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山侃财
10月20日,梦洁股份()同时收到湖南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与深交所监管函,直指公司财务核算与内控管理多重违规。
而就在监管函披露前一周,公司董事兼董事会秘书李军刚完成200万股股份减持,套现约730.6万元。时间节点的高度重合,难免会引发市场对信息披露公平性的强烈质疑。
财务违规与内控失效并存
本次监管函揭露的违规问题横跨多年且涉及财务核心环节,集中暴露了公司治理的系统性缺陷。
据公告显示,2022年至2024年度,梦洁股份在收入、成本及费用核算中存在明显的跨期确认问题。其中,直营专柜与子公司大方睡眠的直销业务收入和成本未按权责发生制及时确认,销售返利跨期冲减营业收入,职工薪酬及社保也存在计提时点偏差。
这类操作直接影响各会计期间利润数据的真实性,可能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误判。
早在2021年,子公司大方睡眠就以往来款形式向时任董事长叶某峰提供6602.73万元财务资助,形成其他应收款。令人费解的是,公司在2021年末对这笔账龄不足一年的款项全额计提坏账准备,而同期股东其他应收款却未计提,会计处理存在明显选择性。
截至2025年9月末,该笔款项仍有6337.63万元未收回,且公司存在怠于追偿的情形,4年间仅收回不足300万元,反映出资金管理的严重缺位。
监管部门认定,公司董事长姜天武、总经理涂云华、财务总监李云龙对上述违规行为负有主要责任,对3人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同时对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要求3个月内完成整改并提交报告。
合规外衣下的精准减持
监管函披露前的减持操作,使董秘李军的行为陷入信息优势滥用的舆论漩涡。
李军于2025年6月26日披露减持计划,拟减持不超过200万股股份。其减持操作集中在7月至10月,最后两笔交易发生在10月14日至15日,合计减持126万股,而深交所监管函于10月20日下发,湖南证监局的行政监管决定同步公布。
作为公司董秘,李军全程参与信息披露管理,对财务违规问题及监管调查应具备优先知情权,却在监管结果落地前完成减持,时间窗口的精准性难以用巧合解释。
李军本次减持均价约3.65元/股,套现总额达730.6万元。略显尴尬的是,在其完成减持之后,公司股价反而连续两个交易日上涨。
拥有风险信息优先知情权的董秘,此次无疑有点判断失误。
监管函的多重影响
作为家纺行业上市公司,梦洁股份近年已多次陷入监管风波:2023年第一大股东曾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此次财务违规与高管精准减持叠加,进一步削弱投资者信心。
从股价表现看,尽管短期未出现暴跌,但公司市盈率已高达58.85倍,远超行业平均水平,高估值背后的信任溢价将持续消退。
监管函指出的内控缺陷直接影响公司经营稳定性。大额应收款长期无法收回加剧现金流压力,而财务核算不规范可能影响银行授信评级。
对于正寻求业务转型的梦洁股份而言,监管整改将消耗内部资源,且投资者对后续并购、融资等资本运作的质疑会显著增加。
此次监管行动延续了资本市场对财务造假和内幕交易的高压态势。湖南证监局与深交所的协同追责,既明确了财务数据真实是底线的监管立场,也对上市公司高管履职提出更严格要求。
梦洁股份的监管风波本质是内控失效与治理缺位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公司而言,3个月的整改期不仅要修正财务核算偏差、加速款项追偿,更需从制度层面完善信息披露管理,建立高管持股变动与风险信息披露的联动机制。而监管部门是否会对董秘减持与监管信息披露的时间差启动进一步核查,将成为检验市场公平性的关键。
在投资者保护日益强化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唯有以真实的财务数据、透明的决策流程和尽责的高管履职,才能重建市场信任,这也是梦洁股份走出此次危机的核心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