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侠客岛」这些领域,要采取超常规措施

IP属地 中国·北京 海外网 时间:2025-11-03 14:11:19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到2035年实现我国科技实力大幅跃升。怎样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我们采访了曾多次参与中国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

1、侠客岛:“十四五”时期,中国科技发展有哪些成功经验?

董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领域的重要变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与发展更紧密地结合。

从量化指标看,“十四五”时期,中国科技上了一个大台阶: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原创成果;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领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过去五年,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底气更足,构建自主科技创新体系见到实质成效。所以说,这个新台阶不仅是量化层面的,还具有标志性意义,代表着中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出了坚实一步。

2、侠客岛:“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理解?

董煜:未来五年,我们既面临科技加速发展趋势,也面对大国竞争日益集中于科技前沿竞争的态势。谁占据了科技创新制高点,谁就能在发展中获得更大主动权。因此,中央强调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引领高质量发展具有突出重要意义。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原创性概念。它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具体方式上,包括加快布局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基础研究;推动科技力量、创新资源、人才队伍的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还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和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等等。

3、侠客岛:《建议》强调“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如何从体制机制上促进科技与教育、人才高效协同?

董煜: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安排,是党的二十大部署的重要任务。“十五五”规划提出“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再次体现中央运用系统观念来布局此项工作的战略思路。

体制机制上,关键在于打通从创新到产业的通道。《建议》特别强调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需要我们在供给端、需求端以及中间通道同步发力:

供给端,要优化高校布局,推进学科建设,深化基础研究等领域的改革,培育拔尖人才,夯实创新能力;中间通道,要建设高效的转化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配套引入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畅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人才交流,提供顺畅便利的通道支持;需求端要跟产业做紧密结合,产业的需求在哪里,科技创新就要跟到哪里。

有关产业需求,要对照中央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部署。对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推动集群化发展,这需要科技成果在全链条中深度嵌入。对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则需加快技术研发的探索速度。当我们依托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在全产业链实现技术突破,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就会形成真正牢不可破的核心竞争力。

4、侠客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如何破解融合过程中的卡点堵点?

董煜:《建议》提出要“优化有利于原创性、颠覆性创新的环境”。也就是说,哪怕是“无人区”,我们也得闯,也得创造出利于研发成果产出的环境。

我们不光要有耐心资本,还要耐心地等待科研人员拿出他们的成果。

现实中,一些项目由于评审、收入分配等环节受制约,影响了科研人员的定力,有的好项目难以被市场发现。对此,《建议》提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这些导向就是供需两端之间的“润滑剂”。

截至去年底,中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小巨人”企业1.46万家,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60万家。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部分科研资源难以触达、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参与度不深、创新激励机制不足和人才流动存在壁垒等问题。

怎么解决?《建议》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具体来讲,比如可以推进大科学装置等核心资源的开放共享;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健全科技人才流动机制,鼓励高端人才在产学研间有序流动。最终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5、侠客岛:面对外部技术封锁和“卡脖子”问题,如何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掌握竞争和发展主动权?

董煜:过去五年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科技领域有许多外来封锁打压。但我们不仅没被打压下去,反而让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充分证明了中央关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决策部署的成效。

这次《建议》强调,完善新型举国体制,采取超常规措施,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

这是十分重要的表述。意味着要在这些领域建立全链条不再受制于人的生产线。这也是一个更高的台阶。一旦实现,意味着中国在涉及高端产业的基础性领域构筑起自主可控的核心供应链,并与产业领域的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深度协同,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接下来五年,中国面临的技术封锁可能将进一步收紧。某些势力要打压我们、封锁我们,但也会加快我们自主创新的步伐。同时,通过拓展国际合作,尤其是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科技合作,我们的科技产品和市场将更多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也将不断提升——这正是应对挑战的底气所在。

采写/点苍、云歌

编辑/芦芽儿

侠客岛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