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杨浦:与优质内容创作“双向奔赴”

IP属地 中国·北京 上观新闻 时间:2025-10-27 08:08:09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今年7月,杨浦区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启动,新的空间载体V聚场正式投用。

作为首批入驻的创作者,B站百大UP主苏浩天有自己的纪念方式。集聚区启动当日,他和团队注册了新的视频账号。这几天,他的团队传来好消息:全网600万粉丝的老号“苏星河牛通”稳定更新之外,新号“软件硬吃”粉丝数也突破了10万大关。

新老账号齐发力,离不开优质的创作土壤。V聚场投用以来,已经吸引50家优质主体入驻。一场优质内容创作与城市的双向奔赴,就此拉开序幕。


新空间

任何地方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就可以开始创作的时代,缺空间吗?答案是:缺。即便是全网粉丝超过500万的知名博主“G僧东”,他的回答也是:“真的很缺”。

从一人分饰多角,解构上海地域文化,到孵化街采栏目《好叫好伐》,G僧东被称为“野生上海文化大使”。谈起创业路,他说:空间非常重要。

入驻“V聚场”前,他的许多视频作品,就在位于杨浦区的家中拍摄。每次拍摄前,要花上半小时——专门架设相机、布置灯光、调试收音。拍摄完成后,还要再花上半小时——把拍摄设备放回收好。若策划“大制作”视频,还要专门租赁相机、灯光等设备,聘请摄像师、监听员。这些琐碎的日常,都是对创作者时间和精力的消磨。

而V聚场,则集办公、培训、直播等功能于一体,配备专业摄影棚、配音室、特效制作中心等多种设施,为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提供创新创意创作的舞台。在他的办公室,大尺度空间为创意“留白”,落地窗随时供创作“采风”。他说:“在这里,我们想拍就拍。”

低成本的拍摄空间,也让“上海小马哥”马骞的事业迈上新台阶。

为了教女儿学沪语,2020年,他第一次拍摄沪语视频。没想到,两条随手制作的视频受到众多网友喜爱,播放量突破百万。“那时放眼平台,少有专注沪语内容的博主。”2022年,他将事业转向全职沪语博主新赛道,用微观的镜头展现上海方言魅力,以诙谐的视角讲述本地生活故事。

“最近更新的几条视频,画面质量和呈现效果明显提高。”他说。此前受限于场地成本,往往就在家中或在车里拍摄视频,画面效果难免粗糙;入驻V聚场后,有了低成本的拍摄空间,视频质量自然水涨船高。


新可能

新空间,也为内容创作带来新可能。

“此前,我们的账号专注软件测评,既没有实拍需要也没有实拍经验。”B站百大UP主“苏星河牛通”苏浩天说。入驻V聚场后,随时预约的拍摄场地、免费使用的拍摄设备、专业好用的灯光和布景,都让他萌生新的创作思路。

这么多拍摄设备,为什么不试试呢?说干就干,入驻V聚场后,他和团队将创作领域拓展到硬件测评,在新场地完成了大量实拍镜头。比如,他们测评了一期华为三折叠屏。“拍摄间就在办公室隔壁,我和团队首次在V聚场实景拍摄,工作充满了干劲和新鲜感。”

渐渐,他们在软件测评中也开始融入实拍镜头。“V聚场有6台专业级拍摄设备,画质对我们这类常规的自媒体拍摄绰绰有余。现在,我们制作很多选题,总会想想能否预约拍摄间,实拍一些画面融入视频作品。”他说。

“我们还发现,实拍对于科技数码内容的商业化也非常重要。”苏浩天说,很多甲方数码厂商,希望合作视频中呈现一些产品的实拍镜头,有助于观众更直观地了解产品。

很多时候,好创意、好内容也来自碰撞,而非闭门造车。V聚场就为人与人的碰撞、人与城市的碰撞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马骞看来,V聚场已经成为互联网内容创作者的“会客厅”。“每当有客户来访、商务合作、共同拍摄等需求,它都是我的第一选择。”

不久前,一位海外留学生博主发来“跟拍大V的一天”项目邀约。“如果没有V聚场,类似的项目我只能婉拒,总不能邀请他到我家拍摄;而现在,V聚场有各种各样事业拍摄的场景,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共创环境。


苏浩天。

新机会

对于优质内容创作者来说,杨浦这片热土也意味着新的机会。

“V聚场投用后,我认识的、合作的许多创作者有了一个共识:去杨浦。”知潮文化负责人蔡草草说,比如知潮合作的UP主“我是超人”。

“我是超人”张明祥,在网络上创作了打工的“酷比小鸡”、“抗猪压力”小猪、“爷有钳了”螃蟹等一批网友喜闻乐见的形象。此前他的作品爆红网络,线下生意却一般;一次偶然到杨浦区大学路摆摊,他才第一次在现实生活中见到那么多喜爱他“抽象”作品的粉丝。就这样,他选择入驻V聚场,在杨浦开启新的创作之旅。

知潮文化则负责“我是超人”的画作衍生品开发。蔡草草说,知潮文化帮助创作者打通供给、库存、销售等环节,为他的抽象画IP开发了袜子、冰箱贴、礼盒等一系列衍生品,让“我是超人”成为B站“画卖得最好的”UP主。此外,知潮文化还合作了李兴兴、王骁等许多创作者。

“全都是熟人”,是蔡草草对V聚场的第一印象。在他看来,内容产业集聚,也意味着新的机会。“许多创作者对于流量的问题、变现的问题,都有相似的需求,希望能在集聚区找到更多有合作意向的创作者,为他们开发知识付费、衍生品销售等个性化方案。”

如今,杨浦区成为互联网内容创作新“磁极”,众多创作者争相到杨浦寻求新机会。据了解,V聚场第一期载体入驻已近饱和,目前仍有超300家意向企业正在排队申请中,等待入驻杨浦区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第二期的空间载体。

“许多创作者朋友得知我入驻V聚场后,纷纷打来电话咨询。”马骞说。比如,一位家居博主朋友此前就想来上海发展,但对上海房租昂贵早有耳闻,便迟迟没有下定决心。“我向他详细介绍了入驻过程和工作体验后,他已经来沪参观并排队入驻了。”


新起点

“我曾对许多朋友说:V聚场不是一个噱头,而是内容产业一个新的起点。”苏浩天说。

五年前,他从传统行业辞职从事互联网内容创作。“当时,身边的人无法理解我即将从事的工作是什么。”他说,在一些人眼中,互联网内容创作者是一群“不务正业”的另类。

在他看来,空间载体的支持、真金白银的补贴固然重要,但上海对互联网内容创作者这个有些“特殊”的职业群体首次“张开怀抱”,这份认可才更加动人。

他说,网络优质内容创作者,如今已经发展成一个相当大规模的职业群体。与许多传统行业不同,内容创作的办公环境也区别于其他行业,也有不少特殊要求。V聚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作形态,在常规的写字楼基础上,为创作者进行量身定制的改造。

“V聚场是上海首次对互联网内容创作生态提供的定制化服务。”他说,相信这只是一个起点,未来可能有越来越多的内容创作者聚集在一起,发展成一种新的产业园区。

这份认可,让上海这座城市与互联网内容创作者双向奔赴。投用第一天,他的团队打包“全部家当”入驻了V聚场。他说,“作为互联网内容创作者,我也将努力为社会创作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质内容。向社会反馈更多价值。”

原标题:《杨浦:与优质内容创作“双向奔赴”》

栏目主编:刘锟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肖彤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