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殷倩、孙亦真
图片:杨浦东、主办方提供
“我们完全有理由充满信心,每一年随着新获奖者的诞生,顶科协奖的地位都在不断提升,我们期望在未来几十年都继续保持这种态势,直到它成为所有科学领域中最负盛名的奖项之一。”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在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道出了全球科学界对这一盛事的共同期待。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10月25日,以“未来科学:上海与世界”为主题的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临港中心隆重启幕,来自全球10余个国家的约150位科学家齐聚一堂,其中包括4位诺贝尔奖得主、4位图灵奖得主、16位中国两院院士及百余位中外优秀青年科学家。这场科学盛会,在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纵深演进的背景下,搭建起顶尖科学家思想碰撞的殿堂,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应对人类共同挑战提供科学方案。
科学大奖揭晓,千万重奖致敬基础研究
在万众瞩目的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颁奖典礼上,科学界的卓越成就获得崇高礼赞。今年该奖项延续设立“智能科学或数学奖”和“生命科学或医学奖”两个单项奖,单项奖金高达1000万元人民币。
颁奖典礼在庄重而热烈的气氛中举行,1982年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和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2025顶科协奖“生命科学或医学奖”遴选委员会主席兰迪·谢克曼致颁奖词,并与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一同为获奖者颁奖。
2025年顶科协奖“智能科学或数学奖”得主孙理察在获奖感言中深情表示:“历届获奖者皆成就斐然,能跻身此卓越行列倍感自豪。”他特别感谢学术道路上影响至深的师友,并强调与青年才俊的学术交流使他的科研视野不断拓宽、思维保持敏捷。
![]()
“能与我的挚友及毕生合作伙伴韦斯·桑德奎斯特共同分享这份殊荣,意义非凡。过去十五年间,我们双方的实验室始终紧密协作,秉持着相互信任与坦诚交流的核心精神,开放共享数据与想法。这种深度的合作极大地加速了我们的科研进程,使我们能比独自探索更高效地攻克复杂的科学难题。”“生命科学或医学奖”得主斯科特·埃默尔的获奖感言十分动情,他表示自己很庆幸能成为探索科学的学者,可以一直在好奇心与直觉指引下自由追寻真理。同时,他也衷心感谢顶科协奖对基础研究的推崇及激励新一代科学家的坚定承诺。
![]()
对于顶科协奖“花落”基础研究,2023年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生命科学或医学奖”得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生物化学讲席教授卡罗琳·卢格表示:“目前,许多科研问题都还尚无答案,但这正凸显了基础研究的魅力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奖项得主们在感言中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科研合作、师承关系与家庭支持的感激之情,展现了科学探索背后的人文温度。截至本届,顶科协奖已成功评选四届,共有12位科学家获此荣誉,其国际影响力与权威性持续提升,正朝着成为全球最负盛名科学奖项的目标稳步迈进。
ai、量子、生物安全,面临“未来风险”
![]()
在主旨演讲环节,2000年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带来了题为《人工智能、生物与量子时代的网络安全》的演讲,直面新时代的技术风险。他尖锐指出:“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与量子计算构成的新时代,网络安全的内涵与外延正经历急剧扩张。”姚期智系统剖析了三大领域的安全挑战:在生物技术领域,基因编辑能力的飞跃潜藏着人为生物灾难的风险,亟需建立全球性dna合成筛查与审核机制;在人工智能领域,大语言模型等生成式ai的失控风险已从理论走向现实,“ai可能通过欺骗与操纵实现自身目标”;在量子计算领域,量子计算机一旦实现,将能轻易破解当前广泛使用的公钥密码系统。
面对这些挑战,姚期智提出了双管齐下的应对策略:传统安全工具通过适应性调整解决部分挑战,而ai与量子科技的发展则迫切要求拓宽视野,进行范式创新。“我们必须积极研究后量子密码学以升级传统密码算法,同时开拓量子安全通信的新范式。”他特别解释道,量子位置验证等创新方案利用用户地理位置进行身份认证,展现出巨大潜力,尽管这些新范式本身也面临新的挑战。
算力已成为推动科学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
2021年图灵奖得主杰克·唐加拉则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分享了重要见解,他强调“算力已成为推动科学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无论是ai大模型、气象预报、药物研发还是宇宙演化研究,都离不开强大算力的支撑。唐加拉还特别表示,全球顶尖超算的运算速度已达到eflops(百亿亿次/秒)级别,但面临“功耗墙”等技术瓶颈。
作为全球超算500强榜单发起人之一,他透露了中国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重要进展:“由于国际科技领域的摩擦,中国已不再向该榜单申报超算信息”,但他根据研究推测,中国拥有3至4个已达到e级算力的超算系统,且这些系统都采用自主创新技术,显示出中国在该领域的强劲实力。
论坛还通过联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所上海顶尖高校及新型科研机构临港实验室,举办了多场高水平分论坛。青年科学家大会、莫比乌斯夜话、生命科学大会、智能科学大会、物质科学大会、临港脑疾病大会六场分论坛聚焦前沿突破展开深度研讨,将高校学科专长与科研资源精准嵌入论坛活动,高效整合顶尖科研资源。
上观号作者:上海科协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