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
作者 | 车东西
编辑 | 志豪
东京车展作为年内最后一个全球大型车展,日系车企集体出动。作为传统汽车大国,日本市场有哪些特点和国内有何不同?
车东西今天几万步逛下来,发现确实有不少地方很颠覆认知。
车东西10月29日日本东京现场报道,今天,2025年度日本移动出行展(Japan Mobility Show,即我们常说的东京车展,下文代称东京车展)在东京拉开帷幕。这场两年一届车展,也是窥见日本这个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的产品趋势与特点的重要窗口。
一踏入东京国际展示场,车东西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场“移动出行展”,而非“汽车展”。
![]()
▲车东西/特研所总编辑张国仁在东京车展现场
一边是本田的HondaJet公务机内部模型,另一边是雷克萨斯的游艇,还有各种两轮摩托车和个人移动工具,车东西在现场完全被这种“泛出行”的氛围包围了。
![]()
▲东京车展上的两轮交通工具
走进里面,给我们的感受就更不一样了。K-Car(日本市场独有的一种小型汽车,日本称:轻自动车)是绝对的主场核心,几乎所有的日系车企丰田、本田、日产、大发、铃木、斯巴鲁等等玩家都在展台上摆上了K-Car车型。
![]()
▲各家车企的K-Car
但对于“当下”的智能电动车——即成熟的纯电平台、高阶辅助驾驶的量产车展示非常少,这和国内车展反差极大。这也显示了日系车企现实和未来之间的断层。
而在这次车展上,车东西亲眼见证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比亚迪作为一家中国车企,在东京,全球首发了一款专为日本市场打造的电动“K-Car”。
![]()
▲比亚迪电动K-Car Racco首发
这在日本车展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此举的象征意义远大于车辆本身。
它等于是在客场,用一款成熟的、可立即投入市场的“纯电”产品,径直闯入了日本汽车工业最核心、最引以为傲的“后花园”。
而这也是整个东京车展上唯一的中国车企,跟此前慕尼黑车展的组团出击大有不同。
事实上,缺少的不只是中国车企,这次车展的国际化程度并不高,规模有限。欧美大厂参展的也很少,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奔驰和宝马,但展出的也基本是iX3、纯电GLC这类“老面孔”,缺乏新的重磅首发。
车东西一天两万步暴走下来,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从东京车展上来看,日本汽车市场的攻守之势已经形成。
整个展会的主线非常清晰: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挑战者(参数丨图片),与全力反击(尤其是在概念车上)的日本“主场防卫军”之间,上演了一场关乎未来市场主导权的正面交锋。
以下是车东西关于东京车展的详细报道,请各位跟着我们的文字一起“移步东京”,沉浸式的感受一下日本年度最重大的汽车展会吧。
一、中国车企挑战征战日本 比亚迪首次推出K-Car
在今年的东京车展上,车东西最深的感受可能不是某一款具体的车,而是一种强烈的“攻守之势”——旧秩序的捍卫者与新力量的挑战者,在东京台场这片填海造陆地上演了正面交锋。
相比于此前日本车企的绝对强势,本届展会给车东西留下冲击最大的点,无疑是中国车企,特别是比亚迪(BYD)所展现出的那种“势在必得”的强大存在感。
![]()
▲比亚迪展台
站在比亚迪展台前,能清晰地感觉到他们此次布局的精心谋划,这完全是一种旨在从高端和低端两个维度同时渗透日本市场的“钳形攻势”。
攻势的下钳,也是最精准的一击, 就是车东西在现场亲自参与的全球首发、专为日本市场量身定制的电动K-Car——Racco。
