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小米武汉智能家电工厂正式投产,一期项目聚焦空调产品。作为小米首座自建智能家电工厂,小米武汉智能家电工厂创下了336天投产的惊人速度。当天,小米创始人雷军与总裁卢伟冰亲临现场,共同见证投产仪式,雷军也在微博上分享了这一消息。
从2018年以代工模式切入家电市场,到如今自建超级工厂,小米试图摆脱此前外界给它贴上的“轻技术”标签,也为其“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又补上一块版图。
当下,国内空调市场激战正酣。各大厂商的价格战愈演愈烈,主流机型价格大幅下滑,格力、美的等头部品牌占据主要份额,而小米在凭借“性价比”的号召力,以高速增长跻身市场前列的同时,也面临着与其他厂商的竞争压力。
01、情感与战略的双重考量
小米智能家电工厂投产仪式当天,雷军在活动现场并未发言,但其脸上始终挂着笑容,投产仪式结束后,他也在微博分享了正式投产的消息,并表示:“这是继手机工厂、汽车工厂后,小米的第三座大型智能工厂,在智能制造领域,小米又迈了一大步。”
据介绍,小米智能家电工厂于2024年11月开工,不到两个月完成结构封顶,6个月开始设备进场通电调试,仅用11个月实现竣工投产。工厂占地超750亩,总投资规划超25亿元,峰值年产能可达700万套,预计年产值140亿元,将于明年开启空调产品的大规模量产,全面支撑小米大家电的制造与交付。
小米选择在武汉建厂是出于情感与战略的双重考量。作为湖北籍企业家,雷军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情感,希望以产业投资反哺家乡建设,但更关键的是武汉的产业优势。
小米大家电部总经理单联瑜表示,这里聚集了格力、美的、TCL等家电巨头,空调总规划产能超2000万台,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武汉有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可覆盖1400公里的核心市场,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能提供人才支撑,加之多年合作积累的友好营商环境,共同促成了这一选择。目前小米已在武汉形成 “研发—生产—物流” 完整闭环。
投产仪式上,卢伟冰表示,“小米智能家电工厂将成为小米大家电的核心制造枢纽,也将成为华中地区智能制造的标杆智能工厂”。他透露,工厂依托“小米澎湃智能制造平台”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每6.5秒即可下线一台空调内机,关键部件100%通过AI视觉质检,产品一次性合格率超99%,生产效率位居全球前列。
针对业务目标,卢伟冰提出“未来五年冲刺千亿规模,空调业务进入市场前二”的目标,这一“激进”目标的背后是小米大家电业务持续增长带来的底气。卢伟冰透露,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空调出货量已突破540万台,连续三个季度增速超50%。
面对当下国内空调市场的激烈竞争,卢伟冰再次强调“小米空调不打价格战”,他表示小米进入家电领域坚持“做产业贡献者,而非破坏者;做产业进步推动者,而非价格战参与者,不参与行业价格内卷”。
单联瑜也表示,小米大家电也会跟随汽车、手机的步伐,向高端化转型迈进。“从手机、汽车到大家电、小家电的高端化,小米已经形成了一套方法论。但高端化意味着能力建设,不是一个产品一定要一两万元,而是要让大家觉得贵有贵的道理,高端化对工艺制程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02、代工模式常被误解
今年以来,国内家电头部品牌纷纷下调终端售价,主流的1.5匹变频空调价格从3000元档跌至2000元以内,部分入门机型甚至跌破1000元。3匹立式柜机降幅更为惨烈,线上均价从去年的4000元以上跌至3300元以下,部分品牌为清库存甚至给出“满3000减800”的叠加优惠。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9月~2025年8月中国空调内销出货量达1.02亿台,同比增长8.7%,空调市场呈现“高增长与高库存并存”的复杂局面。2025年上半年,在国补政策刺激下,空调销量有所上涨,但行业对市场过度乐观导致库存高企,价格战成为消化库存的主要手段。
从当前国内的空调市场份额来看,行业呈现“一超多强”的格局。奥维云网2025年7月全渠道(线上+线下+下沉市场)空调销量数据显示,中国空调市场格局呈现“头部稳定、局部差异”的特征,美的、格力、海尔,依然牢牢占据前三强。
其中,美的以29%的份额位居榜首,较2024年同期微降1%;格力以17%的份额位列第二,同比下滑2%;海尔以15%的份额占据第三,同比提升4%。
小米已然成为空调市场的最大变量。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空调出货量突破540万台,连续三个季度增速超50%。在奥维云网的数据中,小米以10%的份额排在第四位。
市场份额的争夺引发了激烈的口水战。8月,一场关于“小米空调线上销量超越格力”的争议爆发。有网友援引奥维云网数据称小米7月线上份额达16.71%,超过格力的15.15%。小米总裁卢伟冰、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相继转发相关话题,王化还写了首打油诗“调侃”。
格力市场总监朱磊迅速反击,称查询奥维云网官方数据发现格力仍以16.41%份额领先小米的13.50%。双方争论焦点在于统计口径差异。
9月,小米宣布,小米空调正式推出“10年免费包修”服务,覆盖自今年1月1日起完成首次安装的米家空调。朱磊再次发文“追击”称,“十年免费包修是承诺,十年不用修才是实力”,并表示格力在2021年就提出了“10年免费包修”,产品已经30年市场验证。
![]()
单联瑜表示,过去几年小米在产品的设计方案和工艺管控上做了很多集成,“我们这几年质量表现跟顶级的友商差不多,基础质量的管理上了一个大台阶”。
这场口水战背后,是小米代工模式面临的挑战。2018年,小米以米家互联网空调切入市场时,采用代工模式完成初步布局。小米的代工模式常被外界诟病,认为“小米就是个贴牌厂,没有核心技术”。
今年5月,有消费者发现小米空调外包装标注制造商为“北京小米电子产品有限公司”,但内部标牌却显示生产商为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有网友调侃“直接买长虹更划算”。
在此情形下,武汉这座自建家电工厂对小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尽管小米通过武汉工厂的AI质检、数字孪生等技术证明了其自研实力,但仍有声音认为,其700万套的规划产能短期内难以完全替代代工,质量管控能力仍需市场检验。
单联瑜告诉《财经天下》,代工并不代表着品质就不好,重点在于核心的关键控制点上是否做到位,“这个行业里很多老大哥其实也是走自研、自制+代工的两个路线,包括苹果手机也是走的代工的路线”。
单联瑜表示,未来小米也将通过“自研、自制+代工”的路线,将其家电产品的覆盖范围辐射到全国。
但他也表示,小米会平衡自家工厂与代工厂的产品质量,“每个产品在武汉工厂或者其他生产基地的产品设计方案、关键的工艺控制点都是小米来做的”。小米的澎湃智能制造平台会赋能到所有的代工厂,将最核心的数据控制在小米的体系内,代工厂做得好不好,小米都能看到。
(作者 | 林小葵,编辑 | 春野,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本内容来自财经天下WEEKLY)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