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奔驰裁员3万人,转型电动车,但真正问题在于产业生态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王婷 全球风口 时间:2025-10-30 08:07:34

浪子回头、壮士断腕的故事,听起来总是会让人觉得励志,但现实却总是会给人泼一盆冷水。

最近,不少媒体报道,汽车的发明者、BBA中的老大梅赛德斯-奔驰,已经裁员4000多人。

具体说来,在去年11月,奔驰内部就开启了名为Next Level Performance(即更高绩效)计划,要在2027年前裁员2万至3万人,约相当于其全球员工数量的15%,并节省50亿欧元的固定成本。

为了实现这个裁员计划,奔驰拿出了非常慷慨的补偿计划。据透露,中国区被裁员工普遍可获“N+9”以上补偿,创下行业纪录,欧洲的员工更是最高可以拿到数十万欧元的补偿。

奔驰董事长,康林松(Ola Kaellenius)

拼命省出钱,奔驰准备干嘛使呢?

奔驰也已经明确表示,将全部投入其下一代纯电动车平台以及L3/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换言之,奔驰的壮士断腕,确实是要为未来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腾出空间。

但在我们看来,奔驰裁员省下再多的钱,也买不回因思想落后和路径依赖而失去的变革机会。他们若想自救,恐怕必须要放下身段与思想包袱,融入中国的产业生态之中,与最前沿的技术伙伴深度协同,否则只有可能被竞争对手拉开代际的差距。

傲慢与后悔

首先,我们认为,奔驰今天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源于曾经的战略傲慢。

我还记得,2017年,英伟达的GTC大会上,黄仁勋高调喊出“软件定义汽车”,并宣布与奔驰深化合作,共同开发AI汽车。可是,黄仁勋的热脸却贴了冷屁股,奔驰董事会级别的高管全部缺席,仅派出一位IT部门的总监前来应付了事。

很明显,彼时的奔驰高层完全没有看到汽车产业的变革,同时只是把英伟达当作可有可无的供应商。不过,这也不难理解,当时的奔驰,正享受着全球最高的品牌溢价和燃油车市场最丰厚的利润,为什么要对一家主要做游戏显卡的芯片公司高看一眼?

但错过了提前布局软件架构和智能驾驶的窗口期后,现在的奔驰无疑后悔莫及。

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上,奔驰已经疲态尽显。2025年三季度,奔驰全球销量同比大跌12%,中国区更是同比骤降27%。为此,奔驰不得不降价促销,但各地奔驰4S店也仍然相继关闭。

但许多原奔驰4S店又变成了华为系车企的门店。原因也很简单,问界M7和M9长期霸榜中国30~50万高端车型的前几名。而且据相关数据显示,这些问界车主大都是曾经的BBA车主。

无论曾经的奔驰再怎么标榜自己的豪华、舒适或是所谓机械素质,又怎样否定和抵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产业趋势,但销量不会撒谎,他们只能裁员并投身到这个潮流之中,并大举进行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研发。

关键点——生态!

但我想强调的是,奔驰仅仅这样闭门造车,改变不了当前的颓势。

现在横亘在奔驰面前的,不仅是技术差距,更是产业生态的高墙。

智能电动汽车的竞争,早已不像传统燃油车时代那样,比拼谁的发动机马力更大,或是变速箱换挡逻辑更好,而是产业生态之间的整体较量。

马斯克曾提到,特斯拉的成功来自对整车几个主要部分各提升10%,最终实现整体50%以上的提升。

而中国的电动车产业更是在几十个部件、无数供应环节上同时做性能优化。每个嵌在这个产业生态的企业,都会被整个体系带动着,持续进行创新和提升。

正是在这种“卷”的过程中,中国电动汽车在续航里程、电机电控和智能化体验上全面超越传统汽车品牌。这种逐步积累的生态优势,是传统车企难以短期内复制的。

对奔驰而言,开发一个新的纯电平台并不难,但车里的芯片和传感器、操作系统、自动驾驶系统该如何快速迭代?要知道,这离不开产业生态的协同创新,不是砸钱就能瞬间买来的。

目前,欧洲本土并不具备电动汽车的产业生态。动力电池没有本土供应商,车用芯片和雷达仍主要依赖美国和亚洲供应商,软件人才更是奇缺。在这样一片电动汽车的“产业荒原”上,奔驰准备怎么追赶?难道准备花个十年培育供应商,同时让主力车型十年不换代?

恐怕届时,中美两国已经遍地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了吧,恐怕等进入了汽车产业的终局之战,奔驰将更加失去存在感,最终沦为博物馆中的展品。

那奔驰该怎么办呢?

很明显,要融入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生态,而不是试图自研技术、自建生态。

此前,大众就以7亿美元入股小鹏汽车,并借助小鹏的智能软件和自动驾驶技术开发挂大众标的电动汽车。此外,大众还陆续和宁德时代、地平线、Momenta等中国供应商深度合作。从而将中国供应链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的技术优势变成自己的产品优势。

目前大众的转型已初见成效,2025年上半年其全球纯电动汽车交付量同比增长高达47%,即使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销量也在稳步提升。

但奔驰能否放下身段呢?恐怕有一定难度。

纵观商业史,在出现颠覆性的产业变革时,很多巨头、特别是这种有品牌优越感的企业,反而包袱很重。毕竟要转型,就要跟那些过去看似不高端的玩家,如硅谷的芯片初创公司、中国的新兴供应商进行合作,甚至要让出利益并虚心学习。

就像一个学渣,落下了太多功课,没有学霸辅导,哪怕痛改前非,下定决心努力学习,也并不能让他名列前茅。现在,我们只看到了奔驰要转型的决心,却没看到他们正确的新战略。

而这无疑也给所有企业提了个醒,在科技变革中,没有谁是永远安全的贵族,一旦缺乏打破既有认知、进行自我革命的意识,再强的品牌壁垒也会被打破,甚至被时代所淘汰。

那么,奔驰还要做什么才能成功上岸?也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标签: 奔驰 电动汽车 产业 供应商 芯片 马斯克 生态 王煜全 汽车产业 欧元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