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卷到的餐饮业、被拉入“大战”的美团
10月16日,北京国贸大酒店,几百名餐饮商家聚在一起。这可能是外卖大战结束后,第一次大规模的餐饮行业大会。
过去半年,商家们的焦虑、挣扎,浓缩在现场公布的两组数据上:外卖大战中,75%的增量订单实付价格低于15元,堂食客单价直接回落到了2015年的水平。
这组数据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补贴大战的“虚假繁荣”。过去半年里,部分平台靠着大额补贴营造订单暴增的假象,可背后却是商家利润被压缩、客单价持续走低的残酷现实。
现场的PPT,长时间停留在了“超级性价比的时代”这一页。短短八个字,却真实反映了近三年来餐饮行业面临的大环境。
对于当下餐饮业的处境,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再次提及了“反内卷”的概念,这也是美团在外卖大战中一贯的态度。

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
谈及餐饮行业的超级性价比如何实现,王莆中表示,性价比绝不应靠同行内卷,而是需要商家发挥结构性成本优势,实现全方位经营水平提升。
外卖大战的起因并不复杂,无非是平台希望借餐饮来引流,半年过去,大战消耗了近千亿资金,几乎是整个外卖行业三年的利润。如今大战结束,终究是要让百万餐饮商家来打扫战场。
回望过去,这场在餐饮行业呼啸而过的外卖大战,究竟改变了什么?

外卖大战催生“虚假繁荣”,餐饮人叫苦不迭
2025年9月凌晨,重庆渝中区一家刚开业仅3个月的“泰式柠檬茶”网红店,被三名工人用不到40分钟全部拆完。
两门冷柜、意大利进口制冰机、美国进口净水器,全部贴上设备状态标签后,装上了货车,运往郊外的二手餐饮设备仓库。
这样的场景,最近在全国各大餐饮设备回收市场已成常态。
回收商张师傅的货车每天要跑三四趟拉货。他提到:“往年夏天是餐饮旺季,回收设备的大多是老店翻新。今年不一样,全是闭店转让的,冰箱、操作台、制冰机、封口机堆得满仓库都是。有些店铺倒闭时,机器上的保护膜都没撕。”
相关报道显示,一位二手餐饮设备回收商,在今年前8个月,回收的火锅店二手设备同比增长超过100%,仅在7月份,这位回收商就整店打包回收了53家火锅店的二手设备。
相比线下餐饮店的萧条,线上外卖大战打得热闹非凡,补贴升级、订单暴增、日订单量破亿的战报,营造出一片繁荣景象。
外卖大战这么热闹,为什么还有这么多餐馆倒闭?
答案藏在“虚假繁荣”的泡沫里。
2025 年初,餐饮行业本已显露出复苏微光:消费信心回升带动堂食客流逐步回暖,部分区域商家客单价小幅上涨,不少中小商家按照原本计划将扩充门店或升级菜品。
但突如其来的外卖大战,直接破坏了餐饮业的正常发展轨道。
餐饮产业大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开始,餐饮客单价进入断崖式下跌,七八月本来是需求旺盛、有望提价的旺季,但由于补贴大战的持续加码,大盘客单价仍跌至阶段性低位,商家被迫靠低价维持订单。
上海某连锁快餐品牌负责人在行业恳谈会上算了一笔账,以前一份招牌套餐卖22元,毛利有10元,现在被迫参加平台补贴,外卖客单价下滑7到10元,还要承担平台扣点、营销费等,算下来每份毛利只剩2元,基本就是卖一单亏一单。
更糟糕的是,这种低价竞争形成了恶性循环。
今年8月,立信咨询针对高线城市的外卖高频消费者开展专项问卷调研显示,75%的消费者曾因外卖更便宜而放弃堂食,86%的消费者会在“堂食价高于外卖”时改点外卖。
原本依赖堂食盈利的商家,要么被迫加入补贴阵营,要么眼睁睁看着客流流失,最终只能在“低价内卷”中耗尽资金链。
这就是外卖大战的悖论:平台靠补贴换来了订单数据,商家却在“热闹”中被榨干利润,最终沦为流量博弈的牺牲品。
或许,这场设备回收热潮会让市场看清,餐饮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低价,而是品质、服务与创新;平台与商家的关系也不该是流量掠夺,而是共生共赢。

