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老黄亲自站台,英伟达编程神器!Cursor 2.0自研模型狂飙4倍

IP属地 中国·北京 新智元 时间:2025-10-30 14:16:07


新智元报道

编辑:定慧 好困

这次不仅发布自研编码模型Composer,还重构了IDE交互逻辑,可以最多8个智能体同时跑,早期测试和开发者都说Cursor 2.0真的太快了。

Cursor迎来重大升级,2.0版本来了!

一直「套壳」的Cursor这次终于发布了首款自研编码模型Composer

Composer的速度是同等模型的4倍

Cursor说这是一款专门为低延迟智能编码打造的模型,大部分任务都可以在30秒以内完成。


在Speed一栏,Composer的速度达到了200 Tokens/秒。

除了自研模型,Cursor这次重构了交互逻辑,带来了多智能体模式,在单个提示下,可最多并行运行8个智能体。此功能使用git worktrees或远程机器来防止文件冲突。


这次2.0版本还将浏览器嵌入编辑器内,这对于前端开发非常友好。

可以直接选择元素并将DOM信息转发给Cursor。


可以看这个实测,前端开发可以直接在浏览器选定元素,Cursor自动识别对应代码。


这次更新还引入了全新的代码审查功能,更容易查看 Agent 在多个文件中的所有更改,无需在各个文件之间来回切换。


这次一个更大的更新是引入了语音模式(Voice Mode),真就是动嘴编程了。


同时,改进了带有标记上下文的复制/粘贴提示,已从上下文菜单中移除了许多显式项,包括 @Definitions、@Web、@link、@Recent Changes、@Linter Errors 等。

Agent现在可以自我收集上下文,无需在提示输入中手动附加。


Cursor一直以来都在「套壳」,虽然作为一家百亿美金估值的公司,却一直没有推出属于自己的模型。

在过去的时间里,Cursor受困于Claude和其收费模式,导致大部分营收其实都贡献给了Claude等AI模型厂商。

这样依赖外部模型的局面,不仅限制了公司的自主创新,也让其在市场中面临着更高的成本和较低的利润空间。

这次Composer的发布意味着Cursor也开始自研模型加入AI大战中。

公司一大做大,自研模型是绝对避不开的一条路。

正如网友所言,不可能百亿美金估值的公司护城河还是个套壳App~


在刚刚开幕的GTC 2025大会上,老黄特地cue到了Cursor:

在我们英伟达,每一位软件工程师都在用Cursor。

它就像大家的编程搭档,能够帮忙生成代码,大幅提升生产力。

用强化学习打造编程模型

在软件开发的世界里,速度和智能是永恒的追求。

Cursor Tab(自研的补全模型)的使用体验就能说明一切。

很多X上大佬就反馈过,他们最喜欢的还是Cursor Tab功能,既希望模型能瞬间理解编码思路,还要很快的完成编码。

属于是「既要又要」了!


开发者往往希望使用既足够智能又能支持交互式使用的模型,以保持编码的专注与流畅。

Cursor早期试验了一个代号为Cheetah的原型模型,Composer是该模型的更智能升级版,凭借足够的速度支撑交互式体验,让编码始终愉快顺滑。

如何既要又要就是Composer需要达到的目的。

Composer是一种专家混合(MoE)语言模型,支持长上下文的生成与理解。

它通过在多样化的开发环境中进行强化学习(RL),对软件工程进行了专项优化。

每次训练迭代中,模型都会接收问题描述,并被指示产出最佳响应,无论是代码修改、方案规划,还是信息性回答。

模型既能使用读取与编辑文件等简单工具,也能调用更强大的能力,例如终端命令和面向整个代码库的语义搜索。


强化学习能够有针对性地优化模型,以更好地服务高效的软件工程。

鉴于响应速度是交互式开发的关键,鼓励模型在工具使用上做出高效选择,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最大化并行处理。

此外,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回复、避免无依据的陈述来训练模型成为更有帮助的助手。

在RL过程中,模型会自发习得一些有用的能力,例如执行复杂搜索、修复linter错误,以及编写并运行单元测试。


高效训练大型MoE模型需要在基础设施与系统研究方面进行大量投入。

Cursor基于PyTorch和Ray构建了定制化训练基础设施,以在大规模环境下支持异步强化学习。

通过将MXFP8 MoE kernels与专家并行和混合分片数据并行相结合,在原生低精度下训练模型,能够以极低的通信开销将训练扩展到数千张NVIDIA GPU。

此外,采用 MXFP8 训练还能在无需训练后量化的情况下实现更快的推理速度。

Composer一手实测

在更新Cursor到2.0版本后,我们第一时间体验了这个模型。

第一反应,快是真的快,几乎所有提示词都是秒运行,十几秒跑出结果。


首先是让它生成一个MacOS的复刻网页,虽然效果看起来像是Linux。


让它模拟一个飞行器从地球飞往火星就不是那么优雅了。


不过这个Composer新模式似乎对前端UI效果非常擅长,虽然逻辑不能完全匹配,生成的页面效果都不错。


生成速度如下录屏所示,很快,index.html甚至没来得及录进去。


这是网友的实测的速度。


还可以同时创建多个智能体一起跑。


这次大版本更新后,实测中发现,Cursor开始淡化外部模型的权重

比如Composer下面试Grok、DeepSeek、K2,除了Grok都是开源,而GPT和Claude更是不见踪影。


早期选中进行实测的开发者也表示,新的Composer模型非常快。


更多的获得了Cursor 2.0的早期使用权限的开发者同样表示,很快,很好。


从他们的实测报告中,我截取到了一些有价值的评论。


有人在对比测试中认为Composer非常快,这很棒,但是智能程度不如Sonnet 4.5和GPT-5。


还有一些比较极客的开发者认为他们还是喜欢CLI,而不是IDE。

而Cursor2.0并没有让团队爱上它。


对于这次交互逻辑的改进,有人表示新的Cursor 2.0多智能体模式,非常适合宽屏模式。


这次Cursor 2.0大版本算是新的里程碑。

但是AI编程领域依然很卷,不论是珠玉在前的Cladue Code,还是Codex,还是国内各种编程工具。


Cursor的主要优势就是赶了早集,一开始就占领了AI编程工具的心智。

靠着魔改VSCode+套壳API,一口气做到了百亿美金估值,也许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的AI编程工具的原因。

这一次,Cursor终于开始自研编码模型。

但到底谁能胜出,也许只有广大开发者说了才算。

参考资料:

https://cursor.com/cn/blog/2-0

https://cursor.com/cn/changelog/2-0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