投,指数资本、一苇资本担任财务顾问,所筹资金将用于设备及现金流补充

吉天星舟由中国工程院林君院士和张刘博士于2021年6月联合创立,是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备完整的航天光学遥感载荷研发、设计、生产、试验配套体系,形成了光学遥感载荷产品的产业化能力和公司经营体系化能力。

创始人张刘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大学工作,拥有近二十年的新型光学载荷设计、卫星控制及TDI动中成像技术等研究经历,曾担任“吉林一号光学A星” 总质量师。吉天星舟创始团队整建制来自中国科学院,核心骨干成员均有10年以上的卫星型号任务研制经验,曾在国家卫星遥感领域重大项目中负责研发、制造等核心工作。

张刘介绍,目前吉天星舟的产品矩阵包括“吉天眼、吉天星、吉天云”三大板块,其中吉天眼为公司的主营业务。“吉天眼”涵盖对天、对地、感知系统三类产品。对天产品为空间目标探测相机;对地产品包括多款传统光学载荷与新一代“三高”光学载荷,涵盖了0.5m~200m分辨率全谱系光学相机、离轴三反宽幅光学相机、快速偏摆镜、高精度光电跟踪转台等多品类光学载荷产品;感知系统则基于星敏感器,实现目标识别与自主避障功能。“吉天星”指搭载自研光学相机的遥感试验卫星;“吉天云”为数据云,以迭代现有产品和验证下一代技术为核心目标。


0.5m分辨率光学相机


空间目标探测相机


3m分辨率新型“三高”光学相机


5m分辨率离轴三反宽幅光学相机



自研第三代卫星光学成像技术,率先推进新一代“三高”光学载荷产业化

从发展阶段来看,遥感卫星的光学成像总共经历了三代技术更新。在第一代星下点TDI成像和第二代大角度侧摆TDI成像时代,遥感卫星对于具有曲线特征的成像,只能通过卫星多次重访、多次沿轨拼接成像来实现,运营成本高,成像效率低。在流域监测、交通运输、应急灾害、边境管控等多种应用场景中,传统遥感卫星的光学成像技术无法满足其高时效、低成本的需求。

为了解决传统遥感观测时效低、成本高的问题,张刘带领吉天星舟技术团队自主研发了第三代光学遥感成像技术——高时效非沿轨一次过境曲线成像技术。

“这项技术能够让卫星像画笔一样灵活沿地面目标的任意曲线轨迹(如弯曲的河流、海岸线)进行扫描,一次过境即可完成成像。在卫星平台硬件配置不变情况下,它的综合成像效率较传统沿轨成像技术提升了数十倍,2分钟即可完成千公里级目标的一次覆盖。”张刘补充道。


传统沿轨成像vs非沿轨一次过境曲线成像


吉天星舟自研非沿轨一次过境曲线成像技术效果图

除了观测时效低,传统光学载荷还存在高几何分辨率与高光谱分辨率难两全的突出矛盾。受限于物理定律和数据量,传统载荷难以同时兼顾极高的空间细节(几何分辨率)和极细的光谱信息(光谱分辨率)。“以相机为例,如果像素高了(照片清晰),那颜色信息就少(难以区分物质);颜色丰富了(能区分物质),照片又可能变模糊。”

同样基于市场需求,吉天星舟又自主研发了新型计算重构高几何高光谱成像技术。张刘表示,“这项技术打破了传统光谱成像技术的束缚可兼顾高几何和高光谱分辨率,在光谱分辨率一致的前提下,它的几何分辨率提升了10倍。同时,它的载荷重量还减小到了原来的1/3”。

“高时效非沿轨一次过境曲线成像技术”和“新型计算重构高几何高光谱成像技术”为吉天星舟率先推出的新一代“高时效、高几何、高光谱”光学遥感载荷(简称“三高”光学载荷)提供了底层技术支撑。

2024年,吉天星舟成功发射入轨了两颗搭载“三高”光学载荷的试验卫星——苏州一号卫星和吉林大学一号卫星,其非沿轨一次过境曲线成像技术得到在轨验证,已实现超千公里的曲线目标一次成像。截至目前,两颗卫星的在轨时间超过一年,已累计拍摄16万余景高清遥感影像,并于2024年底,获得由自然资源、水利、地质调查、气象、海洋、交通运输、农业、特种领域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协会等技术专家的一致评审认定,成为非沿轨一次过境曲线成像技术的唯一可产业化、业务化运行的卫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

