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罗欣药业定增,错失风口后再度博弈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孙雅 投资者网 时间:2025-10-28 13:56:07
近期,罗欣药业轮番做出动作。

《投资者网》蔡俊

近期,罗欣药业(,下称公司)轮番做出动作。

一方面,公司启动定增项目。另一方面,公司的高管人员发生变动,继续以金融化人才为主。这是自2024年以来公司改变组织架构后,迈出的又一步重要操作。

本轮操作的核心逻辑,在于公司力图以人才资本研发商业的闭环运作向创新药逐渐过渡。曾经,公司错失创新药行情的黄金风口,但如今卷土重来也充满各种不确定性。

错失风口的那些年

2019年,罗欣药业借壳东音泵业完成上市。实控人刘保起、刘振腾父子正式登上资本舞台,前者从药材经营部白手起家创业,成功打造出公司。其子刘振腾留学海外,曾在香港、上海等地的金融机构任职,后逐渐全面接管公司。

从此刻开始,投资出身的刘振腾对公司开启金融化人才改造。同年,任职过摩根大通、巴克莱等国际投行的李猛加入公司,陆续出任高级副总裁、副总经理、董事等职务,并负责运营、战略拓展等业务。

彼时,国产创新药开始接入风口,尤其是资本估值方面水涨船高。围绕管线的商业化兑现,一众上市公司趁风而上,市值不断增长。公司也手握机会,欲借助创新药实现从仿制药向仿创结合的蜕变。

2022年,公司从韩国引进的替戈拉生片获批上市。该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实现1类新药零的突破。在此前后,公司对营销条线进行大幅度变革,精简人员的同时,引入前阿斯利康消化团队,如聘任董莉君、王东等出任首席运营官、直营业务商务高级副总裁。

产品和人才都到位了,公司本可以搭上风口,但遗留的业绩补偿问题却成了意外,最终影响整体业绩。

早前,公司借壳上市时签订一份业绩承诺,期限从2019年至2021年。2020年和2021年,公司未实现承诺目标,最终给出业绩补偿金。该事件恰逢公司启动创新药商业化,山雨欲来风满楼之际,同期公司7款产品还中标集采。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合计亏损超28亿元。期间,销售团队的人事震荡发生。2023年,董莉君卸任公司职务后,重返外资药厂艾伯维,其阿斯利康带来的团队也一并转投。失去了主心骨后,创新药替戈拉生片的销售或未达预期。根据摩熵医药的数据,2023年该药医院销售额为0.8亿元。

不止如此,公司自主研发空心化的问题也逐渐显现。2021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3.21亿元、2.05亿元、1.12亿元、0.87亿元。同期,研发人员也逐年下降,截至2024年仅为97人。

本质上,自主研发的空心化由多重因素交织而成。表面看,公司因业绩承诺引发的后续补偿,导致内部一系列动荡。深层看,可能从走上金融化的那刻起,趋势就不可避免。

而且,眼下的定增或将让监管层和市场聚焦、放大这种趋势。根据定增预案,公司拟发行最高3.26亿股,募集资金8.42亿元,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原料药改扩建及冻干车间技改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内部变动开启

罗欣药业不顺的那些年,控股股东还被处罚。

2024年,公司控股股东收到证监会浙江监管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根据资料,公司控股股东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司6225万股,合计减持比例达到5%时未按规定停止交易,因此构成违规减持。最终,公司控股股东被警告,没收违法所得 230.1万元,并处罚款50万元。

无论业务开展还是股东减持,公司到了一个不得不改变的节点。对此,内部组织重构也于同年启动。

调整后的组织架构,设有销售业务部、业务规划部、市场投资部、战略市场部、商务运营部、市场推广部及仓储管理部等创新药商业化团队。刘振腾直接领导研发、生产、销售等三大业务。

该重构较之前相比,管理模式更为垂直。此前的架构由研发、生产、销售、运营等中心构成,各板块之间相互协作。打穿体系后,公司明显是奔着创新药的产销结果。今年上半年,替戈拉生片的销售额2.7亿元,同比增长近140%。

但问题在于,仅靠一款创新药品无法完全做强,哪怕是不断获批新适应症。特别是公司的自主研发空心化,将该问题愈发暴露。对此,公司开启对外引进模式。

2024年,公司与深圳未知君达成合作,获得后者其肠道菌群移植技术的独家代理权。与此同时,公司加速销售渠道的开拓,构建医院+零售的立体覆盖网络。医院端,公司创新药准入进全国2000余家医院;零售端,公司在浙江率先试点药店销售,计划逐步拓展至全国连锁渠道。

可以说,这是公司重构组织后实施产品引入+发力营销的新路径尝试。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金融化的人才战略仍未变。

今年4月,公司公告董事兼副总经理李猛辞职。10月,公司聘任金融背景的姜英担任董秘。此前,姜英履历国金证券、光大保德信、国泰基金等机构,出任基金经理职务。

换言之,公司尝试用金融化高管适配资本时代,以人才资本研发商业的闭环运作逐渐向创新药过渡。眼下,公司已完成第一步人才路径,正实施定增的资本运作。然而,研发或是公司需要迈过的一道难关,哪怕是引入产品,也充满不确定性。

2021年,公司向奥地利Marinomed引进布地奈德溶液型鼻喷剂。该药为水溶型鼻喷剂,但截至目前仍未有提交上市申请的消息。

实际上,任何创新药企的研发都将走上成熟产品迭代+创新剂型攻坚的双轮驱动,以此滚动管线完成自身进化。对照公司情况,能接棒替戈拉生片的有普卡那肽。该药于2018年从美国Synergy引入,目前进度为临床三期,有望成为国内首个治疗慢性特发性便秘的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

归结起来,公司未能搭上之前的创新药风口,在行情再度启动之际又通过内部架构调整力图抓住机遇。无论是金融化人才的更迭还是定增方案的推出,公司与实控人家族的雄心已经展现。但下一步,研发管线的商业化或是一道必须要迈过的坎。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