这也是汽车工业史上首次有中国车企给日本市场带来一款量身定制的车型。
![]()
▲比亚迪电动K-Car Racco侧面
当下,K-Car占据了日本汽车市场近40%的份额,是日本汽车文化的基石。
在现场凑近看这台Racco,它典型的“盒子”造型、便利的后排滑动门,内饰的科技感也毫不含糊。此外,新车搭载了刀片电池这样的中国科技。
在发布会现场,比亚迪同步展示了碰撞测试视频,安全性上显然是做了充足准备。
在价格方面,比亚迪的这款K-Car更是直指日产Sakura这样的本土销冠。
▲比亚迪电动K-Car Racco碰撞测试
此举精准地攻击了日本品牌在这一领域电动化进程相对缓慢的软肋,连铃木汽车的社长也承认这是一个“重大挑战”。
构成攻势上钳的, 则是那台被围得水泄不通的超级跑车——仰望U9。新车亮相时直接用云辇悬架跳了一段“舞”,给现场的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仰望U9云辇悬架能力展示
在现场,可以看到无数日本本土媒体和参观者在疯狂拍照。
它的目的非常明确,用近3000马力的恐怖输出和纽北圈速,彻底颠覆日本人对中国品牌“廉价”的固有认知。
![]()
▲仰望U9在车展现场被围观
在这“上下夹击”之间,比亚迪还摆出了主流SUV海狮06(日本市场名称:sealion 6)和T35系列电动卡车。
站在展台边观察日本媒体的动作,有的在开门看内饰,有的弯腰看底盘……不难看出,比亚迪给了日本市场一些小小的“中国震撼”。
![]()
▲比亚迪主流车型在车展现场
除了中国车企外,还有像轻舟智行(Q-craft)日本支社等主攻整车零部件出海、汽车制造仿真的中国企业,他们也都在此次东京车展中展现了“中国技术”。
二、日系车企守擂 一边革新传统车型一边狂推概念车
看完了“来势汹汹”的挑战者,我们再把目光转回主场作战的日本车企。
面对“逼上家门口”的挑战,我们能明显感觉到他们在本届展会上发起了一场强有力的集体反击。
1、丰田集团:激进与豪华并存
走进丰田和雷克萨斯的展台,就彻底打破了以往对它们“保守”的刻板印象。
整个展区的设计更像一个未来移动实验室,而非传统的车辆陈列,彻底打破了人们对其保守的刻板印象。
最引人瞩目的便是全球首发的新一代卡罗拉概念车,这款车采用了极具未来感的楔形设计,与人们熟悉的卡罗拉截然不同。
![]()
▲卡罗拉概念车
这预示着卡罗拉这一传奇车型将基于一个灵活的多动力总成平台,让设计和驾驶乐趣回归核心。
在硬派越野领域,丰田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全球首发了兰德酷路泽家族的全新成员——“FJ”。这也标志着丰田传奇越野基因的延续和进化。
![]()
▲全新兰德酷路泽FJ
当然,全场最“夸张”的车型,当属全新的世极SUV。
在丰田世极品牌独立后,全新的世极SUV也进行了亮相,标志性的凤凰徽标和上下两段分割式的LED大灯保留了世极的家族血统。
![]()
▲世极SUV在车展展台
目前,车门还不能打开,从外边遥望此车的车辆内部,可以看出这个车竟然采用了“前1、后2”的3人乘坐设计。
副驾驶席被完全取消,使得左后方的“老板位”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腿部空间和开阔视野,其座椅可以大幅度前后滑动,创造出堪比飞机头等舱的奢华体验。
相比之下,雷克萨斯则将豪华颠覆推向了极致。
其全球首发的LS六轮电动MPV概念车,彻底重塑了旗舰的定义。这款车的灵感源自丰田的“月球巡洋舰”,其六轮布局旨在最大限度地扩展内部空间,将LS从“豪华轿车”(Luxury Sedan)重新诠释为“豪华空间”(Luxury Space)。
![]()
▲LS MPV
除了六轮LS,雷克萨斯还带来了LS Coupe概念车,一款采用对开式四门设计的轿跑概念车。
![]()
▲LS Coupe概念车
雷克萨斯运动概念车(Lexus Sport Concept),一款被广泛视为传奇跑车LFA精神续作的车型,在8月于美国圆石滩首秀后,迎来了它的日本首秀。
从展车上来看,该车搭载了先进的“Black Butterfly”异形方向盘和操作系统。