据透露,吉天星舟的高时效光学载荷已进入产业化和业务化运营阶段,其产业化载荷的分辨率从3m提升到了0.5m;高几何和高光谱光学载荷已完成前期在轨验证,计划通过下一代卫星进行产业化应用。



对地遥感载荷业务是基本盘,2025年总营收有望翻倍

在商业化方面,“吉天眼”板块中的对地遥感光学载荷业务是公司的基本盘,为公司贡献了最多的现金收入,客户覆盖主流科研院所和商业遥感卫星公司。目前,吉天星舟已累计交付光学载荷40余台套,发射在轨18台套,成功率100%。“我们现在是国内光学遥感载荷产品品类最全、交付数量及在轨数量最多,以光学遥感载荷为主营业务的商业航天企业。”张刘介绍道。

对天的天基目标探测业务在未来将会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搭载吉天星舟自研的空间目标探测相机的某商业卫星已于近期成功在轨运行;同时,考虑到马斯克宣布要在第三代星链上加入自主避障功能,基于星敏感器的具备自主避障功能的单机产品同样也会产生很大的市场需求,目前吉天星舟具备自主识别和轨迹规划的单机产品已实现批量供货,核心部组件将在今年底左右批量入轨。

“吉天星”是验证“三高”光学载荷产品性能的试验星,目前已有两颗卫星在轨运行。根据管理层的规划,吉天星舟本身不会做低轨星座运营,但会参与星座建设,“我们可能会和一些行业用户、地方政府合作,或者成立合资公司去专门做这个事”。

“吉天云”虽然不会作为吉天星舟的主营业务,但会承担验证下一代技术和迭代现有产品的任务,以更好地实现适配用户需求的功能,同时也会为少量行业用户提供服务。

据悉,吉天星舟2024年订单收入量级为数千万元,随着今年公司多条业务线订单迎来增长,2025年总订单收入有望实现翻倍增长。

从市场应用端来看,张刘认为未来同时具备高时效、高几何和高光谱功能的遥感卫星将会带来万亿级蓝海市场。在农林监测、交通运输、边境管控等场景,搭载“三高”光学载荷的遥感卫星能与无人机形成互补,典型的情况是B端客户先用遥感卫星进行大面积筛查,然后再利用无人机去精准确认。

在产能上,目前吉天星舟具备年产数百台透射式镜头、百余台套中大型亚米级光学载荷的能力。在张刘的预测中,今明两年火箭运力得到突破,后年卫星市场将会井喷,而遥感载荷的市场需求也将在明年大幅提升,因此吉天星舟计划在今年底开启新一轮融资,加速产能的扩充。

投资方评价

顺融资本表示:随着商业航天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快速降本,遥感卫星迎来大量部署的机遇期。吉天星舟是国内极少数能批量供应遥感卫星核心光学载荷的厂家。公司团队在该领域有数十年的技术积累,并且创造性的开发了“非沿轨”技术,大幅提高了数据采集效率。我们看好吉天星舟能成为该领域的重要贡献者。

知壹投资表示:很荣幸联合领投吉天星舟此轮融资。航天光学载荷技术壁垒极高,吉天星舟是该领域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稀缺标的。我们尤其看好公司国内独有的非沿轨成像和可计算高光谱成像技术,解决行业痛点,打破国际技术封锁。在全球商业航天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下,我们坚信公司有广阔发展潜力。知壹投资是由全球顶级私募机构KKR前亚洲高管团队于2016年创立的私募股权机构,聚焦ESG与绿色经济等领域,我们将利用全球化产业资源,为公司提供长期可持续的支持。

凯联资本表示:遥感卫星近年来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及市场需求升级的共同推动下发展迅速。光学载荷作为遥感卫星的价值核心,技术壁垒高,竞争格局清晰,投资价值显著。吉天星舟作为国内首家以批量化提供光学载荷为主营业务的商业化航天公司,拥有业内稀缺的整建制团队以及解决市场痛点的独家技术,市场竞争力及行业地位突出。我们看好公司在国家商业航天发展大潮中取得更大突破。

参考资料

[1]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吉林大学一号”卫星(吉天星A-01星)顺利通过在轨测试和图像质量分析评审》,吉林大学新闻中心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