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从金山试种到走向全国,一颗名为“上师大19号”的“上海芯”水稻正悄然改写长三角稻米产业的版图。在近日举行的2025上海·长三角水稻新优品种展示大会暨种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该品种从115个参展品种中脱颖而出,获评“十佳品种”,迈出从区域良种走向全国推广的关键一步。
“上师大19号”荣获2025上海·长三角水稻新优品种展示大会“十佳品种”
“上师大19号”是由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建粤教授团队历时多年培育而成的长粒香型软米粳稻。该品种于2017年在上海尚慧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试种,2021年通过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审定,成为长三角地区首个长粒香软粳稻品种。其亲本为“嘉禾218”与“松早香1号”,育种团队采用杂交、回交方式,结合分子标记辅助技术,精准聚合优良基因,实现品质与抗性的协同提升。
金山区作为该品种的“首发地”,在推广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区、镇两级部门积极组织宣传,邀请专家实地考察,合作社负责人严秋云携大米样品频频亮相工博会、农高会等平台,合力推动“上师大19号”走向更广阔市场。2022年,依托尚慧合作社建立的“上师大水稻育种基地”揭牌,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育种研发平台,持续孕育更多潜力品系。
“上师大19号”大米
“上师大19号”米粒晶莹、粒型修长,口感软糯弹润,冷饭不回硬,兼具抗病性强、抗倒伏、产量稳定等优势,深受种植户与消费者青睐。该品种在“浙江好稻米”评选中屡创佳绩——2023年斩获5个粳稻金奖中的4席,2024年再夺7席中的5席,品质获市场高度认可。
此次大会期间,上海师范大学与嘉兴市嘉丰种子有限公司就“上师大19号”在长三角以外省份的产业化开发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该品种全国化布局正式启动。来自贵州黔东南苗寨海拔600-800米地区的“上师大19号”大米样品同步亮相,展现出其跨生态区域的广泛适应性,为推广注入信心。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建粤教授与当地村民在慧农村试验田观察秧苗生长情况
目前,尚慧合作社已构建“尚慧农家”“新慧大米”双品牌运营体系,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产业链闭环,为优质稻米市场化探索出新路径。
从试验田到产业化的跨越,从长三角到全国的拓展,“上师大19号”的成长轨迹,成为高校科研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的生动注脚。这颗源自上海的“金色种子”,正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根抽穗,谱写科技兴农、校企协同的新篇章。
原标题:《从金山试种到全国布局,这颗“上海芯”潜力有多大?》
栏目编辑:顾莹颖
本文作者:新民晚报 赵菊玲 通讯员 殷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