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件看似“高冷”的科技产品变身为可触摸、可互动的科普展品,吸引市民驻足体验。以“新质生产力·未来生活+”为主题的2025年松江区“产品变展品”科普展览近期在区科技馆展出。展览聚焦松江本土企业的13项科技成果,涵盖智能家居、智慧出行、城市治理等领域,通过沉浸式互动设计,让航天材料、卫星技术、智能医疗等前沿科技走入大众视野。展览将在11月底结束。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原本觉得科技企业离我们很遥远,但现场体验后才发现,这些产品可以直接服务我们的生活。”观展居民张彩洪现场体验智能毛发分级鉴定仪、舌面脉信息采集系统等设备后兴奋表示。记者在现场看到,素湃气凝胶抗寒服展区前,观展者正在体验对比裸手与佩戴手套的御寒效果;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飞机模拟驾驶器前,孩子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推动操纵杆,体验“飞行”乐趣;太阳能实时数字站牌则通过可视化数据,展示北斗定位与绿色供电技术如何优化公交出行。
![]()
![]()
“筛选展品时重点考量三大标准:创新性需体现松江科创最新成果,互动性要便于公众参与,贴近生活性则让科技不再‘高高在上’。”区科技馆副馆长徐辉介绍,例如,格思航天的“一代星”卫星模型以1:2.5比例还原量产卫星的平板构型,配合动画解说其“一箭多星”组网能力;乙十睡眠呼吸机则允许观众现场检测睡眠质量,并体验ai算法辅助的呼吸调节功能。“展览旨在打破科技与公众的壁垒,不仅是展示产品,更想通过探究式互动传递科学思维。”徐辉表示,比如密码安全网关展区设计的国风解密游戏,让青少年在破解线索中理解加密逻辑。
![]()
据悉,自开展以来,该展览已接待观众超6500人次,在国庆8天假期内,以家庭为主的参观群体日均超800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尾声的“未来空间站”展区将国际科学漫画与松江青少年创作并置,其中一幅画作被还原为机器人实体,观众可佩戴“大脑帽”与之合影,体现科技与艺术的融合。科技馆方面还表示,展期结束后,部分展品将配合学校科技节开展巡回展示,延续科普展的影响力。
![]()
![]()
据介绍,松江区已连续两年举办“产品变展品”展览,本届展品是从30余件征集作品中精选而出,凸显区域新质生产力转化实效。除了此次展览,今年科技馆还推出“蔚蓝秘境-海洋生态科普展”,构建多元科普体系。
记者:李谆谆 王俊杰
编辑:王红霞 张小小
审核:周样波 李于伯
上观号作者:上海松江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