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华山医院钦伦秀团队发现肝癌免疫治疗新突破 | 华山科研

IP属地 中国·北京 上观新闻 时间:2025-10-31 22:11:39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钦伦秀、贾户亮、陈迪宇团队在肝癌免疫治疗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nature)子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sttt,影响因子52.7)。该研究首次阐释了肝癌细胞中tacc3蛋白通过重塑脂质代谢削弱机体免疫细胞功能,从而导致免疫治疗效果不佳的分子机制。基于此,研究团队提出了增强肝癌免疫治疗的潜在新策略。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在对抗癌症的“战争”中,我们的身体里有一支精锐部队——cd8+t细胞,它们是刺杀肿瘤细胞的“特种兵”。而免疫治疗,特别是pd-1/pd-l1抑制剂,就像是给这些“特种兵”松绑,让他们能全力攻击肿瘤。然而,在肝癌治疗中,一个尴尬的局面常常出现:即便松了绑,很多“特种兵”还是提不起劲,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近年来,科学家们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不仅疯狂增殖,代谢也极其异常,尤其是脂质代谢。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多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有效率仍十分有限。这背后的一个关键原因是,肿瘤微环境这个“战场”态势非常恶劣,身处其中的cd8+t细胞常常“吃不饱饭”,导致功能低下。那么,在肝癌中,到底是谁、通过什么方式导演了这场“粮草危机”?

研究团队首先在对免疫治疗不敏感的肝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发现了一个表达量异常高的蛋白——tacc3。研究团队通过深入研究,揭示了tacc3的作案手法:tacc3会稳定另一个名为acsl4的蛋白,后者是脂肪酸代谢的关键“引擎”。在acsl4的驱动下,肝癌细胞开始过度消耗一种名为“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的重要营养物质。pufas就像战场上的“高级粮草”,对维持免疫细胞的活力和战斗力至关重要。肿瘤细胞通过tacc3-acsl4信号轴,将肿瘤微环境中的pufas大量抢走并消耗,导致cd8+t细胞“粮草短缺”,最终无力杀伤肿瘤细胞。简单来说,tacc3指挥肿瘤细胞抢光了cd8+t细胞的“营养”,从而导致了免疫治疗效果不佳。

找到了症结,如何破解当前肝癌免疫治疗的困局?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精准的靶向治疗策略:利用一种名为n-乙酰半乳糖胺(galnac)的“导航运送系统”,galnac分子能够与肝癌细胞表面的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结合,随后搭载能够沉默tacc3基因的小干扰rna,像“精确制导导弹”一样,将“沉默指令”精准送至肝癌细胞内部。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这种靶向tacc3的疗法与pd-1抑制剂联合使用,产生了“1+1>2”的协同效果,显著恢复了cd8+t细胞的抗肿瘤能力,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这项研究不仅首次揭示了tacc3通过“脂代谢重编程”介导肝癌免疫耐药的新机制,为预测免疫治疗效果提供了一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更重要的是,它提出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联合治疗新策略,对于那些传统免疫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galnac–sitacc3 + pd-1抑制剂”的联合方案预示着肝癌治疗的新机遇。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李颖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钦伦秀教授、贾户亮教授、陈迪宇医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文 | 李颖

审核 | 贾户亮

喜欢就奖励一个“”和“❤”呗

上观号作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