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阿里巴巴发布《AI向善行动报告2025》,报告认为,技术价值、商业价值、社会价值可以实现有机统一。AI向善应该是贯穿技术演进的引导罗盘,应在发展中求解、主动将技术引向最能造福人类的方向。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报告》提出“以人为本”的行动框架,基于安全可靠、隐私保护、普惠正直、可信可控、开放共治与绿色低碳这六个完整的价值观基座。阿里巴巴合伙人、高德董事长刘振飞表示,“向善,必须是AI发展的‘第一性原理’。”
刘振飞提到,今年十一黄金周前夕,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联合高德地图发布“鹰眼守护”交通预警系统,该系统通过云端AI实时分析车辆异常行为,在1公里范围内实现秒级预警。今年国庆假期交通预警超17.4亿次。
魔搭社区开发者徐帆在现场展示了他耗时半年制作的“盲人AI眼镜”。基于阿里云云端大模型Qwen-Omni API构建的高性价比实时环境感知系统,他用100多元的成本“手搓”了一个AI眼镜,能够自动识别盲道、提示行走方向、识别红绿灯和斑马线,也能用语音描述外界环境。
阿里达摩院研发的胰腺癌AI检测模型,让患者通过平扫CT,就能进行包括胰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筛查,在提升检出率的同时,不给患者带来额外的健康负担与经济负担。在嘉兴市第二医院的前瞻性科研试点中,已完成9万多例CT影像筛查,发现并确诊了27例胰腺癌和109例其他胰腺病变,目前已有16位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
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总经理王朝阳最关注的AI向善命题,是AI算力与能源之间的关系。“五年前,我们成立互联网行业中第一个能源和碳研究团队,专注于让阿里云更绿色。接下来,这个团队将聚焦于算电协同与匹配、大颗粒度新能源的广泛使用、清洁能源的技术开发与利用、AI时代的碳中和等方面。”王朝阳介绍道。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陈玲认为,“AI向善”对人类社会组织方式和对学生的科研教育提出了挑战。AI时代,应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创造力、丰富情感的个体,注重自我和直觉,也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所产业研究部高级工程师宋平认为,AI的规模化应用,是讨论AI“向善”的一个社会前提。“当前第一步是把人工智能推向更规模化的应用。只有先把它广泛地用起来,我们才能更好地讨论‘向善’这方面的问题。”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编辑/张丽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