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体验革命」与一个「行业悖论」。
作者|郑玄
「房住不炒」的大趋势下,中国房地产行业正悄然驶入一个以存量改善和品质提升为核心的「新周期」。当房子回归其最根本的居住属性,用户对「好房子」的需求,便不再局限于空间和地段,而是转向了对「体验」的极致追求。一个更舒适、更便捷、更懂居住者的「家」,正成为市场的刚性需求。
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智能家居」更像是一个被动响应的「遥控器集合」。用户需要面对无数的 App、开关和复杂的设置,最终得到的不是便利,而是更繁琐的操控。
技术范式的革新正在打破这一僵局。随着大模型和AIAgent 技术走向成熟,一个真正「会思考的空间」成为了可能。它不再被动等待指令,而是能够主动感知、理解意图,并统筹全屋设备,提供「主动服务」。
![]()
第 30 届科技月丨来自:美的科技月
在这场从「产品」到「空间」,再到「服务」的进化中,传统家电巨头正凭借其对「家」的深刻理解和庞大的硬件基座,成为新的领跑者。在刚刚落幕的第 30 届美的科技月上,美的集团将主题定为「AInnovation」,全面展示了其全屋智能战略。这标志着其智能化布局正从「单品智能」的 1.0 时代,加速跃迁至「AI 智能」的 3.0 时代。
01
「多入口」与「多传感」:
重构人与家的交互方式
在美的旗下高端品牌 COLMO 的全屋智能体验中心,一个最直观的感受是:物理按键和手机 App 正在「消失」。
这背后是美的全屋智能重构交互方式的第一层逻辑:用「无处不在的交互」替代「手控」。
![]()
COLMO 全屋智能体验中心丨来自:极客公园
首先,语音正成为家庭空间中的第一交互入口。这不仅是指简单的语音助手,更是指一种「去 App 化」和「去开关化」的趋势。在美的最新的美居 App 7.0 版本中,AI 被置于最核心的入口。用户甚至无需理解复杂的「自动化」或「场景」概念,只需按住 AI 键,用一句自然语言描述需求——「我希望每天晚上 9 点到第二天早上 8 点,路过走廊时灯自动打开」——小美 AI 智能体就能自动在后台生成这一复杂的自动化场景。
更重要的是美的的「分布式枢纽」策略。除了安装在家中各个位置的智能面板、智能音箱,美的还试图将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在家中「永远在线」的大家电,转变为「分布式入口」。
「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家电出口,」美的全屋智能总经理尚喆博士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这些常插电的设备,它在这个空间里面都具备唯一性。用户走到这个空间就可以随时的跟它进行交互。」
试想在厨房做饭时手上沾满油污,用户无需寻找手机或触碰开关,直接对油烟机发出指令;在卧室,则可以直接与空调对话,调节温度、查询天气。这种策略让交互变得无处不在,且更符合直觉。
当然,这种流畅交互的实现,依赖于后台一个强大的「大脑」。美的的答案是「小美AI智能体」,其融合了美的自研的「美言大模型」和第三方大模型(如豆包、DeepSeek)的能力。它在后台统筹着全屋的空气、水、烹饪、光影、安防、能源等六大子系统,将复杂的设备协同隐藏于无形的语音交互背后,而用户能感受到的只是与 AI 对话时的「一呼百应」。
02
「人车家」的场景闭环:
让「自动化」真正可用
如果说「多入口」解决了交互的便捷性,那么美的全屋智能的第二层逻辑,就是通过「多传感」和「场景闭环」,让智能从「手动」走向「自动」。
这在「人·车·家」生态的打通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在体验中心展示的场景中,当用户驾车驶入距离家庭数公里的范围时,系统便能自动触发「回家模式」。
这并非简单的「车控家」,而是AIAgent 基于用户行程和环境数据的「主动服务」:家中的中央空调提前启动,调节至舒适温度;热水器开始预热;空气净化器开始运行。当用户打开家门时,迎接他的是一个已准备就绪的舒适空间。
![]()
美的全屋智能情景调控丨来自:美的科技月
「我们找了大量的用户,做了入户的访谈,找到真实的用户场景,去定义了『车控家』和『家控车』两个用户最关注的场景。」尚喆博士提到。美的的逻辑是「用户有需要就去接」,因此其「朋友圈」正在迅速扩大,目前已与华为、OPPO、vivo 等手机厂商,以及比亚迪、蔚来等车企实现了深度互联。
在「家」这个空间内部,更精细化的「无感服务」则依赖于遍布空间的传感器。
当卧室内的人体传感器在夜间感知到用户起身,系统会判断用户的起夜需求,自动打开从卧室通往卫生间的夜灯带,并保持柔和的低亮度,避免刺眼;当用户离家锁门时,「安防 Agent」不仅会启动警戒,家中的摄像头还会自动旋转,进行「物理遮蔽」,保护隐私。
这些过去需要用户手动设置的复杂场景,如今正被AI和传感器驱动的「自动化」所取代。通过「光影 Agent」、「安防 Agent」和「AirAgent」等智能体的协同,AI 正在学习主动感知人的状态和环境的变化,提供「润物细无声」的自动化服务。
03
开放的悖论:
谁来推倒「围墙」?
从无处不在的语音入口,到「人车家」的自动化场景,美的正试图呈现一个高度智能化的未来。然而,一个无法回避的行业性难题,也横亘在所有厂商和用户面前。
这就是全屋智能行业普遍存在的「开放悖论」。
![]()
美的全屋智能展台丨来自:美的科技月
一方面,几乎所有主流厂商(包括美的)都在积极拥抱开放,纷纷宣布支持 Matter、鸿蒙智联等开放协议,摆出「万物互联」的姿态。但另一方面,各家又在不遗余力地构建自己的「私有生态」——即自家的全屋智能系统,其核心目的仍是强化用户对自己品牌硬件的黏性,第三方的竞品很难被真正接入。
这种「表面开放、实则封闭」的策略,正直接导致糟糕的用户体验。
今天走进一家全屋智能品牌的门店,每个用户都会问到一个简单而关键的问题:如果我购买了美的全屋智能系统,但看上了一款海尔或格力的电器,它能接入吗?
答案在当下几乎是否定的。这种「选边站」的现实,让用户陷入了两难:要么忍受这台心仪的电器成为家中格格不入的「智能孤岛」,要么只能被迫在品牌的「围墙花园」里,从有限的生态产品中做出妥协。这与全屋智能所倡导的「自由、便捷」的初衷背道而驰。
这个阻碍行业真正普及的最大障碍,已经引起了头部企业的警觉。
面对这一问题,尚喆博士的回应坦诚且关键:「我只能说一切皆有可能。」他透露,美的「已经开始和其他的厂商有过这样的探讨了。」
只有当厂商们真正意识到,开放不是为了「圈地」,而是为了「共荣」,并愿意携手推倒彼此间的「生态壁垒」,实现跨品牌的无缝互联时,全屋智能才能迎来真正的爆发期。
在这个坚实的互联基础上,行业再去探索更遥远的未来——如美的远见者大会上所探讨的「具身智能」和「家电机器人化」,让 AI 从「数字控制」迈向「物理服务」,比如让机器人从洗衣机取衣、从冰箱分拣食物、甚至炒菜做饭等,才具有现实意义。
*头图美的科技月
本文为极客公园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极客君微信 geekparkGO
极客一问
你如何看待智能家居?
马斯克最新播客表示:Grok 是唯一一个平等对待所有人类生命的 AI。
点赞关注极客公园视频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