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远古发现|我国科学家发现最古老的动物“地下公寓”

IP属地 中国·北京 新华社 时间:2025-10-30 20:15:14

  记者10月30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在湖北宜昌石板滩生物群中首次系统性发现一套复杂的三维动物潜穴遗迹化石。这套遗迹化石距今约有5.5亿年历史,是目前最古老的复杂三维动物洞穴化石之一。

  这一新发现将动物复杂掘穴行为的确切出现时间提前了约1000万年。相关研究成果10月30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


  此次研究发现的新遗迹种“旋脊锯形迹”。(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供图)

  此次研究中,科研团队发现的三维潜穴化石复杂程度令人惊叹。它们忠实记录下约5.5亿年前远古动物在海底泥沙里“钻、撬、挖、住”留下的“地下工程”:有的呈“之”字或阶梯状形态,显示掘穴生物进行有节奏、可重复的推进和探测;有的像包含“前厅”“通道”“餐厅”等多种功能结构的“复式公寓”;还有的酷似蝌蚪,一头膨大,仿佛动物挖了一个“取食坑”后掉头离开。根据其中一类“之”字形遗迹,科研团队还建立起一个新遗迹化石种——“旋脊锯形迹”。


  图片由ai生成。(陈哲供图)

  位于三峡地区的石板滩生物群地质年代约5.5亿至5.43亿年前,被誉为从埃迪卡拉纪向寒武纪过渡的“咽喉”。


  石板滩生物群的遗迹化石复原图。(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供图)

  “发现这些复杂的‘地下工程’,意义远不止于证明‘远古的虫子会打洞’。它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当时动物能力的认知,约5.5亿年前远古动物对生态空间的利用,发生了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的根本性跃迁。”领导此项研究的南京古生物所研究员陈哲介绍,这些远古“挖掘工”的行为很可能既“拆毁”了当时一些生物赖以附着和生存的“地基”,引发了对生存空间和资源的激烈争夺,又给海底环境“松了土”,改变了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循环、分布。旧平衡被打破,新生态位产生,也为此后寒武纪大量动物“集体登场”搭好了“舞台”。(记者王珏玢)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