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让科幻IP与AIGC共创共生,这场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IP属地 中国·北京 红星新闻 时间:2025-10-27 14:12:14

10月25日,由全国“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大赛“城市记忆”AIGC数字创意赛道组委会与“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组委会联合主办的“IP与AIGC共创共生的未来路径研讨会”在成都科幻馆成功落幕。

本次活动汇聚了国内各地的产业协会、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代表,以及来自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7个国家的国际留学生代表,共同见证了这场具有国际视野的AIGC与IP融合探索盛会。


据悉,本次研讨会通过“赛事与产教融合”“科幻IP打造”和“IP与AIGC共创”三大递进模块,系统性地解构了从人才培育、顶尖创作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为行业提供了从“想到”到“做到”的完整方法论与实践蓝图。


勾勒产业闭环,嘉宾领衔分享

议程模块一为“赛事与产教融合——夯实生态基石”,该版块构建了从源头到产业的赋能体系。在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数字经济专委会秘书长刘御廷的开幕致辞后,“城市记忆”AIGC数字创意赛道组委会执行主任闻洺对赛事进行了推介。

随后,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金立标分享了智能传媒视听内容生产的前沿趋势。

产业落地环节,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副所长王建宙介绍了文交所作为主办方之一,依托成都传媒集团红星智媒为大赛提供赛事平台支撑,聚焦从多元媒资内容的挖掘、IP的孵化和版权价值锚定到最终产品落地的共创生态打造的路径探索,并发布了包括城市记忆、非遗焕新、动画IP共创以及科幻天问等一系列IP项目共创任务清单。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副院长许志强带来了主题为《应答时代命题:产科教融合赋能数智影像创作人才》的分享。

成都智媒体城作为产业园区联动活动主办方之一,同时也是省市重点项目和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数字文创“建圈强链”的重大抓手,成都智媒体城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小刚在发言中探讨了共建“IP+AIGC”产业融合创新生态,同时聚焦现代传媒、数字文创、AIGC三大方向,微短剧与数字文化资源交易两大特色赛道,发布合作机会清单,诚邀共享产业机遇、共建智媒生态。

最后,由“城市记忆”AIGC数字创意赛道组委会总干事马男代表组委会介绍了《AIGC数字创意领域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成都倡议》,完成了生态基石的关键布局。

议程模块二为“科幻大咖IP打造——激活创意源头”,该版块聚焦于AIGC对创作本身的革新。著名科幻作家、中国火星人居研究院副院长吟光以《人何以为人?AI何以为AI》为题,分享了融合哲学思辨与实战的IP工作流。


2023年雨果奖获得者赵恩哲则在《智慧复兴》的主题演讲中,深入剖析了AI短片的设计逻辑与IP塑造心法,揭示了AIGC作为“创作伙伴”激发的全新艺术范式。

议程模块三为“IP与AIGC共创——展现实战全景”,该版块是生态活力的集中展现。内容覆盖了从专业到大众的多元视角。“城市记忆”AIGC数字创意赛道特聘专家评委朱雷蒙阐述了专业创作者的进化之路;来自高校共创营国内外学生代表牛函、张炜桢、黄方南及路东鲲、肖榕两组同学,分别展示了《毛孩子的成都生存法则》《千年古蜀,星耀今朝》等创意作品;社会学员代表刘锐豪分享了“从0到1”的实战心路。

最后,人才培养中心负责人刘其洋压轴出场,详解了《AIGC“超创+共创”人才培养生态构建规划》,呈现了一个立体的共创生态。

仪式见证,构筑核心人才网络

为支撑生态的长期发展,大会举行了聘书颁发仪式,现场分批授予了特聘专家评委、共创导师及产教融合产业导师三类聘书。此次授聘人员规模大、领域覆盖广,成功组建了一支支撑IP与AIGC持续创新的核心人才队伍,为共生生态的稳固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次研讨会由两大组委会强势联动,不仅贡献了一场高密度的思想碰撞,更完成了一次从理念到实践、从组织到人才的生态性动员,清晰勾勒出IP与AIGC共创共生的未来路径。

红星新闻记者 毛渝川 任宏伟 编辑 苏静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