一场突如其来的“内卷”
这场内卷是怎么发起的?
互联网行业流量越来越贵,电商平台面临用户增长放缓、竞争加剧、获客成本上升以及流量变现的挑战。此时,高频且刚需的餐饮外卖,成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流量入口。
然后,就有了故事的开始——2025年春节刚过,席卷全国的外卖补贴大战突然打响,电商平台们入局、跟进、加码,美团开始反击,随之而来的是竞争态势愈发升级。
不到100天,本是普通的补贴战,如同滚雪球一般,一跃成为中国互联网最大的补贴战。
为什么市场声音都将这场混战归为“非理性”?从逐渐离谱的补贴中能窥见一二:起初是零星发放“满20元减10”优惠券,随后很快升级为“16元减16”的0元购。
身处其中的餐饮商家们,可以说切身感受到了被卷入“补贴大战”的无奈。
在杭州开早餐店的张磊,在外卖大战中就经历过极端时刻。
他拿起一笔外卖订单举例,2个猪肉大包子9.9元、一个荷叶糯米鸡8.9元、一杯豆浆5元、一个茶叶蛋2.8元,包装费3元,共计29.6元。商家对顾客的活动补贴为18元,优惠后金额为11.6元。这11.6元还要扣除平台佣金、配送服务费和其他支出,最后预计收入仅为3.2元。
“自从补贴大战开始后,各类极端订单变多了。现在甚至出现消费者到了店里先点外卖对比下价格,如果外卖更便宜,就直接外卖下单自取。”张磊无奈道。
当时的张磊算了下,如果补贴大战再持续2个月,那他只能被迫关店。
除了中小商家普遍面临生存危机,头部餐饮品牌的日子也不好过。
南城香创始人汪国玉曾公开表示,自从外卖大战以来,南城香单日总流水约增长30%到35%,但是堂食并没有增长,甚至部分门店呈下降趋势。
更关键的是,除了短期客单价下滑、利润率下降,长此以往产品价格很难恢复到正常价格水平,消费者会认为低价反而是正常的。
嘉和一品创始人刘京京也在社交平台发出控诉:“商家不参加补贴活动,就没有流量。被迫参加了,来的又是赔本赚吆喝的羊毛单,员工快累趴了,餐厅也快赔干了。”
可见,无论是连锁餐饮品牌,还是中小餐饮门店,在恶性竞争环境下,没有谁能独善其身。
好在监管部门的及时介入为这场混战踩下了刹车。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多次约谈相关平台,要求规范补贴行为,避免过度竞争。
在这场混战中,美团是被动卷入的角色,始终以“反内卷”的态度对外。
从补贴的流向上,电商平台习惯砸出百亿补贴,而美团更倾向于扶持餐饮商家。早在去年年底,美团就启动了助力金计划,单店最高可拿到5万元助力金。外卖大战最激烈的夏季,仍有中小商户收到助力金。

活动现场,烟火小店店主分享开店幕后故事
第八届餐饮产业大会上,美团的“反内卷” 行动有了更具体的落地,进一步升级“繁盛计划”,追加28亿元帮商家守住利润、稳健经营,20亿元助力金会直接发放给商家,覆盖堂食和外卖商家,缓解中小商家现金流压力。
平台的这一动作说明,当补贴泡沫逐渐消散,餐饮行业只有回归经营本质,通过供给侧创新和精细化运营提升效率,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增长。

