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浦东引领区建设五周年|让机器人“活”起来,解码浦东产业生态的“智元”密码

IP属地 中国·北京 上观新闻 时间:2025-11-01 14:10:14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欢迎大家,我是远征A2。”刚踏入展厅,一台人形机器人便热情地迎上前来,不仅能与访客进行多轮自如的语音对话,还能灵活地握手、比心。在它身旁,几台机器人正载歌载舞,让场面瞬间HIGH起来。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浦东具身智能标杆企业——智元机器人的日常一幕。

近日,“引领区五周年”集中采访一行来到智元机器人公司,这家成立不到3年的公司 ,交出了一份极其亮眼的“成绩单”:发布行业首个机器人世界模型开源平台、推出全球首个0代码机器人创作平台“灵创”、联合发起全国首届机器人租赁峰会……智元机器人“跑”出的加速度,正是浦东引领区产业生态“沃土”结出的硕果。


徐程摄,下同

从“上下楼”到“上下游”

“机器人落地是一个紧闭环的飞轮,难以依赖外包,需要团队在各个方向上投入。”智元机器人CMO邱恒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在产业不够成熟的阶段,企业必须选择“全栈自研”的“重”路线。这条“窄门”之路,对资金、人才和供应链提出了严苛挑战。而浦东,为智元机器人提供了破解难题的“钥匙”。

“浦东的产业环境和政策,至少在三方面给予了我们巨大帮助。”邱恒介绍,首先是“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让企业在运营上更加高效。其次,完善的人才政策帮助核心研发人员“安居乐业”,能长期稳定地扎根在浦东。此外,高度集聚的产业集群,让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近邻”变成了“战友”。

邱恒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我们的合作伙伴,有做仿生头的‘数字靶向’‘手型’,他们和我们就离得比较近。这样我们在定制各种有表情的机器人头时,就非常方便。”

这种“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产业生态,极大节省了联合研发与商业合作的时间成本。同时,浦东丰富的应用场景也为机器人提供了“试验田”。“在周边就能建成样板,方便了更多投资者和客户参观,也让我们能就近快速落地。”邱恒说。

在浦东这片沃土上,智元锚定了“本体+AI”的全栈技术,构建了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了解到,智元的核心架构是“一体三智”,即以机器人本体为基,协同发展运动智能、交互智能、作业智能三大核心AI能力。这让机器人在钢铁身躯的基础上,还拥有了聪明的大脑和小脑,变身“全能选手”。

基于“一体三智”的布局,智元的产品已覆盖工业服务、商业服务、家庭服务、康养等场景 ,并落地讲解接待、文娱商演、工业智造、物流分拣等八大场景解决方案 。


从“数据荒漠”到“数据雨林”

要让机器人拥有“聪明的大脑”,就必须解决具身智能的“数据荒漠”问题。当许多开发者还在合成数据的“试验田”探索时,智元机器人选择“栽下第一棵树”——2024年9月,智元自建了3000多平方米的数据采集工厂。

在这个“超级工厂”内,设置了家居、餐饮、工业、商超和办公五大真实场景,100多台机器人编组在这里不断“犯错—修正—进化”,积累了业界最高质量、多维度、广场景、大规模的数据资产。

“没有数据就没有大模型。”邱恒在采访中强调。正是这个“数据雨林”,构建了“数据—模型—本体—场景”的数据飞轮,“喂”出了智元的核心大脑——2025年3月发布的通用具身基座模型“智元启元大模型GO1”。该模型具有人类视频学习、小样本快速泛化、一脑多形等优势,可无缝适配双足、轮式等异构机器人本体。

有了聪明的“大脑”和强健的“本体”,智元按下了商业化“快进键”。

2024年1月,智元机器人在上海建立制造工厂。仅一年后的2025年1月,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便正式量产下线,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了规模化量产 。

“经常有人问我们,机器人什么时候能到家里当保姆?”邱恒笑着说,“我们商业部署的节奏非常清晰:先工业、再商业、最后家庭”。他解释,工业场景环境相对受限、工作简单,而家庭环境最复杂,对机器人的综合能力和成本要求也最高。“我们预计真正能像保姆一样干活的机器人,还需要3到5年时间。”

在此之前,机器人必须先学会“拿工资”。“很多公司说机器人去‘实习’了。实习是什么意思?就是因为干得还不够好,不好意思拿工资,。”邱恒说,“而‘打工’,就意味着你愿意花钱买他,他能真正付费去做这个事。”

如今,智元的机器人已在四川绵阳的涪陵精工工厂里常态化“打工”,在生产线上“天天搬箱子”;在德马物流,精灵G1机器人通过VLA模型实现了自动化分拣;在消费电子产线,最新的精灵G2凭借“岗位经验”迭代,已能胜任“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制造,发布前就斩获数亿元订单。


开放生态:人人都是“训练大师”

在浦东,智元的目标不仅是“做机器人”,更是要构建一个开放的应用生态。公司将生态共建列为核心战略之一,通过“开源、被集成、资本赋能”三大路径,汇聚全球创新力量 。

就在今年10月24日,智元推出了全球首个0代码、0门槛的机器人内容创作平台——“灵创”。“我们推出‘灵创’,就是希望激发大家的创造力,让人人都成为机器人的老师。”邱恒介绍,这个平台彻底打破了专业壁垒。普通用户无需编程,只需用手机拍摄一段视频并上传,平台就能通过AI视觉动作提取和云端模仿学习 ,让机器人“学会”并精准复刻舞蹈、武术等复杂动作。平台还提供了“语音演绎” 和堪称机器人界“剪映”的“时间轴编排”功能 ,让用户像剪辑视频一样,为机器人设计“故事片”式的长程表演。

在商业生态上,智元推行“被集成战略”,凭借自身平台技术整合行业伙伴的垂直能力,打造行业具身智能体。10月30日,智元联合发起的全国首届机器人租赁峰会,构建了“产品+运营+金融”的新模式,推动机器人租赁向更广泛场景延伸。

在创新扶持上,智元启动了首个专注具身智能产业链的创业加速计划——“智元A计划”,旨在孵化高潜力早期项目,打造千亿级产业生态。

从全栈技术布局到数据飞轮构建,从规模化量产到开放生态共建,智元机器人在浦东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加速度”。这家从浦东“沃土”中成长起来的“新物种”,正在打造全球具身智能产业的新标杆,也成为引领区创新活力与产业深度的生动例证。

原标题:《浦东引领区建设五周年|让机器人“活”起来,解码浦东产业生态的“智元”密码》

栏目编辑:顾莹颖

本文作者:新民晚报记者 宋宁华 实习生 徐碧莲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