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机器人+」低价只是前奏?构建人形机器人闭环生态,加速进化欲做AI时代的苹果

IP属地 中国·北京 华夏时报 时间:2025-10-28 12:18:21


本报记者石飞月 北京报道

“双11”大促激战正酣,而这次的入局者已不止是寻常的消费品——人形机器人也悄然加入战局。继松延动力推出万元内人形机器人之后,加速进化近日也在其2025生态大会上发布了一款限时售价仅2.99万元的新品,尖端科技产品的消费门槛却被实实在在拉低。

然而,低价并非加速进化此次发布的核心意图,其真正的野心在于构建生态。除硬件外,该公司还系统展示了以人形机器人Booster K1为核心的全链路教育赛事解决方案,覆盖从教学、实验到赛事、产业落地的完整闭环,丝毫不掩其野心:成为AI时代的苹果。

价格下探背后

如果没有松延动力早一步的动作,加速进化这款Booster K1就是截至目前国内价格最低的高性能人形机器人。近日,松延动力推出一款限时售价只要9998元的人形机器人Bumi小布米,一天后,加速进化限时售价2.99万元的Booster K1正式发布。

“我们的定价是综合考量了公司的品牌定位、产品价值以及实际生产能力后确定的,我们认为这个价格区间更具市场说服力。当然,行业内出现价格分层也是一种必然现象。”近日,加速进化CEO程昊在回应包括《华夏时报》记者在内的媒体记者采访时说。

不过,无论程昊还是松延动力创始人姜哲源,他们都不认为人形机器人已经进入价格战阶段,推动市场普及才是他们的目的。

程昊表示,人形机器人是AI时代的最佳载体,加速进化要让人形机器人像个人计算机一样简单可靠实用,2.99万元的限时售价,能有力打破“具身智能技术门槛高、应用成本高”的长期瓶颈,为具身智能开发的普及扫清关键障碍。

姜哲源也指出,将人形机器人的价格降到现在这个程度,是为“让更多消费者能摸得着”。他认为,让人形机器人不再是奢侈品而是消费品,可以推动机器人普及,价格下调后能带来消费市场放量,还可以进一步压缩供应链成本。

“当前,人形机器人行业正呈现出一种‘机器人摩尔定律’式的发展趋势:产品功能日益丰富、灵活性持续提升,而价格却在不断下探。这一现象背后,反映出整个产业正在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加速发展期——随着资本不断涌入、产业链逐步成熟、供应链持续优化,成本得以有效控制,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从而吸引更多投资者与消费者入场,进一步推动技术迭代与市场规模扩张。”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对本报记者说。

若从本质上看,加速进化和松延动力能够将人形机器人的价格降到3万元以下,更大的因素还在于这两家公司的新品都是非全尺寸的小型机器人,如加速进化的Booster K1重量为19.5kg,属于轻量化机身,高度为95cm,搭载了22个自由度关节。

目前,小型人形机器人的应用还聚焦于娱乐、科研等场景,而非工业,如Booster K1全面适配足球赛事、STEM教育、科研实验等多种场景。

但程昊强调,不能因为现阶段人形机器人还无法大规模参与生产,就否定其价值。他以计算机举例:“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大家也是这样质疑计算机的,当时计算机算数可能还不如计算器,打字不如打字机,但我们不能错过一个做计算机的机会。”

当然,具备生产功用的人形机器人仍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除了小型人形机器人,程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加速进化也在做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只是还没有公开亮相。

生态野心暴露

加速进化这次大会的全称为“2025加速进化生态大会”,所以除了价格之外,其核心亮点是生态。

今年以来,程昊的公开演讲总是离不开一个话题:开发者生态。他此前指出,现在的人形机器人产业还没有开发者生态,只有专业开发者,比如做定位、做导航,有点像早年计算机行业大家开发数据库、文件存储,这个行业要真正发展起来是需要应用开发者生态的。“人形机器人一定是一个像计算机或者智能手机这样的平台,只有大量的开发者一起来做,围绕场景不断尝试,然后再收集各个场景的数据回来再训练,这个行业才能发展起来。”

这次的生态大会,加速进化终于围绕生态迈出一步。开发者层面,该公司正式推出“启航计划”,全面开放技术、资源与资金支持:免费提供一站式开发工具与视频课程;开源升级Booster GYM仿真平台与RoboCup核心算法Demo;设立Agent开发团队种子投资基金,推动创意落地。

应用场景方面,加速进化系统展示了以Booster K1为核心的全链路教育赛事解决方案,覆盖从教学、实验到赛事、落地的完整闭环,同时还发布了“百城万校”计划,目标在未来三年内与全球超万所院校达成课程与合作,推动机器人教育普及与人才储备。

在这条路上,加速进化的野心很大,意欲成为AI时代的苹果公司。该公司认为,以标准化硬件为核心载体,以完备的开发工具、强大的售后服务、生态资源为支撑,持续降低行业准入门槛,提供解决方案协同各方拓展市场,实现从“销售产品”到“繁荣生态”的价值闭环,这一生态构建逻辑与苹果发展路径高度同频。

“这个思路并非不妥,整体来说还是一个很有前瞻性的目标,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应该是这样的逻辑方向。”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就此对本报记者表示,加速进化的眼光、执行力以及规划是可以肯定的,只是目前来看,描绘生态蓝图更多还是传递给资本一个信心。

张毅补充道,加速进化需要跨越的不仅是生态的建设门槛,还有物理世界智能技术更高的巅峰,而且这个过程是一场马拉松,对于企业来说会有很大压力,这也是由人形机器人的特殊性和高门槛所决定的。“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生态构建对比手机行业要复杂很多,手机的交互主要局限于屏幕,人形机器人是物理世界的交互,除了机械电子,还会涉及到更深层次的感知、控制、认知和决策,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败都会导致系统的失败。”

尽管在对于未来的规划上颇具野心,加速进化在产品交付环节却非常注重实际。程昊直言,在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侧的竞争非常激烈,交付侧反而“冷清”,各个公司在交付水平上参差不齐。“有些公司的客户可能半年以上都拿不到货物,现在需求非常旺盛,整个市场还是供不应求的状态。”而加速进化公开承诺“双11”全款订单12月底未交付3倍赔付。

截至目前,加速进化实现全球出货超700台,服务客户超200家,覆盖20多个国家与7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海外市场占比超过50%。Booster K1开售后,首批100台限时售价2.99万元,首发20分钟内全款订单全部售罄。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