![]()
▲Lexus Sport Concept
与丰田的激进形成对比,本田和日产的展台氛围则显得更为冷静和务实,选择了回归品牌本质的路径。
2、本田(Honda):务实前进,补全纯电产品线
走进本田展台,首先能看到车型便是全球首发“Honda 0 α” (Zero Alpha),作为0系列的全新SUV原型车,Honda 0 α迎来了全球首秀,这款车标志着本田在主流SUV市场的电动化决心。
![]()
▲Honda 0 α
它与此前已亮相的Honda 0 SALOON(轿车)和Honda 0 SUV(另一款中型SUV)原型车共同构成了0系列的先锋阵容。
![]()
▲Honda 0系列阵容
从展台侧面看,Honda 0 SALOON的样子也十分有趣,酷似一辆“压扁的”理想MEGA。
![]()
▲Honda 0 SALOON
此外,本田同样全球首发了一款小型纯电原型车——Super-ONE Prototype。这款车专为追求驾驶乐趣和易用性而开发,并搭载了名为“BOOST模式”的专用驾驶模式,旨在通过视觉、听觉和加速体感的全方位刺激,提供EV时代下的“操控喜悦”,据悉,该车型计划于2026年率先在日本上市。
![]()
▲本田Super-ONE Prototype
本田强调其“Thin, Light, and Wise”(轻、薄、智)的开发理念,以及全新的ASIMO OS操作系统,旨在将车辆从交通工具转变为一个提供“超个性化优化”体验的移动空间。
3、日产:东风日产首次亮相日本
日产的展台则展示了其在“Re:Nissan”复兴战略下的坚实成果。
全球首发的第四代Elgrand MPV搭载了先进的第三代e-POWER混合动力系统,精准满足了日本大型家用MPV市场的需求。
![]()
▲日产第四代Elgrand MPV
改款后的Ariya纯电SUV则升级了谷歌内置信息娱乐系统,聚焦于提升用户的日常体验。
![]()
▲日产Ariya
新款日产Leaf则是搭载了全新的三合一电驱技术,可选配最高75kWh的电池并支持V2L对外放电功能。
▲日产Leaf内饰
而在日产展台,车东西观察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日产居然展出了N7纯电轿车。
从“东风日产”的尾标和左舵布局不难看出来,这是一台实打实的“中规车型”,虽然未必会在日本销售,但这显示了日产正利用中国合资伙伴的技术来丰富自己的电动化故事。
![]()
▲东风日产N7在车展
除了“御三家”展出的内容外,车东西也对斯巴鲁和马自达这样更具个性化色彩的品牌进行了探索。
4、斯巴鲁:巩固性能与户外品牌格调
整体看下来,斯巴鲁还是那么“硬核”。
此次车展中,斯巴鲁同时发布了Performance-E STI(纯电)和Performance-B STI(燃油)两款概念车,公开展示了其在性能领域的深刻思考与挣扎。
![]()
▲斯巴鲁Performance-B STI
这也代表了斯巴鲁如何将其引以为傲的拉力血统和“左右对称全时四轮驱动系统”(Symmetrical All-Wheel Drive)的精髓,转译到电动时代。
在“探险”区域,斯巴鲁将其在北美大获成功的“Wilderness”(荒野)系列正式带入日本市场,并带来了纯电动的全新探索。
首先是Forester与Outback的“Wilderness”原型车,这两款车型均配备了更具攻击性的前后保险杠、加宽的轮拱罩以及更强的越野功能性,完美诠释了“坚固、耐用”的户外探险风格。
![]()
▲斯巴鲁Trailseeker原型车
Trailseeker原型车也在日本首秀,作为斯巴鲁全球纯电(BEV)产品线的第二弹,这款全新的纯电跨界车迎来了其日本规格的首次亮相。
它旨在将纯电驱动的精准控制与CUV(Car-based Utility Vehicle,轿车底盘为基础开发的多功能跨界车型)的多功能性相结合,为用户的积极生活方式提供支持。
5、马自达:两款概念车齐发
相比于斯巴鲁的“硬核”,马自达(Mazda)则依旧“感性”。走进马自达展台,两款“X”愿景概念车全球首发,再次展示了其在设计上的深厚功力。