从“薅补贴”到“吃好饭”,经营能力才是商家“铁饭碗”
外卖大战搅乱了行业,餐饮商家如何更好地活下去?
那些率先找到“生存密码”的餐饮人给出了答案,需要靠产品创新、模式创新,而不是一味地卷低价。
老乡鸡就是个典型例子,这家坚持“月月上新”的中式快餐品牌,在外卖大战最激烈的时候,反而加速了产品创新节奏。
老乡鸡与拼好饭联合定制的农家小炒肉盖饭套餐,1-9月累计售卖超200万单,单日最高销量突破四万单,成为外卖爆款。
据悉,截至2025年7月,已经有汉堡王、老乡鸡、南城香、蜜雪冰城、茶百道等超5000家餐饮品牌入驻拼好饭。华泰证券调研显示,上线拼好饭后,商家订单可增长30%,运营成本降低20%。

除了拼好饭之外,老乡鸡还开拓了新店型——卫星店,即外卖专营店,专注于承接线上订单,覆盖堂食店辐射范围之外的区域,与大店形成战略互补。
“老乡鸡美团卫星店销量均排在所属商圈前三,很多外卖卫星店,一天能交付1000到1500笔订单,未来将坚持开拓美团卫星店,提升外卖运营效率和顾客体验。”在第八届餐饮产业大会上,老乡鸡董事长束小龙透露。
前文提及的美团28亿补贴中,除去20亿直接给到商家的助力金,还设立了3亿元专项资金鼓励店型创新,支持商家探索卫星店、外卖自提、拼好饭等增收新模式。
另外,还有5亿元补贴用于推动“明厨亮灶”新基建,通过后厨直播、公示食材来源,帮商家赢回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
这些对街边专注烟火气的小餐馆来说,格外重要。补贴之外,很多中小商家凭借平台的榜单、评价体系获取信任,这也是餐饮店获得线上流量的主要来源。
以大众点评必吃榜为例,2025 年上榜餐厅中,烟火小店占比近80%,非连锁小店占比超过50%,10年以上本地老店占比接近40%。
这些小店不参与补贴,也从未花钱买过营销,更有不少商家从来没听过必吃榜,却因为食客的信任,获得了稳定客流。
在西安,马文章胖子甑糕摊位每天早上7点出摊,四锅甑糕常在9:30之前卖完,凭借地道的风味和实惠的价格连续多年跻身必吃榜;在南京,经营30多年的社区早餐店夏记早点,每天凌晨1点坚持手作麻团乌米饭,至今是街坊邻里的必吃早餐。
这些“小馆子”用自身经验证明,拼品质、拼价值,不拼流量,也能获得一席之地。
如果说信任度是餐饮企业的生存之基,那么效率就是关系到能否持续经营的细节。“超级性价比时代”,如何降本增效成为餐饮人的关键词。
在上海开麻辣烫店的张婷,最近向“智能掌柜”寻求经营建议,AI根据门店现有套餐和周边顾客的点餐数据调整菜单,为门店设计了一个藤椒汤底的7荤6素+主食的单人套餐。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张婷上线了套餐,带动门店订单量增长15%。同时通过AI建议备货,将菜品损耗率下降了10%,一涨一降之下,每个月可以多赚2000多元。
智能掌柜是美团推出的AI工具之一,在第八届餐饮产业大会上,美团首次体系化展示了LongCat大模型在餐饮行业的应用进展。除了智能掌柜,美团还面向餐饮人推出的袋鼠参谋等AI工具,试图帮商家把经营能力落到实处。
至此,美团几次“反内卷”的核心目的也更加明朗,只有长期深耕餐饮行业,才知道平台和行业的关系是“共生”,涸泽而渔的补贴大战,最终摧毁的是整个生态。
补贴大战的硝烟散去,行业正在回归一个简单而朴素的共识:餐饮的核心永远是产品和服务,而不是追求无底线的全网最低价。(36氪未来消费)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