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上海金融业交出优异“三季报”:增加值增长9.8%,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持续提升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胡颖 蓝鲸新闻 时间:2025-10-22 10:52:23
作为支持实体经济的关键力量、畅通经济运行的核心枢纽与循环血脉,上海市金融业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10月22日讯(记者 石雨)今日,上海市发布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情况数据,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721.1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4.26亿元,增长0.9%;第二产业增加值8448.67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32208.24亿元,增长5.9%。

全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生产供给稳定增长,市场需求有序释放,产业新动能持续成长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作为支持实体经济的关键力量、畅通经济运行的核心枢纽与循环血脉,金融行业更是交上一份优异的答卷。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上海市金融业增加值6965.27亿元,增长9.8%,全市主要金融市场成交额同比增长12.7%。9月末,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3.84万亿元,同比增长8.4%;贷款余额12.89万亿元,增长7.1%。

作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持续推进,金融活水奔涌不息,滋养着这片热土上的万千企业与全球资本。

一方面,上海作为国际金融枢纽的磁石效应日益凸显,正成为全球资本与机构布局中国的首选地。今年以来,法巴证券、安盛环球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汉再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等先后落沪。全球资管规模排名前十的资管机构已齐聚申城,外资机构设立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领跑全国,资产管理规模占全国比重近30%。

以坐落于临港的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为例,自2024年12月31日成立以来,该中心已有118家机构注册开通交易权限,26家中资、外资再保机构入驻,6家境外机构设立交易席位。

在中心平台进行再保险交易‘用的放心、保的安心’,令分出公司在降低再保险交易对手风险方面信心大增,相应的风险因子和资本成本也有所降低。安盛环球再保险(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薛菲在采访时表示。

与此同时,上海市金融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沪港通沪伦通债券通互换通中欧通等重要机制安排成功推出,上海期货交易所有色金属板块期权实现全覆盖,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铜上海胶等上海价格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更具影响力。

前三季度,上海证券交易所有价证券成交额增长38.4%,上海期货交易所成交额增长11.5%,上海黄金交易所成交额增长40.2%,一系列增长数据背后源于市场深度的不断拓展与产品创新的持续涌现。

以期货市场为例,今年9月10日,胶版印刷纸期货及期权,燃料油、石油沥青和纸浆期权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对此表示,这是上期所丰富和完善行业多层次衍生品体系,满足企业精细化、多元化需求,进一步发挥期货市场功能的重要举措,上期所成熟期货品种期权全覆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完全符合市场需求和行业期待。

金融法治环境也实现持续优化。上海在全国率先设立金融法院、金融仲裁院等专业机构,《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修订发布,自由贸易账户业务发展若干规定等一批地方金融法规相继颁布。

今年6月,中央金融委员会印发《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明确提出,经过五至十年的建设,基本建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相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近日在演讲中表示,未来,上海将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集聚全球投资者,继续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深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将以更高质量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鼓励支持资管机构围绕实体经济需求、科技创新趋势,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将以更高水平协同协作优化行业生态。

在中央政策的有力指引与战略擘画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步伐愈发坚定,目标清晰、路径明确。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