MAZDA VISION X-COUPE是一款全长5050mm的大型四门轿跑概念车。
![]()
▲MAZDA VISION X-COUPE
这辆车也成为了全场的视觉焦点,它不仅展现了“魂动”设计理念的再次进化,更在动力上搭载了马自达标志性的转子发动机PHEV(插电混动)系统。
这标志着转子技术将作为马自达电动化时代的核心技术之一,以高性能、低碳排的形式正式回归主流视野。
另有一款全长3825mm紧凑型概念车MAZDA VISION X-COMPACT也同步展出。
![]()
▲MAZDA VISION X-COMPACT
该车型的核心是“共感型AI”技术,旨在让车辆能够理解驾驶者的意图和情感,实现心灵相通的驾驶体验,成为扩展驾驶者世界的伙伴。
在已有车型的迭代中,今年7月已在欧洲发布的全新一代CX-5(欧规版),在本次车展上进行了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公开实车展示”,让期待已久的消费者得以近距离接触这款主力SUV的换代之作。
此外,马自达还展出了其独特的利用藻类的“CO2回收技术”和“碳中和燃料”,展现了其在实现碳中和道路上的多元化技术思考。
6、K-Car类车型:日本特色产品开始朝电气化发展
纵观此次展台,作为日本特色产品,今年K-Car类车型的核心趋势是电气化概念和形态创新。
铃木的展台重点展示了K-Car在纯电动时代的多功能性。
Vision e-Sky概念车,一款轻型乘用BEV概念车。从名称看,它可能预示着铃木未来K-Car SUV或跨界车型的电动化方向。
![]()
▲铃木Vision e-Sky概念车
大发作为K-Car领域的巨头,也在现场带来了多款极具创意的概念车。
Midget X概念车,看起来像是致敬了经典的三轮K-Car “Midget”。Midget X 是一款单座概念车,展示了在狭窄空间中个人出行的未来形态,很可能采用纯电驱动。
![]()
▲大发Midget X概念车
K-OPEN概念车则是一款后轮驱动的K-Car跑车概念车。从现场的解释来看,这款车预示着K-Car也能提供富有乐趣的电动驾驶体验。
![]()
▲大发K-OPEN
本田则是在现场拿出了一辆极具未来感的车型,只有一排座位,但仪表台极具未来感。
![]()
▲本田K-Car类车型
三、奔驰宝马撑起欧洲车企场子 新能源是重点展示方向
除了比亚迪,剩下的海外车企中,给车东西的直观印象还是:德系依然是主角,但声量远不如日系品牌和中国挑战者。
1、奔驰:AMG概念车亚洲首展
在梅赛德斯-奔驰的展台上,其展示了其全面拥抱电动的决心和实力。
全场的绝对明星,当属ConCEPT AMG GT XX概念车。作为其在亚洲的首次亮相,这款车不仅仅是一台车,更是AMG品牌迈向纯电高性能未来的明确宣言。
![]()
▲ConCEPT AMG GT XX在车展现场
这款概念车基于AMG品牌专属的全新AMG.EA纯电架构平台打造,并配备了先进的轴向磁通电机。新车所代表的,是奔驰对未来终极性能毫不妥协的追求。
在备受关注的量产车领域,奔驰带来了两款“日本首秀”的重磅车型——全新纯电版CLA和全新纯电版GLC。
全新纯电CLA被誉为奔驰有史以来最智能的车型之一。它是首款完全搭载奔驰自研的全新操作系统(MB.OS)的车型。
![]()
▲奔驰纯电GLC
全新纯电GLC则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了精妙的平衡。它在保留了经典格栅设计元素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电动汽车的先进和标志性面孔。
而在车内,一块巨大的39.1英寸MBUX Hyperscreen超级联屏成为了座舱的视觉核心,将数字豪华感推向了新的高度。
2、宝马:支持氢燃料电池新路线
在宝马展台上,其首先展示了此前已在慕尼黑车展上亮相过的全新iX3。
新车基于800V高压架构打造,并使用了全新的圆柱形电池电芯,能量密度提升了20%,充电速度则提升了30%。
![]()
▲宝马展台
值得注意的是,宝马和现代是本届展会上,在纯电浪潮之外,少数仍在乘用车领域坚持氢能路线的汽车制造商,为未来提供了不同的技术答案。
宝马为了强调其“技术开放”的路线,展出了iX5 Hydrogen氢燃料电池车。
据车东西在现场了解到的信息来看,本次宝马的重点是强调该车型正从试点车队阶段,迈向计划于2028年开始的批量生产。
3、现代:发布燃料电池概念车
韩国作为日本的近邻,韩国车企现代汽车也参加了今年的东京车展。
在展台上,现代汽车继续巩固其在氢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展出了全新的Nexo燃料电池跨界车。
![]()
▲现代Nexo燃料电池跨界车
这是该车型的第二代产品,目标续航里程超过700公里,并展示了现代在其HTWO品牌下构建完整氢能生态系统的决心。
不难看出,在众多以纯电动为核心的竞争对手中,现代和宝马提供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技术路径。
四、不只是车 日系车企的想象力冲向海陆空全场景
相比于各种概念车、新车型的亮相,此次各家车企也将视线放到了更远的未来。
如果说量产车和概念车是“中规中矩”, 那这次逛展最令人振奋的,可能是日系车企对“未来出行”的具象化展望。
此次车东西在逛展过程中还注意到丰田展台的一个“王炸产品”——固态电池。
丰田专门为其固态电池技术设立展示,这次展示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呈现了实实在在的进展,包括与住友金属矿山公司共同开发的“高耐用性正极材料” 。
![]()
▲丰田固态电池(图源网络)
丰田再次确认了其在2027-2028年间推出搭载固态电池的纯电动汽车的目标。
在技术指标上,丰田固态电池或可实现10分钟(10%-80%)的快速充电时间和未来高规格版本超过1000公里的续航里程。
此外,本田还提出了在“天空”和“海洋”的探索。其不仅展出了HondaJet Elite II公务机的实物大内部模型,还展示了“可持续火箭”的实验机,这也昭示着本田的梦想一开始向太空进发。
![]()
▲本田“可持续火箭”
雷克萨斯还展出了“Catamaran”(双体帆船)和“JOBY”(空中出行工具)的模型,彰显了其向海洋、天空延伸的360度全方位移动出行愿景。
![]()
▲雷克萨斯JOBY(图源:雷克萨斯)
可以看出,日本车企在新能源转型过程中,除了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思考外,也在积极思考新的方向。
无论是更好的电池技术,还是向海洋甚至太空空间的延伸,都能感受到日本车企的野心。
结语:日本车企正稳步转型
可以说,2025年的日本移动出行展早已超越了其前身“东京车展”的范畴,其最终以一场关于未来的集体畅想落下帷幕。
这次展会与其说是“中国突破了日本”,不如说它是一个绝佳的窗口,让我们亲眼看到了日本汽车工业在“智能电动”这一新浪潮下的焦虑、思考与挣扎。
日本作为一个具有高度独立性的汽车市场,其本土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仍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届日本移动出行展清晰地折射出一个现实:与中国市场日新月异的变革相比,日本在智能化与电动化的转型步伐上显得更为审慎,其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相对温和。
尽管如此,全球移动出行向电动化、智能化演进的宏观趋势已然不可逆转。日本车企并未停滞不前,它们依然在依据自身的战略规划和技术积累,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探索与布局。这种步调的差异,很大程度上也源于其本土市场需求演化相对平缓的客观现实。未来,这些传统巨头将如何平衡全球趋势与本土需求,将是决定其下一阶段竞争力的关键。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